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729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固定筒,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安装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均焊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两个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且当第一固定杆向前推进的同时,会带动顶部的第一连接杆向前移动,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所以当第一弧形固定板推进到固定筒的槽上时,第二连接杆也会将一端的第二弧形固定板推入固定筒的槽中,装置通过机械结构将构造柱固定,不需要使用土壤也可以将构造柱固定,且更为安全。且更为安全。且更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此外,房屋的层数不同、地震烈度不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也不一致,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
×
180mm,竖向钢筋多用4 12φ,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随烈度和层数的增加建筑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和钢筋等级,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构造柱的底部插入泥土中,然后进行施工,但是因为土质和环境,例如下雨时,土壤会变得松软,导致构造柱在泥土中发生倾斜,不会处于竖直的状态,这时如果构造柱的高度较高,还有一定的倒塌的危险性,即使构造柱在使用的过程中的高度不高,土壤的松软也会导致构造柱不处于竖直状态,会给施工造成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将构造柱插入装置的固定筒中通过装置内部的结构将构造柱固定,从而提高构造柱的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固定筒,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安装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均焊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两个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外表面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且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均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固定杆,且两个第一固定杆贯穿安装板延伸至装置外壳的内部靠近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均焊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弧形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弧形固定板。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远离两侧边缘处开设有两个固定槽。
[0007]采用上述方案,固定槽的内部添加了加固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四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弹簧,四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均焊接有隔块。
[0009]采用上述方案,弹簧的弹力使取出第二固定杆时较为省力。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四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固定杆,且
四个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均延伸至装置外壳的顶部,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杆分为两组,每两个为一组,且通过钢管将两个第二固定杆连接。
[0011]采用上述方案,取出第二固定杆时,直接拉动钢管,将两个第二固定杆一同拉出,较为简便。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四个所述螺纹槽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两个第二固定杆之间钢管的外表面处。
[001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螺纹杆和螺纹槽的连接将第二固定杆固定,提高稳定性。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四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螺帽。
[0015]采用上述方案,为了防止螺纹杆打滑,顶部安装螺帽提高稳定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7]1、本技术中,首先将构造柱插入固定筒的内部,这时电机开始带动转杆开始转动,转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带动安装在安装板一侧外表面上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以当第二锥形齿轮开始转动时,第一固定杆也会向前移动,到达固定筒处,固定筒的外表面开设有槽,通过槽第一固定杆一端的第一弧形固定板将构造柱进行固定,且当第一固定杆向前推进的同时,会带动顶部的第一连接杆向前移动,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所以当第一弧形固定板推进到固定筒的槽上时,第二连接杆也会将一端的第二弧形固定板推入固定筒的槽中,装置通过机械结构将构造柱固定,不需要使用土壤也可以将构造柱固定,且更为安全。
[0018]2、本技术中,当上方的装置将构造柱固定完毕后,将第二固定杆通过装置外壳顶部的孔插入到安装块顶部开设的固定槽的内部,然后将螺纹杆和螺纹槽连接,将第二固定杆固定,当需要取出第二固定杆时,将螺纹杆拆卸,然后握住第二固定杆,通过隔块底部弹簧的力将第二固定杆弹出,不需要使用太大力气就可以完成其拆卸,通过第二道固定结构将装置内部的第一道固定结构进行加固,提高其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中图1的A处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中图1的B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中的弧形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装置外壳;2、安装块;3、电机;4、转杆;5、第一锥形齿轮;6、安装板;7、第二锥形齿轮;8、第一固定杆;9、第一弧形固定板;10、第一连接杆;11、螺纹槽;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弧形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杆;15、螺纹杆;16、螺帽;17、固定槽;18、弹簧;19、隔块;20、固定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和固定筒20,装置外壳1的内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安装有安装块2,两个安装块2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机3,两个电机3的输出轴均焊接有转杆4,两个转杆4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5,两个安装块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两个安装板6的一侧外表面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7,且两个第二锥形齿轮7均与第一锥形齿轮5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锥形齿轮7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固定杆8,且两个第一固定杆8贯穿安装板6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内部靠近中心处,两个第一固定杆8的外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杆10,两个第一连接杆10的外表面均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2,两个第一固定杆8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弧形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固定筒(20)和螺纹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安装有安装块(2),两个所述安装块(2)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机(3),两个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均焊接有转杆(4),两个所述转杆(4)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5),两个所述安装块(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两个所述安装板(6)的一侧外表面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7),且两个第二锥形齿轮(7)均与第一锥形齿轮(5)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7)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固定杆(8),且两个第一固定杆(8)贯穿安装板(6)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内部靠近中心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8)的外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杆(1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外表面均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2),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8)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弧形固定板(9),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弧形固定板(13)。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兵王俊豪秦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