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长铁专利>正文

多功能转调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684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功能转调筝包括琴体(9),琴体(9)上具有琴尾(8)、弦枕(3)、琴弦(7)、琴码(6)、琴头(1),其特征在于琴头(1)的琴轴盒(2)内设置有转调装置(21),转调装置(21)的机壳(25)内的凸轮轴(26)的齿轮(27)通过齿轮组(24)同电机(23)相连,凸轮轴(26)的凸轮(28)同调琴码(5)的底部相接触,调琴码(5)的顶部同琴弦(7)相接触,调琴码(5)上的销(11)设置在固定套(13)的导孔(12)内,固定套(13)的定位卡圈(15)与销(11)之间设置有弹簧(14),固定套(13)顶端的调琴码(5)外设置有油封套(16);在调琴码(5)与弦枕(3)之间设置有具有滑轮(18)的跑车(4),跑车(4)设置在固定于琴体(9)表面的滑道(20)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ulti function modulation Zheng

Multi function modulation Zheng zither comprises a body (9), body (9) has a lyre tail (8), (3), occipital chord strings (7), (6), Qin Qin code head (1),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head (1) of the instrument shaft (2) is arranged in the box a modulation device (21), a modulation device (21) (25) (26) of the camshaft gear through the gear group (27) (24) (23)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e cam shaft (26) of the cam (28) homology of Qin code (5) contacts the bottom, adjustable Qin code (5) at the top of the same string (7) is in contact with the harmonica code (5) the pin (11)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leeve (13) of the guide hole (12), (13) the fixed sleeve positioning clamping ring (15) and the pin (11)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pring 14, the fixed set () 13) at the top of the harmonica code (5)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oil seal sleeve (16); in the Qin code (5) and a string pillow (3)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ulley (18) having a car (4), (4) is arranged in the car body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hute (9) (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古筝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筝源于战国,兴盛于中唐,史称秦筝,东传朝日,历经两干五百多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筝初为五弦筑身,后为十三弦,经仓桑更易,日臻完善,形成现代品种繁多,型号各异的古筝家族。由于古筝制作家们的辛勤劳动,筝的型制得到不断的改进,从十三弦发展到二十六弦。现有的古筝转调装置很多,有踏板、移码式转调装置、张力转调装置,但转调音不准;截品式转调装置,其缺点是程序复杂,保证不了音准;中置码式转调装置,缺点是改变了外形,改变了演奏手法,转调速度慢,这些给演奏者带来诸多不便,使演奏者都不愿使用,但又渴望有一种即不改变外形,又不改变演奏手法,转调快捷又准确的转调装置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解决目前古筝转调装置存在的转调音不准、转调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转调速度快、音准,又不改变古筝外形的转调装置的多功能转调筝。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琴体,琴体上具有琴尾、弦枕、琴弦、琴码、琴头,其结构要点是琴头的琴轴盒内设置有转调装置,转调装置的机壳内的凸轮轴的齿轮通过齿轮组同电机相连,凸轮轴的凸轮同调琴码的底部相接触,调琴码的顶部同琴弦相接触,调琴码上的销设置在固定套的导孔内,固定套的定位卡圈与销之间设置有弹簧,固定套顶端的调琴码外设置有油封套;在调琴码与弦枕之间设置有具有滑轮的跑车,跑车设置在固定于琴体表面的滑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调琴码的主要结构均设置在琴头的琴轴盒内,而没有改变古筝的外形;另外,调琴码运动是由电机所控制,为自动控制调琴码提供了条件,就可以快速、准确达到转调的目的。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调琴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跑车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琴体9,琴体9上具有琴尾8、弦枕3、琴弦7、琴码6、琴头1,琴头1的琴轴盒2内设置有转调装置21,转调装置21的机壳25内的凸轮轴26的齿轮27通过齿轮组24同电机23相连,凸轮轴26的凸轮28同调琴码5的底部相接触,调琴码5的顶部同琴弦7相接触,调琴码5上的销11设置在固定套13的导孔12内,固定套13的定位卡圈15与销11之间设置有弹簧14,固定套13顶端的调琴码5外设置有油封套16;在调琴码5与弦枕3之间设置有具有滑轮18的跑车4,跑车4设置在固定于琴体9表面的滑道20上。在调琴码5的顶部设置有V形槽17,以便调琴码5同琴弦7有稳定的接触;调琴码5的底部设置有滚珠10,以利调琴码5同凸轮28之间的相对运动。本技术设置的调琴码5的个数及相应的凸轮28的个数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还可在转调装置21上设置有电控装置22,实现本技术转调自动化。使用本技术转调时,首先调定相应的调琴码5的高度,然后调定相应跑车4的位置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转调筝包括琴体(9),琴体(9)上具有琴尾(8)、弦枕(3)、琴弦(7)、琴码(6)、琴头(1),其特征在于琴头(1)的琴轴盒(2)内设置有转调装置(21),转调装置(21)的机壳(25)内的凸轮轴(26)的齿轮(27)通过齿轮组(24)同电机(23)相连,凸轮轴(26)的凸轮(28)同调琴码(5)的底部相接触,调琴码(5)的顶部同琴弦(7)相接触,调琴码(5)上的销(11)设置在固定套(13)的导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铁
申请(专利权)人:李长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