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706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消能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预制上支墩构件;对预制上支墩构件和预制框架顶梁进行拼装;制作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对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进行安装;在工厂内制作预制下支墩构件;在工厂内制作预制框架底梁;在工厂内制作阻尼器构件;在工厂内制作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将上支墩-顶梁组合件、预制下支墩构件、预制框架底梁、阻尼器构件和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运至施工现场并进行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调整竖向尺寸,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加工精度要求低,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且质量好,消能减振效果好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能减震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绿色建筑及工业化建筑成为未来的趋势,装配式建筑将逐渐得到发展,但装配式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地震等外部动力荷载的作用,当作用于建筑物的外部动力荷载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建筑物会产生强烈的振动,不仅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而且可能威胁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建筑物破坏、倒塌的灾难性后果,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比现浇结构的抗震性能弱,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故需要运用消能减震技术来解决装配式建筑当前的难题。目前,消能支墩通常是直接吊运至现场后进行制作和施工,但现浇的消能支墩需要经过绑扎钢筋笼、浇筑及养护混凝土到设计强度等步骤才能进行阻尼器安装,花费时间较长,安装效率低,影响消能减震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且支墩型支撑高度一定,不可调节,为了保证支墩型支撑的安装精度,需要控制支墩型支撑的加工误差,以免出现支墩型支撑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出现,对建设周期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能调整竖向尺寸,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加工精度要求低,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且质量好,消能减振效果好。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在工厂内制作上支墩-顶梁组合件:
[0006]S1.1、制作预制上支墩构件;
[0007]S1.2、制作预制框架顶梁;
[0008]S1.3、对步骤S1.1和步骤S1.2中制作的预制上支墩构件和预制框架顶梁进行拼装,先将所述预制框架顶梁与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连接,再往连接处注入高强砂浆;
[0009]S1.4、制作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包括连接支座和第一锚固钢筋,将所述连接支座与所述第一锚固钢筋焊接;
[0010]S1.5、对步骤S1.4制作的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进行安装:先将所述第一锚固钢筋插接在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的下端,再浇筑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养护,从而完成上支墩-顶梁组合件的制作;
[0011]S2:在工厂内制作预制下支墩构件;
[0012]S3:在工厂内制作预制框架底梁;
[0013]S4:在工厂内制作所述阻尼器构件;
[0014]S5:在工厂内制作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包括
连接夹片和调节支座,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出连接夹片和调节支座;
[0015]S6:将步骤S1至步骤S5中制作的所述上支墩-顶梁组合件、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所述预制框架底梁、所述阻尼器构件和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运至施工现场并进行安装;
[0016]其中,步骤S6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0017]S6.1:将所述预制框架底梁吊运至地面;
[0018]S6.2:将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吊运至预设位置,使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与所述预制框架底梁连接,并向连接处注入高强砂浆;
[0019]S6.3:将所述阻尼器构件放置在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上,使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与所述阻尼器构件连接,再向连接处注入高强砂浆;
[0020]S6.3:将所述上支墩-顶梁组合件吊运至预设位置,将所述调节支座固定在所述阻尼器本体的顶面,并通过连接夹片将所述上支墩-顶梁组合件与所述调节支座连接,先将所述调节支座的上部通过调节螺丝连接在所述连接夹片的下部,再使连接夹片的上部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在所述连接支座的下部,进而完成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安装,其中,所述调节支座上设有可供所述调节螺丝穿过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呈竖向设置,完成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制作。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1.4中,所述连接支座的制作步骤如下:
[0022]所述连接支座包括顶板和第一围板,先将所述第一围板围设在所述顶板的底面边部,再将所述第一锚固钢筋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顶板的顶面,所述第一锚固钢筋的第二端连接在伸至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内;其中,所述第一围板为H形结构。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5中,所述调节支座的制作步骤如下:所述调节支座包括底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连接在所述底板顶面;其中,所述第二围板为H形结构。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6.6中,所述连接夹片的安装步骤如下:
