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等乐器的发音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7719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键盘和击弦组成的诸如钢琴之类传统乐器的发音方法,包括一组弦线(107;107′),每根弦线(107;107′)能够被一个通过琴键(101)致动的音锤敲击,每根弦线(107;107′)备有一个制音器(106;106′),当它未被起动时,压靠在弦线(107;107′)上,阻止它振动,当它被起动时,会从弦线(107;107′)上移开,制音器(106;106′)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被起动: 由续音杆(112;112′)直接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106;106′)连接的一排支承板(104;104′)上,或者由泛音杆(111;111′)直接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支承板(104;104′)相连的一排擒纵元件(13;13′)上,而使所有的制音器一同被起动;所述续音杆和泛音杆(111,112;111′,112′)由一双重作用踏板(1;1′)操纵,当双重作用踏板被半踏下时,即为处于所谓“泛音把位”,而当它被完全踏下时,即为处于所谓的“续音把位”,或者 由被称为琴键(101)的“尾部”的那一部分或与所述琴键相连的勺钉(103)单个起动; 这种方法能中断续音杆(112;112′)对即将被演奏的音符的作用,而延续续音杆对刚被演奏过的音符的作用,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它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连接泛音杆(111;111′)到续音杆(112;112′)的运动: 一旦双重作用踏板(1;1′)被踏到超出泛音把位的范围,所有的擒纵元件(13;13′)被同时置位到所述琴键(101)的尾部或所述勺钉(103)不能够着的地方;而 一旦上述双重作用踏板(1;1′)被完全踏到续音把位后再轻轻地放松,所有的擒纵元件(13;13′)都将与所述的泛音杆(111;111′)啮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nouncing musical instruments such as piano

Pronunciation by the keyboard and string composed of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such as piano class, including a set of strings (107; 107), each string line (107; 107) can be through a keyboard (101) actuated hammer percussion, each string line (107; 107) have a damper (106; 106), when it is not starting, pressed against the strings (107; 107), to prevent it from vibration, when it is started from the string (107; 107) removed, the damper (106; 106) by starting in the following two situations: the continued tone bar (112; 112) directly to the damper (106; 106) a row of bearing plate connection (104; 104), or The overtone rod (111; 111) directly to the damper and the support plate (104; 104) a row of escapement elements connected (13; 13), and make all of the damper to be starting; the continued sound bar and rod overtone (111112; 111 ', 112') by a pair of redo pedal (1; 1) manipulation, when double action pedal is half step, which is in the so-called \overtone position\, and when it is completely down, which is in the so-called \continued to sound\, or called the keys (101) the \tail\ of that part or with the keys connected to the pin (103) single start; this method can interrupt the continued tone bar (112; 112) of the notes will be the role of renewal and The sound effect on the rod was just playing notes, the metho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through such a method of connecting rod overtone (111; 111) to continue the tone bar (112; 112) motion: once the dual role of the pedal (1; 1) is to step beyond the overtone position range all the components of