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766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主体机构,主体机构包括两个竖板,两个竖板平行设置,两个竖板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杆,两个竖板靠近横杆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升级机构对被困的行动不便的人员从轿厢顶端进行救援,当电梯轿厢错层停止时,无法从电梯门进行施救,将主体机构从轿厢顶部的救援口伸入,使卡钩卡在救援口的两侧起到支撑固定的效果,旋转把手,使升降机构下移,收卷绳缆,将被困人员救起,其中设置滑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绳缆在收卷时发生缠绕,拉力方向偏离重心,插筒使得转杆可以横移,防止绳缆在转杆上缠绕。缠绕。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0003]现有的电梯在进行运行时,可能会发生停电、突然停止等故障,当电梯发生困人事故时,电梯的紧急制动系统会启动,防止电梯坠落,然后救援人员展开紧急施救,若电梯发生错层时,救援人员需要从轿厢顶端的安全救援出口进行施救,电梯中的老人无法跟随救援人员攀爬,导致救援难度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竖板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杆,两个所述竖板靠近横杆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钩,两个所述竖板互相靠近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外滑槽,两个所述竖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内滑槽,两个所述内滑槽均与其对应的外滑槽相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吊杆,两个所述吊杆远离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座板,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竖板顶端的侧表面,两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插筒,两个所述插筒的内部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插筒的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横杆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转杆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绳缆。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与其对应的内滑槽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均与竖板的表面接触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绳缆远离转杆的一端与滑动杆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绳缆与滑轮相匹配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升级机构对被困的行动不便的人员从轿厢顶端进行救援,当电梯轿厢错层停止时,无法从电梯门进行施救,将主体机构从轿厢顶部的救援口伸入,使卡钩卡在救援口的两侧起到支撑固定的效果,旋转把手,使
升降机构下移,收卷绳缆,将被困人员救起,其中设置滑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绳缆在收卷时发生缠绕,拉力方向偏离重心,插筒使得转杆可以横移,防止绳缆在转杆上缠绕。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右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图1中B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内滑槽和外滑槽结构俯视图。
[0017]图中:1、主体机构;11、竖板;12、卡钩;13、横杆;14、内滑槽;15、外滑槽;2、升降机构;21、滑动杆;22、吊杆;23、座板;24、限位板;3、驱动机构;31、通孔;32、插筒;33、圆孔;34、轴承;35、转杆;36、限位环;37、绳缆;38、把手;39、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升降机构2和驱动机构3,主体机构1包括两个竖板11,两个竖板11平行设置,两个竖板11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杆13,两个竖板11靠近横杆13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钩12,两个竖板11互相靠近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外滑槽15,两个竖板11的内部均开设有内滑槽 14,两个内滑槽14均与其对应的外滑槽15相连通,使用时,主体机构1的竖板11从轿厢顶端的救援口伸入,两端的卡钩12卡在救援口边框用于支撑。
[0020]升降机构2包括滑动杆21,滑动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滑槽15滑动连接,滑动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吊杆22,两个吊杆22远离滑动杆21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座板23,滑动杆2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4,升降机构2用于行动不便的人员乘坐。
[0021]驱动机构3包括两个通孔31,两个通孔31分别开设在竖板11顶端的侧表面,两个通孔3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插筒32,两个插筒32的内部开设有圆孔33,两个圆孔3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34,两个轴承3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杆35,转杆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38,插筒32的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6,横杆13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滑轮39,转杆 35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绳缆37,救援人员通过在轿厢顶端旋转把手38,把手38带动转杆35旋转,转杆35带动绳缆37收卷,将升降机构2提起。
[0022]两个限位板24分别与其对应的内滑槽14滑动连接,防止滑动杆21倾斜。
[0023]限位环36均与竖板11的表面接触设置,防止插筒32脱离。
[0024]绳缆37远离转杆35的一端与滑动杆2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绳缆 37与滑轮39相匹配设置,滑轮39的作用使绳缆37上升时保持拉力处于重心处。
[0025]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当电梯轿厢错层停止时,无法从电梯门进行施救,必须先从轿厢顶部的救援口撤离电梯内部的人员,首先将主体机构1 从轿厢顶部的救援口伸
入,使卡钩12卡在救援口的两侧起到支撑固定的效果,旋转把手38,把手38带动转杆35旋转,转杆35将绳缆37放卷,使升降机构2下移,限位板24的作用是防止升降机构2发生倾斜,升降机构2到达电梯底部时,将行动不便的人安置在座板23上,同时抓住滑动杆21进行稳固,轿厢顶部的人员通过旋转把手38收卷绳缆37,将被困人员救起,其中设置滑轮39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绳缆37在收卷时发生缠绕,拉力方向偏离重心,插筒32使得转杆35可以横移,防止绳缆37在转杆35上缠绕。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升降机构(2)和驱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两个竖板(11),两个所述竖板(11)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竖板(11)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杆(13),两个所述竖板(11)靠近横杆(13)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钩(12),两个所述竖板(11)互相靠近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外滑槽(15),两个所述竖板(11)的内部均开设有内滑槽(14),两个所述内滑槽(14)均与其对应的外滑槽(15)相连通;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滑动杆(21),所述滑动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滑槽(15)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吊杆(22),两个所述吊杆(22)远离滑动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座板(23),所述滑动杆(2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4);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两个通孔(31),两个所述通孔(31)分别开设在竖板(11)顶端的侧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喜胡家森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泓源特种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