[0025]所述连接夹片设有多个且呈间隔布置,所述夹片包括两个夹板,所述连接螺丝穿过一个夹板、所述第一围板和另一个夹板与螺母连接,所述调节螺丝穿过一个夹板、所述第二围板和另一个夹板与螺母连接,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分别夹设在所述连接夹板的上部和下部。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1.2和步骤S3中,所述预制框架顶梁和所述预制框架底梁的制作步骤如下:
[0027]所述预制框架顶梁和所述预制框架底梁均包括梁箍筋、纵向钢筋、连接钢筋和梁连接板,所述梁箍筋、所述纵向钢筋和所述连接钢筋均设有多个,将多个所述梁箍筋沿纵向间隔布置,将多个所述纵向钢筋分别布置在所述梁箍筋的四角,将所述梁连接板与所述纵向钢筋连接,将所述多个连接钢筋连接在所述梁连接板上且位于所述预制框架顶梁与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的连接处或所述预制框架底梁与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的连接处,使所述连接钢筋的第一端预埋在所述梁箍筋和所述纵向钢筋形成的空间结构内,所述连接钢筋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或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内。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1.1和步骤S2中,具体步骤如下: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和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均包括支墩墩身和多个预埋在所述支墩墩身上的灌浆套筒;其
中,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的灌浆套筒设置在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的上端,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的灌浆套筒分别设置在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的上下两端。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4中,所述阻尼器构件包括阻尼器本体和阻尼器连接板,按照设计图纸将所述阻尼器本体和所述阻尼器连接板装配固定,完成所述阻尼器构件的制作,其中,所述阻尼器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阻尼器连接板的安装孔与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上端的灌浆套筒一一对应,将第二锚固钢筋焊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插接在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上端的灌浆套筒内。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支墩墩身包括竖向钢筋、水平钢筋、抗弯钢筋和暗柱箍筋,所述竖向钢筋和所述水平钢筋均设有多根,将多根所述竖向钢筋和多根所述水平钢筋连接并组成一个包含多个矩形网格的空间网格结构的一个竖直平面层,再将所述灌浆套筒套接在所述竖向钢筋的第一端,所述抗弯钢筋设有四根,将四根所述抗弯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竖直平面层的四角处且呈竖直布置,在所述抗弯钢筋的第一端套接所述灌浆套筒,将两根所述竖向钢筋和两根所述抗弯钢筋分别连接在所述暗柱箍筋的四角,所述暗柱箍筋设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工厂内制作上支墩-顶梁组合件:S1.1、制作预制上支墩构件;S1.2、制作预制框架顶梁;S1.3、对步骤S1.1和步骤S1.2中制作的预制上支墩构件和预制框架顶梁进行拼装,先将所述预制框架顶梁与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连接,再往连接处注入高强砂浆;S1.4、制作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包括连接支座和第一锚固钢筋,将所述连接支座与所述第一锚固钢筋焊接;S1.5、对步骤S1.4制作的竖向调节构件的固定端进行安装:先将所述第一锚固钢筋插接在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的下端,再浇筑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养护,从而完成上支墩-顶梁组合件的制作;S2:在工厂内制作预制下支墩构件;S3:在工厂内制作预制框架底梁;S4:在工厂内制作所述阻尼器构件;S5:在工厂内制作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包括连接夹片和调节支座,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出连接夹片和调节支座;S6:将步骤S1至步骤S5中制作的所述上支墩-顶梁组合件、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所述预制框架底梁、所述阻尼器构件和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其他零件运至施工现场并进行安装;其中,步骤S6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S6.1:将所述预制框架底梁吊运至地面;S6.2:将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吊运至预设位置,使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与所述预制框架底梁连接,并向连接处注入高强砂浆;S6.3:将所述阻尼器构件放置在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上,使所述预制下支墩构件与所述阻尼器构件连接,再向连接处注入高强砂浆;S6.3:将所述上支墩-顶梁组合件吊运至预设位置,将所述调节支座固定在所述阻尼器本体的顶面,并通过连接夹片将所述上支墩-顶梁组合件与所述调节支座连接,先将所述调节支座的上部通过调节螺丝连接在所述连接夹片的下部,再使连接夹片的上部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在所述连接支座的下部,进而完成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安装,其中,所述调节支座上设有可供所述调节螺丝穿过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呈竖向设置,完成所述竖向调节构件的制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4中,所述连接支座的制作步骤如下:所述连接支座包括顶板和第一围板,先将所述第一围板围设在所述顶板的底面边部,再将所述第一锚固钢筋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顶板的顶面,所述第一锚固钢筋的第二端连接在伸至所述预制上支墩构件内;其中,所述第一围板为H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调节支座的制作步骤如下:所述调节支座包括底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连接在所述底板顶面;其中,所述第二围板为H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消能支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6中,所述连接夹片的安装步骤如下:所述连接夹片设有多个且呈间隔布置,所述夹片包括两个夹板,所述连接螺丝穿过一个夹板、所述第一围板和另一个夹板与螺母连接,所述调节螺丝穿过一个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于天昊邓雪松林容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