the escapement, (13; 13) is also set to the keys (101) of the tail or the spoon nail (103) could not reach the place; but once the double action pedal (1; 1) were completely take place before the sound continued to gently relax all the components of the escapement, (13; 13) will be with the overtones of the rod (111; 111) eng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钢琴等常规击弦键盘乐器的发音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由一组弦线组成,每根弦线可由一音锤敲击,每一音锤由一琴键致动;每根弦线带有一个制音器,当制音器不被起动时,它压靠在弦线上以阻止弦线振动,而当制音器被起动时,它从弦线上离开而使弦线发音。制音器在两种情形下被起动由续音杆直接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连接的一排支承板上,或者由泛音杆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支承板相连的一排擒纵元件上,而使所有的制音器一同被起动。上述续音杆和泛音杆由一双重作用踏板操纵,当双重作用踏板被半踏下时即为处于所谓的“泛音把位”,而当双音作用踏板被完全踏下时即为处于所谓的“续音把位”;或者由被称为琴键“尾部”的那一部分或与琴键相连的勺钉单个起动。泛音杆和续音杆都具有使所有制音器离开弦线的功能。然而,与续音杆不同的是,泛音杆能使制音器支承板够着所述的琴键尾部。更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到这样一种装置,它能使演奏者中断续音杆对即将被演奏的音符的作用,同时却能延续续音杆对刚被演奏的音符的作用。通过这种装置,使得被演奏的琶音能够在续音把位得到继续共鸣,而在泛音把位被止住。上述该类装置在以Denis de La ROCHEFORDIERE为名义的专利EP-0271527中已经公知,该装置如简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这种已有装置中,如应用到立式钢琴时,每根弦线107带有一个制音器106,制音器由两个可分开的擒纵机构起动。其中之一是一个固定在泛音杆上的擒纵片110,泛音杆由泛音踏板操纵,它同时也是续音踏板。泛音把位对应于踏板处于被半压下状态,而续音把位对应于踏板处于完全压下状态。而两个擒纵机构中的另一个是安装在制音器106支承板104上的擒纵弹簧109、在这种发音方法中,沿方向F1转动泛音杆111将引起作用在擒纵弹簧109上与其啮合的擒纵片110运动,从而使制音器106从弦线107上挪开。当在泛音把位演奏一个音符时,由于连接在琴键101上的勺钉103直接与制音器支承板104作用,当琴键101被压下时,将引起擒纵机构109,110分离,从而使制音器远离弦线;音符一直振动直到琴键被放松制音器返回到弦线107上时为止。此时,尽管低音弦线仍在继续共振,被奏音符却被制止。然而,这个在先期文本中公布的装置有其不足之处。即当所述琴键101被放松时,擒纵机构109,110不会退回去相互啮合,因为擒纵弹簧109会回复到它在泛音杆111上的静止位置,而擒纵片110已经对应上述泛音杆111的旋转运动转过了一定的角度A,这种擒纵部分不能自复位的后果会引起演奏者的麻烦。如同可料想的那样,问题在于当踏板处于泛音把位的时候压下一个琴键,然后踏板又被完全压到续音把位,以便续音杆112倚靠在制音器支承板104上,被演奏的音符会继续振动,因为此时制音器106已被续音杆112起动而离开弦线,然而,当踏板在琴键101被放开后再一次放松而回到泛音把位时,制音器106不再由续音杆112或者固定在琴键101上的勺钉抬起;另外,由于装置不能自复位,泛音杆也就失去了作用。被演奏的音符因而受到制止。为了避免这类烦恼,演奏者在回到泛音把位之前不得不完全放松踏板以复位有问题的琴键/弦线的擒纵机构109,110。踏板的这种放松将对在续音把位演奏的任何音符的发音起中止作用,而“泛音”与“续音”功能之间的转调也不够精确,这是附加错误的根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音方法和一个踏板装置,以消除已有装置的上述弊端。所专利技术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是通过用这样一种方法连接所述泛音杆到所述续音杆之间的运动(1)一旦双重作用踏板被压到超出泛音把位的范围,所有擒纵元件都将同时被置位到所述琴键尾部或者上述勺钉不能够着的地方,此时,对演奏者来说,对应于踏板压到超出泛音把位范围后被放开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得到续音的作用,而不管所述琴键被按下时踏板的位置如何。并且,泛音功能与续音功能之间的转调对应于双重作用踏板行程中的一个精确的位置点。(2)一旦双重作用踏板在被完全压到续音把位后再轻轻地放松,所述泛音杆使所有的擒纵元件得到啮合。就这样在泛音把位当一个琴键先被按下接着又被放松后,泛音杆和擒纵机件能够相互重新啮合。而不管是先完全放开接着轻轻压下踏板,还是先将踏板完全压到续音把位再接着轻轻地放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由一个把泛音杆和续音杆连接到双重作用踏板的连杆系统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泛音杆和续音杆各自铰接在一根杆的所谓“远”端上并随其运动,而连杆的另外一端,即所谓“近”端,在一根由双重作用踏板操纵的致动杆作用下产生摆动。更可取的是,每根连杆的近端随一个称为“曲柄块”的公共零件转动,曲柄块由致动杆作用。在一个适用于卧式钢琴的实施例中,每个擒纵元件呈片状,它可在与其相连的制音器支承板所相对的邻接位置和其重力平衡位置(对应于相对制音器支承板的另一个邻接位置)之间,或者下述位置之间自由转动,在这个位置,擒纵元件倚靠在一个止动片上,这个止动片可能就是所述琴键的所谓的“尾”端或者就是泛音杆。