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碟及餐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82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菜碟及餐具,主要用于餐饮服务业中。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后的食物残渣进行遮挡,且能方便的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菜碟及餐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菜碟包括菜碟本体,所述菜碟本体上设置有食物存放区,其特点在于:所述菜碟本体上还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和碗状结构,所述菜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限位结构;所述食物存放区设置有漏液结构,所述漏液结构为通孔状结构、通槽状结构、格栅状结构、和/或网格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实时的进行收集,并能遮挡住收集后的食物残渣,且能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上的大部分油和汤。上的大部分油和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菜碟及餐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菜碟及餐具,主要用于餐饮服务业中,如应用于酒店餐饮业中,也可以用于家庭用餐中。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在用餐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食物残渣。目前,人们一般将用餐时所产生的食物残渣直接置于餐桌上,或者将用餐时所产生的食物残渣置于骨碟中,这些食物残渣是完全暴露在外的,影响就餐环境,大大降低了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的舒适度。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人们在用餐的过程中,希望摄入低油、少油的食物。但是,大多数餐饮店由于烹饪方式的原因,烹饪出来的菜品大多油比较大,导致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用餐者难以放心、舒适的进行用餐。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后的食物残渣进行遮挡,且能方便的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菜碟及餐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实时的进行收集,并能遮挡住收集后的食物残渣,且能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菜碟及餐具。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菜碟包括菜碟本体,所述菜碟本体上设置有食物存放区,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菜碟本体上还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和碗状结构,所述菜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限位结构;所述食物存放区设置有漏液结构,所述漏液结构为通孔状结构、通槽状结构、格栅状结构、和/或网格状结构。用餐过程中,用餐者可以将汤、羹、面条、米饭等盛装于碗状结构中,使用方便,餐桌上可以省去现有用于盛汤、盛饭的独立的碗,有利于提高桌面的整洁度,便于餐具的摆放、整理、存放;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实时的进行收集,使用方便,并能遮挡住收集的食物残渣,有利于提升用餐环境的整洁度和美观度;底部限位结构用于防止菜碟在食物残渣容纳器上出现水平移动,确保用餐过程中菜碟不会从食物残渣容纳器上滑落;用餐过程中,用餐者将食物放在食物存放区上,由于食物存放区设置有漏液结构,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漏液结构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从而实现方便的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功能,使得用餐者能够吃到低油、少油的食物,以及可以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的辣汤。
[0005]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碗状结构位于菜碟本体的中间区域,或者位于靠近菜碟本体边缘的区域。
[0006]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碗状结构为顶部敞口的下凹状结构,该碗状结构的深度为20

90mm。
[0007]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菜碟本体的外周设置有一圈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
[0008]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食物存放区为下凹状结构,下凹的深度为5

60mm。食物存放区为下凹状结构,扩大了食物存放的空间,便于用餐过程中对食物的存放和食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度。
[0009]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菜碟本体还设置有调味料盛放区,所述调味料盛放区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区域,所述调味料盛放区为顶部敞口的下凹状结构,该调味料盛放区的深度为5

60mm。调味料盛放区中可以盛放用餐过程中所需的调味料,如可以在调味料盛放区中盛放醋、酱油、辣椒酱、番茄酱、糖、盐、胡椒粉、花生酱、辣油等等,使用方便。
[0010]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菜碟本体为碟状结构、盘状结构、盆状结构、瓢状结构、板状结构中的一种。
[0011]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菜碟本体的材质为塑料、硅胶、陶瓷和金属中的一种。
[0012]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翻边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架筷口,所述架筷口的开口宽度为10

30mm,该架筷口的深度为5

30mm。用餐者的筷子可以整双架在架筷口上,筷子可以只架在一个架筷口上,即将筷子的尾部架在架筷口上,将筷子的头部放置在菜碟本体上,使得整双筷子倾斜的放置在菜碟本体上;筷子也可以架在两个架筷口上,即将筷子的头部和尾部各架在一个架筷口上,使得整双筷子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放置在菜碟本体上;架筷口的设计,不论是餐厅工作人员在摆放餐具时,还是用餐者在使用筷子时,均非常方便,且能确保筷子干净、整齐,能够省去现有的独立的筷架摆件,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整理、摆放、收拾、清洗餐具的工作量。
[0013]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食物残渣入孔的形状为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其中一条鱼的形状、椭圆形、弧形中的一种。
[0014]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菜碟本体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中的一种。
[0015]一种餐具,其特点在于:包括食物残渣容纳器和菜碟,所述食物残渣容纳器中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菜碟位于食物残渣容纳器的顶部,所述菜碟中的底部限位结构和食物残渣容纳器配合,所述菜碟中的食物残渣入孔与食物残渣容纳器中的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菜碟本体中的漏液结构位于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的正上方,该菜碟中的漏液结构与食物残渣容纳器中的容纳空间相连通。
[0016]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食物残渣容纳器为一体式结构。食物残渣容纳器能将食物残渣进行收集并遮挡,提升了用餐环境的美观度,给用餐者带来更加舒适的用餐体验,且便于餐具的摆放、整理、清洗、存放,餐厅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将用餐者放在食物残渣容纳器内的食物残渣倒出,且底碗容易码放、整理,大大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收集食物残渣时的工作量。
[0017]一种餐具的使用方法,其特点在于:使用时,餐具置于餐桌上,用餐者每人一套餐具,将汤、羹、面条、或米饭盛装于碗状结构中,餐具位于用餐者嘴部的下方,食物残渣入孔位于用餐者嘴部的正下方,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将自己想吃的菜夹放到食物存放区上,附着在菜的表面的油水顺着漏液结构滴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吃剩的食物残渣实时的投入和/或用嘴直接吐入食物残渣入孔中,使得食物残渣进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菜碟本体上设置有碗状结构,可以将汤、羹、面条、米饭等盛装于碗状结构中,使用方便,给用餐者带来更加舒适的用餐体验,且便于餐具的摆放、整理、清洗、存放,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19]食物存放区设置有漏液结构,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将食物放在食物存放区上,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辣汤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向漏液结构,然后通过漏液结构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从而实现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功能,使得用餐者能够吃到低油、少油的食物,以及可以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的辣汤,使用非常方便。
[0020]菜碟本体上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实时的进行收集,使用方便,并能遮挡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菜碟,包括菜碟本体(1),所述菜碟本体(1)上设置有食物存放区(11),其特征在于:所述菜碟本体(1)还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12)和碗状结构(16),所述菜碟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限位结构(13);所述食物存放区(11)设置有漏液结构(17),所述漏液结构(17)为通孔状结构、通槽状结构、格栅状结构、和/或网格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碟,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结构(16)位于菜碟本体(1)的中间区域,或者位于靠近菜碟本体(1)边缘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碟,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结构(16)为顶部敞口的下凹状结构,该碗状结构(16)的深度为20

9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碟,其特征在于:所述菜碟本体(1)的外周设置有一圈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存放区(11)为下凹状结构,下凹的深度为5

6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碟,其特征在于:所述菜碟本体(1)还设置有调味料盛放区(15),所述调味料盛放区(15)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区域,所述调味料盛放区(15)为顶部敞口的下凹状结构,该调味料盛放区(15)的深度为5

60m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菜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知中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