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头带及头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68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头带及头戴设备,可调节头带包括壳体、侧部头带、齿轮、离合部件、单向锁止部件和驱动组件,两侧部头带可相向/相背运动,侧部头带具有齿条部;齿轮与两侧部头带齿条部啮合,两侧部头带相向/相背运动时带动齿轮转动;离合部件与齿轮连接随齿轮转动,离合部件可相对齿轮沿轴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离合部件被单向锁止,处于第二位置时单向锁止部件与离合部件脱离;驱动组件驱动离合部件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调节头带可实现离合部件的双向可转或单向锁止,从而控制两侧部头带可相向/相背运动或单向锁止,方便头带的调节。方便头带的调节。方便头带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头带及头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头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头带及头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头戴式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因为使用时要套在用户头部佩戴,则其前部设备主体和后部头带构成一个封闭环形结构,为了兼容不同的头围尺寸,有的头戴设备的周长应当是可以调节的,并且调节范围能够兼容足够的头围尺寸范围,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夹持力。
[0003]由于头戴设备的主要功能部件和电气件主要设置在前部设备主体内,则为了使重量均衡,避免前重后轻,头戴设备的周长可调主要是由于其后部头带可调实现的,即调节结构设在后部头带上。然而现有技术中头戴设备的后部头带调节结构复杂、不易操作,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且通常调节到某一尺寸后不能再继续进行微调,导致可能存在调节过大或过小的情况。此外,现有的调节结构占用空间较大,无法满足未来头戴设备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0004]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专利技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形成有安装腔;侧部头带,其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侧部,所述侧部头带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可相对所述壳体做插拔运动,两所述侧部头带可相向/相背运动,所述侧部头带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部分上具有齿条部;齿轮,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同时与两所述侧部头带的齿条部啮合,两所述侧部头带相向/相背运动时,带动所述齿轮转动;离合部件,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齿轮连接,以随所述齿轮转动,且所述离合部件可相对所述齿轮沿轴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单向锁止部件,其固连于所述壳体,当所述离合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单向锁止部件与所述离合部件接合对所述离合部件单向锁止,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单向锁止部件与所述离合部件脱离;驱动组件,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部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部件被单向锁止时,两所述侧部头带只能相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部件上沿其周向布设有多个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齿轮上沿其周向对应布设有多个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使所述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连接并可相对所述齿轮沿轴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上形成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形成在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形成在所述离合部件的周向外壁上,所述离合部件沿轴向嵌入所述导向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延兵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