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空气处理与除湿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空气处理与除湿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热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将进一步增长。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8)》,夏季我国空调能耗可占社会总能耗的40%,而潜热负荷又占据近半空调能耗。高温高湿环境不仅增大了空调系统能耗,还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和金属锈蚀等问题。
[0003]目前,大多数空调设备采用冷却除湿这一同时控制温湿度的方法,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相比常规空调,温湿度独立控制的除湿空调系统可节能约20%~30%;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除湿换热器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系统设计与验证,证明其除湿效果优于传统的转轮除湿和吸附除湿,并且再生性能出色,可利用低品位热能,节能效果良好。基于固体吸附床/除湿换热器的除湿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是风阀这一空气调节装置,因为要达到连续除湿工作效果,系统中必须至少有两个吸附床/除湿换热器,它们分别处于吸附除湿和加热再生状态,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空气处理与除湿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为上下相连的双层结构;所述阀体包括下层风阀外壳、下层风阀叶片、上层风阀外壳、上层风阀叶片、限位挡板;所述上层风阀外壳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层风阀外壳上部;所述上层风阀外壳具有室外新风风口、室内回风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沿与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风口的垂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下层风阀外壳具有室外排风风口、室内供风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所述室外排风风口和所述室内供风风口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沿与所述室外排风风口和所述室内供风风口的垂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下层风阀叶片可枢转设置于所述下层风阀外壳内,所述上层风阀叶片可枢转设置于所述上层风阀外壳内,所述上层风阀叶片和所述下层风阀叶片之间的相对夹角固定为90
°
;所述限位挡板被配置成使得所述上层风阀叶片和所述下层风阀叶片被限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所述室内供风风口和所述室外排风风口相连通;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分别与所述室内供风风口和所述室外排风风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空气处理与除湿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下部支撑轴、下部轴承、中部连接轴、中部轴承、上部驱动轴、上部轴承、风阀电机;所述下部支撑轴、下部轴承、中部连接轴、中部轴承、上部驱动轴、上部轴承成一直线穿设安装在所述阀体的中央;所述下部轴承安装在所述下层风阀外壳的底孔中,所述下部支撑轴穿过所述下部轴承与所述下层风阀叶片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轴承安装在所述下层风阀外壳和所述上层风阀外壳之间的安装孔中,所述中部连接轴穿过所述中部轴承分别与所述上层风阀叶片和所述下层风阀叶片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谢明熹,陈尔健,代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