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包括:分缸,所述分缸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分缸采用两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分缸的截面为凸轮状;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与分缸的数量相同,所述隔板的长度与分缸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径相等;分析筛,所述分析筛固定连接在隔板上;所述隔板中部键连接有转轴,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多个转轴和隔板同步转动,所述隔板转动时将隔板两侧的空间封闭、连通交替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板,隔板用于配合分缸进行使用,可以将分缸阻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从而营造一个高低压环境,利于两侧分别进行高压吸附低压解吸,同时隔板又可以使得两个空间连通,从而起到均压的作用。从而起到均压的作用。从而起到均压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氧机
,尤其涉及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
技术介绍
[0002]PSA制氧设备也称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利用PSA专用分子筛选择性吸附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等杂质,从而取得纯度较高的氧气。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更加高效的制得氧气,通常采用多缸分析筛,虽然分析筛的缸数变多,切换使用效率更高,但是长时间使用后分析筛存在解吸不彻底,不利于制得快速高效的纯度较高的氧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包括:
[0007]分缸,所述分缸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分缸采用两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分缸的截面为凸轮状;
[0008]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与分缸的数量相同,所述隔板的长度与分缸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径相等,且隔板与分缸直径较大的一端同轴设置;
[0009]分析筛,所述分析筛固定连接在隔板上;
[0010]所述分缸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分缸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被隔板阻隔;
[0011]旋转驱动机构,所述隔板中部键连接有转轴,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多个转轴和隔板同步转动,所述隔板转动时将隔板两侧的空间封闭、连通交替切换。
[0012]可选地,所述分析筛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隔板上。
[0013]可选地,所述分析筛采用拱形结构。
[0014]可选地,所有的所述分缸的几何中心处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数量与分缸数量相同的管道,且管道与第一开口连通。
[0015]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由减速电机、心轴、支架、外齿圆和齿轮构成;
[0016]所述心轴与套筒同轴设置并转动连接在套筒的内壁上,所述减速电机与心轴连接,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心轴和外齿圆,所述齿轮与转轴键连接,所述齿轮与外齿圆啮合。
[0017]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板,隔板用于配合分缸进行使用,可以将分缸阻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从而营造一个高低压环境,利于两侧分别进行高压吸附低压解吸,同时隔板又可以使得两个空间连通,从而起到均压的作用。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旋转驱动机构,可以实现隔板上的两个分析筛与两个空间的切
换,一个高压吸附,一个低压解吸,且低压解吸在相对单独的空间通过压缩机的负压加强解吸,使得分析筛解吸更加彻底,更加利于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驱动机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分缸、2隔板、3转轴、4分析筛、5套筒、6管道、7心轴、8齿轮、9外齿圆、10支架、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
3,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分缸1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分缸1的数量选择六个。
[0026]分缸1采用两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分缸1的截面为凸轮状,如图1所示,采用凸轮状的分缸1具备一个较大的圆形空间,通过在这个圆形空间内设置隔板2,从而方便隔板2的转动。
[0027]隔板2的数量与分缸1的数量相同,隔板2用于配合分缸1进行使用,可以将分缸1阻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从而营造一个高低压环境,利于两侧分别进行高压吸附低压解吸,同时隔板2又可以使得两个空间连通,从而起到均压的作用。
[0028]隔板2的长度与分缸1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径相等,且隔板2与分缸1直径较大的一端同轴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隔板可以在分缸1内转动,一方面可以保证了分缸1两侧空间的密封性。
[0029]分析筛4固定连接在隔板2上,分析筛4通过高压吸附低压解吸实现制氧,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30]在本实施例中,分析筛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隔板2上,如此可以使得隔板2两侧的两个分析筛可以分别进行高压吸附或者低压解吸。
[0031]在本实施例中,分析筛4采用拱形结构,拱形结构可以更好的贴合分缸1内的环境,使之具备一个相对来说最大的面积。
[0032]分缸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1,分缸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12,且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被隔板2阻隔。
[0033]所有的分缸1的几何中心处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筒5,套筒5内设置有数量与分缸1数量相同的管道6,且管道6与第一开口11连通,管道6的设置使得分缸1内的被高压吸附后的氧气可以通过管道6送出。
[0034]第二开口12与压缩机(图中未画出)进行连接,通过压缩机的负压实现第二开口12所在的空间更彻底的进行低压解吸。
[0035]隔板2中部键连接有转轴3,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多个转轴3和隔板2同步转动,隔板2转动时将隔板2两侧的空间封闭、连通交替切换。
[0036]参照图3,旋转驱动机构由减速电机、心轴7、支架10、外齿圆9和齿轮8构成,减速电机可以采用具备自锁功能的蜗轮蜗杆减速电机,连接方式如下:
[0037]心轴7与套筒5同轴设置并转动连接在套筒5的内壁上,减速电机与心轴7连接,支架10的两端分别连接心轴7和外齿圆9,齿轮8与转轴3键连接,齿轮8与外齿圆9啮合。
[0038]减速电机提供动力带动心轴7转动,心轴7通过支架10带动外齿圆9转动外齿圆9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最终带动转轴3和隔板2转动,从而实现隔板2上的两个分析筛4与两个空间的切换,一个高压吸附,一个低压解吸,且低压解吸在相对单独的空间通过压缩机的负压加强解吸,使得分析筛4解吸更加彻底,更加利于循环使用。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缸(1),所述分缸(1)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分缸(1)采用两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分缸(1)的截面为凸轮状;隔板(2),所述隔板(2)的数量与分缸(1)的数量相同,所述隔板(2)的长度与分缸(1)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径相等,且隔板(2)与分缸(1)直径较大的一端同轴设置;分析筛(4),所述分析筛(4)固定连接在隔板(2)上;所述分缸(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1),所述分缸(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12),且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被隔板(2)阻隔;旋转驱动机构,所述隔板(2)中部键连接有转轴(3),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多个转轴(3)和隔板(2)同步转动,所述隔板(2)转动时将隔板(2)两侧的空间封闭、连通交替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氧机用分析筛缸,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锐,李昌才,史菊俊,冷宇航,段志伟,吕涛,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