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86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该双圆极化天线包括:基板,基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辐射部,辐射部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设置在辐射部上,第一馈电部与第二馈电部分时工作,以使辐射部能够收发左旋圆极化波及右旋圆极化波;接地部,接地部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该双圆极化天线实现了单一天线单独收发左旋圆极化波及右旋圆极化波,不仅可减小天线的尺寸,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而且使接收的极化方式与来波的极化一致,避免了极化损失,提高天线接收性能,同时提高了天线的隔离度。同时提高了天线的隔离度。同时提高了天线的隔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无线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单纯的线极化天线很难满足通信要求。圆极化天线具有可接收任意极化方式的来波,且其辐射波也可被任意极化方式的天线收到,具有抑制云雨干扰和抗多径反射等优点。由于圆极化天线在现代通信中的优越性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目前,对于全向圆极化天线的实现方式有很多,一种是采用圆极化微带天线,虽然能接收到各方向的来波,但是存在极化损失;另一种使用定向辐射的圆极化天线进行阵列组合,使得阵列中每个天线单元覆盖一定的角度范围,加起来实现全向覆盖,但是这样会增加天线的整体尺寸,不利于天线的小型化,且隔离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包括:
[0006]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
[0007]辐射部,所述辐射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
[0008]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及所述第二馈电部设置在所述辐射部上,所述第一馈电部与所述第二馈电部分时工作,以使辐射部能够收发左旋圆极化波及右旋圆极化波;
[0009]接地部,所述接地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部至所述辐射部的中心的直线与所述第二馈电部至所述辐射部的中心的直线之间形成一预设夹角。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夹角为85
°‑
95
°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部为多边形或圆形。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部为正方形。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部开设有开槽。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具有封闭的边缘。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为平行四边形。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为菱形或矩形。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部为边长为25.9

26.9mm的正方形。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为长对角线为14.5

15.5mm、短对角线为1.9mm

2.9mm的菱形。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部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一边的垂直距离为
7.4mm

8.4mm,所述第二馈电部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二边的垂直距离为7.4mm

8.4mm,所述第一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一馈电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部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所述第二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二馈电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部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圆极化天线的轴比为1.5dB。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部为半径为15.1mm

16.1mm的圆形。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为长对角线为13.5mm

14.5mm、短对角线为4.3mm

5.3mm的菱形。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部至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距离为6.3mm

7.3mm,所述第二馈电部至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的距离为6.3mm

7.3mm。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部为半径为14.9mm

15.9mm的圆形。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为长度为12.5mm

13.5mm、宽度为0.5mm

1.5mm的矩形。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部至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距离为6.5mm

7.5mm,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距离为6.5mm

7.5mm。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部还设有切角。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角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00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角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角为边长为5.5mm

6.5mm的等边三角形。
[00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27.5mm

28.5mm。
[00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部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一边的垂直距离为6.8mm

7.8mm,所述第二馈电部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二边的垂直距离为6.8mm

7.8mm,所述第一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一馈电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部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所述第二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二馈电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部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
[00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圆极化天线的轴比为1.2dB。
[00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27.5mm

28.5mm。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为长对角线长度为3.1mm

4.1mm、短对角线长度为1.3mm

2.3mm的菱形。
[00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部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一边的垂直距离为6mm

7mm,所述第二馈电部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二边的垂直距离为6mm

7mm,所述第一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一馈电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部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所述第二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二馈电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部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
[00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圆极化天线的轴比为1.14dB。
[00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馈电部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馈电部等效为第一预设阻值的匹配阻抗;在所述第二馈电部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馈电部等效为第二预设阻值的匹配阻抗。
[00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阻值和第二预设阻值为45Ω

55Ω。
[00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金属化导通件,且所述第一金属化导通件的一端在所述辐射部上形成第一馈电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1),所述基板(101)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辐射部(102),所述辐射部(102)设置于所述基板(101)的第一表面上;第一馈电部(105)及第二馈电部(106),所述第一馈电部(105)及所述第二馈电部(106)设置在所述辐射部(102)上,所述第一馈电部(105)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06)分时工作,以使辐射部(102)能够收发左旋圆极化波及右旋圆极化波;接地部(111),所述接地部(111)设置在所述基板(101)的第二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部(105)至所述辐射部(102)的中心的直线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06)至所述辐射部(102)的中心的直线之间形成一预设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为85
°‑
9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102)为多边形或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102)为正方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102)开设有开槽(1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03)具有封闭的边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03)为平行四边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03)为菱形或矩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102)为边长为25.9

26.9mm的正方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03)为长对角线为14.5

15.5mm、短对角线为1.9mm

2.9mm的菱形。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部(105)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一边的垂直距离为7.4mm

8.4mm,所述第二馈电部(106)至所述正方形的第二边的垂直距离为7.4mm

8.4mm,所述第一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一馈电部(105)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馈电部(105)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所述第二边为所述正方形靠近所述第二馈电部(106)且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部(106)中心与所述正方形中心连线的一边。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圆极化天线的轴比为1.5dB。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102)为半径为15.1mm

16.1mm的圆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03)为长对角线为13.5mm

14.5mm、短对角线为4.3mm

5.3mm的菱形。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部(105)至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距离为6.3mm

7.3mm,所述第二馈电部(106)至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距离为6.3mm

7.3mm。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102)为半径为14.9mm

15.9mm的圆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03)为长度为12.5mm

13.5mm、宽度为0.5mm

1.5mm的矩形。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部(105)至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距离为6.5mm

7.5mm,所述第二馈电部(106)至所述圆形边缘的垂直距离为6.5mm

7.5mm。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102)还设有切角(104)。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角(104)为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悦尹作彪张西洋
申请(专利权)人:蓝色创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