一种加热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78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线,所述固定线分布于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并且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吸湿层、过滤层和防水层,所述吸湿层远离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接触层,所述吸湿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丝X和电路板,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加热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加热口罩,其设有加热层,加热层分布有加热丝,通过接通加热丝使口罩加热,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口罩


[0001]本技术属于口罩
,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屏障,与外环境接触最密切。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国内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位于疾病的前几位,据卫生部门2005年疾病死亡构成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4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
[000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气象影响因素,对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冷空气过程带来的低温和骤然降温过程等相关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会使人体受到强烈的非特异性刺激,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较大,其影响相较于高温炎热天气更为突出。而有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末,中国气候持续变暖,尤以冬半年、北方最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人体对较暖冬季逐渐适应,这样当冷空气过程发生时,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御寒的准备不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加重。
[0004]冬季使得呼吸疾病高发,老慢支、肺心病、哮喘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发生,为了提高御寒能力可以在冬季外出佩戴口罩,现有的口罩对于冷空气没有很好的效果,不能够很好的防止冷空气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口罩,其设有加热层,加热层分布有加热丝,通过接通加热丝使口罩加热,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口罩,其具有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和节约环保等优点。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线,所述固定线分布于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并且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吸湿层、过滤层和防水层,所述吸湿层远离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接触层(接触层直接与人体接触,并且可进行更换,从而达到多重复使用),所述吸湿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丝X和(小型)电路板,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加热电路,其中:
[0008]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电源端A、电源端B和处理器U1,所述电源端A与所述加热丝X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端B通过开关D1与所述加热丝X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D1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处理器U1的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端A还依次通过电容C1、二极管D2、电阻R3和二极管D4与所述处理器U1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1,所述电容C1和所述二极管D2的共接端通过二极管D3与电源端B电性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2和所述电阻R3的共接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U1的1管脚和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7管脚还依次通过二极管D6和电阻R7与所述电源端B电性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器U1的2管脚依次通过三极管Q1、变阻器R4和变阻器R5与所述电源端B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4管脚与所述变阻器R4的滑动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5管脚与所述变阻器R5的滑动端电性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器U1的2管脚和电源端B之间还串接变阻器R6,所述变阻器R6的滑动端与所述处理器U1的3管脚电性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变阻器R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5。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口罩本体还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分别与所述电源A和所述电源端B电性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端A和所述加热丝X之间设有开关。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加热口罩的加热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1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口罩,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18]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加热口罩的加热电路图。
[001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技术涉及的加热丝、固定线和过滤层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0020]优选实施例
[002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线,所述固定线分布于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并且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吸湿层、过滤层和防水层,所述吸湿层远离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接触层(接触层直接与人体接触,并且可进行更换,从而达到多重复使用),所述吸湿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丝X和(小型)电路板,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加热电路,其中:
[0022]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电源端A、电源端B和处理器U1,所述电源端A与所述加热丝X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端B通过开关D1与所述加热丝X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D1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处理器U1的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端A还依次通过电容C1、二极管D2、电阻R3和二极管D4与所述处理器U1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1,所述电容C1和所述二极管D2的共接端通过二极管D3与电源端B电性连接。
[0023]具体的是,所述二极管D2和所述电阻R3的共接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U1的1管脚和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7管脚还依次通过二极管D6和电阻R7与所述电源端B电性连
接。
[0024]更具体的是,所述处理器U1的2管脚依次通过三极管Q1、变阻器R4和变阻器R5与所述电源端B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4管脚与所述变阻器R4的滑动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5管脚与所述变阻器R5的滑动端电性连接。
[0025]进一步的是,所述处理器U1的2管脚和电源端B之间还串接变阻器R6,所述变阻器R6的滑动端与所述处理器U1的3管脚电性连接。
[0026]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变阻器R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5。
[0027]优选地,所述口罩本体还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分别与所述电源A和所述电源端B电性连接。
[0028]优选地,所述电源端A和所述加热丝X之间设有开关。
[0029]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专利申请涉及的加热丝、固定线和过滤层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技术专利的专利技术点所在,本技术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线,所述固定线分布于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并且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吸湿层、过滤层和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远离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接触层,所述吸湿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丝X和电路板,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加热电路,其中: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电源端A、电源端B和处理器U1,所述电源端A与所述加热丝X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端B通过开关D1与所述加热丝X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D1的控制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处理器U1的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端A还依次通过电容C1、二极管D2、电阻R3和二极管D4与所述处理器U1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1,所述电容C1和所述二极管D2的共接端通过二极管D3与电源端B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2和所述电阻R3的共接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U1的1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普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