在一个适用于立式钢琴的实施例中,每个呈片状的擒纵元件在两个位置之间转动,在弹簧装置的作用下,使得上述擒纵元件保持在上述位置中的一个或者使它返回这个位置。在卧式钢琴和立式钢琴中,有益的是上述每个擒纵元件具有两个接触区域,其中一个区域能够接触到所述琴键的尾部或者勺钉,而另一个能够接触到所述泛音杆。从下列参照附图的描述中可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这里图1是,正如前面已经指出,是EP-0271527中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所述装置被应用到立式钢琴中,当双重作用踏板被踏到泛音把位的情形;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被应用到卧式钢琴中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简图;图3是和图2类似的示意简图,只是琴键已被压下;图4所示的是与图2相同的实施例,只是双重作用踏板已被踏到泛音把位,而琴键未被按下;图5所示的是与图4相同的实施例,对应于琴键先被按下接着又被放松后的状态图6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相同,只是双重作用踏板已被踏到续音把位;而图7和图8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应用于立式钢琴,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示意实施例。其中,图7为了清楚起见只画出了擒纵元件/制动器部分而略去了连杆部分;相反,图8只画出了连杆部分而未画出擒纵元件/制动器部分。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包含一踏板1,踏板处于静止时其基本方向X1-X1′与水平方向大致成30°角,踏板这样安装其目的是使它在其中部绕安装在卧式钢琴竖直支架3上的销轴2转动。踏板1在其与演奏者操作端相对的一端即其尾部支承致动杆4的一端,致动杆大致与踏板垂直,致动杆的一端或球端与曲柄块5啮合,曲柄块的大体形状为一圆角等边三角形。为此,曲柄块5在它的顶角5a处、靠在致动杆4上,包含一近似成直角的槽口6,尽管槽口6的形状不一定非是直角不可。静止时,与上述槽口6相邻,远离所述踏板1的三角形5的边51,与水平方向成大约45°角,与槽口外侧的致动杆4成钝角。曲柄块5,在邻近所述边51的另一个顶点5b处,与销轴7铰接,销轴7固定在一个吊住曲柄块5的轭架的圆顶角8a处,轭架近似成直角三角形,当装置静止时,其斜边位于曲柄块5的所述边51的延长线上。所述轭架8与所述圆顶角8a相对的一边固定在处于水平状态的键床9上。凸毂10与轭架8相对竖立在键床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由键盘和击弦组成的诸如钢琴之类传统乐器的发音方法,包括一组弦线(107;107′),每根弦线(107;107′)能够被一个通过琴键(101)致动的音锤敲击,每根弦线(107;107′)备有一个制音器(106;106′),当它未被起动时,压靠在弦线(107;107′)上,阻止它振动,当它被起动时,会从弦线(107;107′)上移开,制音器(106;106′)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被起动由续音杆(112;112′)直接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106;106′)连接的一排支承板(104;104′)上,或者由泛音杆(111;111′)直接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支承板(104;104′)相连的一排擒纵元件(13;13′)上,而使所有的制音器一同被起动;所述续音杆和泛音杆(111,112;111′,112′)由一双重作用踏板(1;1′)操纵,当双重作用踏板被半踏下时,即为处于所谓“泛音把位”,而当它被完全踏下时,即为处于所谓的“续音把位”,或者由被称为琴键(101)的“尾部”的那一部分或与所述琴键相连的勺钉(103)单个起动;这种方法能中断续音杆(112;112′)对即将被演奏的音符的作用,而延续续音杆对刚被演奏过的音符的作用,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它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连接泛音杆(111;111′)到续音杆(112;112′)的运动一旦双重作用踏板(1;1′)被踏到超出泛音把位的范围,所有的擒纵元件(13;13′)被同时置位到所述琴键(101)的尾部或所述勺钉(103)不能够着的地方;而一旦上述双重作用踏板(1;1′)被完全踏到续音把位后再轻轻地放松,所有的擒纵元件(13;13′)都将与所述的泛音杆(111;111′)啮合。2.由键盘和击弦组成的诸如钢琴之类的传统乐器的踏板机构,包括一组弦线(107;107′),每根弦线(107;107′)能够被一个由琴键(101)致动的音锤敲击,每根弦线(107;107′)备有一个制音器(106;106′),当它未被起动时,压靠在弦线(107;107′)上,阻止弦线的振动;当它被起动时,会从弦线(107;107′)上移开,制音器(106;106′)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被起动由续音杆(112;112′)直接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106;106′)连接的一排支承板(104;104′)上,或者由泛音杆(111;111′)作用到与上述制音器支承板(104;104′)相连的一排擒纵爪(13;13′)上,而使所有的制音器一同被起动;所述续音杆和泛音杆(111,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尼斯德拉罗切弗迪尔
申请(专利权)人:埃里克德鲁朗丹尼斯德拉罗切弗迪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