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45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机构,所述收集筒的内部固定有用于收集昆虫的收集机构,所述诱捕机构包括集虫漏斗、连杆、诱虫灯、立柱、顶盖、进风口、一体化风扇和透明撞击屏,所述收集筒的顶部固定有集虫漏斗,所述集虫漏斗内壁的下端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诱虫灯,所述集虫漏斗的内壁等距固定有立柱,三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端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盖上端的内壁位于进风口的外侧固定有一体化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捕捉昆虫,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捕捉过程中昆虫的致残致死概率。能够大大降低捕捉过程中昆虫的致残致死概率。能够大大降低捕捉过程中昆虫的致残致死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


[0001]本技术涉及杀虫灯或捕虫器
,具体为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

技术介绍

[0002]害虫一直危害着农作物的生长,而人类对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物理防虫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手段,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用于捕虫灭虫的产品,其中杀虫灯或捕虫器是最常见的一类驱虫产品,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昆虫,但在灯光引诱昆虫的同时,部分益虫也会被捕捉,它们也存在被致死、致伤和致残的可能性,这与现代病虫害防治提倡的人工释放天敌、保护天敌、以虫治虫的防控理念是相违背的,现有传统的杀虫灯或捕虫器不能够完成不伤诱捕昆虫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机构,所述收集筒的内部固定有用于收集昆虫的收集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诱捕机构包括集虫漏斗、连杆、诱虫灯、立柱、顶盖、进风口、一体化风扇和透明撞击屏,所述收集筒的顶部固定有集虫漏斗,所述集虫漏斗内壁的下端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诱虫灯,所述集虫漏斗的内壁等距固定有立柱,三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端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盖上端的内壁位于进风口的外侧固定有一体化风扇,且一体化风扇位于诱虫灯的正上方,所述立柱靠近诱虫灯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透明撞击屏,且三个透明撞击屏以诱虫灯为中心呈三角形环绕诱虫灯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安装槽、集虫筒、锥形进虫网、卡槽、旋钮、扭力弹簧和卡块,所述收集筒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收集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集虫筒,所述集虫筒的顶部固定有锥形进虫网,所述安装槽下端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集虫筒的外壁靠近卡槽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外壁的一端固定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远离旋钮的一端与集虫筒固定,所述旋钮的底部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顶部位于进风口的外侧固定有防水檐,所述防水檐的侧壁等距开设有进风孔。
[0008]优选的,所述集虫筒内壁的下端固定有滤水网,所述集虫筒的下表面的中部等距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收集筒的下端位于出水口的下方开设有输水口。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端的一侧固定有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杆上端的中部固定有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且诱虫灯和一体化风扇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太阳能板对蓄电池进行供电,进而在夜间通过打开诱虫灯和一体化风扇,进而昆虫会在诱虫灯的引导下飞向诱虫灯处,而当昆虫飞进集虫漏斗正上方时,在一体化风扇风力的作用下,昆虫被风吹动沿着集虫漏斗吹进集虫筒内,进而沿着集虫筒内的锥形进虫网进入到集虫筒内部,完成昆虫的捕捉,昆虫被风吹入集虫筒的过程中,虫体除受风的压力、重力外不再受其它外力,从而大大降低了昆虫在捕捉过程中发生致伤、致残和致死的概率,而当需要取出昆虫时,通过转动旋钮,进而带动卡块转动,进而使得卡块与卡槽分离,进而向外拔出集虫筒,使得集虫筒沿着安装槽的内壁滑出,完成昆虫的取出工作,进而在安装集虫筒时,通过将集虫筒沿着安装槽向收集筒内滑动,同时转动旋钮,使得卡块转动至与安装槽下表面呈水平状态,进而继续推入集虫筒,使得集虫筒完成进入收集筒内,进而松开旋钮,进而旋钮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转动,进而带动卡块转动至卡槽内,使得集虫筒被固定住,同时滤水网能够使得进入集虫筒内的水排出且不会使得昆虫跑出,通过滤水网的水通过出水口和输水口排出,避免在集虫筒内产生积水,本技术能够有效的捕捉昆虫,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捕捉过程中昆虫的致残致死概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图;
[0017]图中:1、支撑杆;2、收集筒;3、诱捕机构;31、集虫漏斗;32、连杆;33、诱虫灯;34、立柱;35、顶盖;36、进风口;37、一体化风扇;38、透明撞击屏;4、收集机构;41、安装槽;42、集虫筒;43、锥形进虫网;44、卡槽;45、旋钮;46、扭力弹簧;47、卡块;5、防水檐;6、进风孔;7、滤水网;8、出水口;9、输水口;10、太阳能板;1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的顶部固定有收集筒2,所述收集筒2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机构3,所述收集筒2的内部固定有用于收集昆虫的收集机构4。
[0020]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诱捕机构3包括集虫漏斗31、连杆32、诱虫灯33、立柱34、顶盖35、进风口36、一体化风扇37和透明撞击屏38,所述收集筒2的顶部固定有集虫漏斗31,所述集虫漏斗31内壁的下端固定有连杆32,所述连杆32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诱虫灯33,所述集虫漏斗31的内壁等距固定有立柱34,三个所述立柱34的顶部固定有顶盖35,所述顶
盖35上端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36,所述顶盖35上端的内壁位于进风口36的外侧固定有一体化风扇37,且一体化风扇37位于诱虫灯33的正上方,所述立柱34靠近诱虫灯33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透明撞击屏38,且三个透明撞击屏38以诱虫灯33为中心呈三角形环绕诱虫灯33设置,能够捕捉昆虫,同时不会对昆虫造成损伤。
[0021]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收集机构4包括安装槽41、集虫筒42、锥形进虫网43、卡槽44、旋钮45、扭力弹簧46和卡块47,所述收集筒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41,所述收集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集虫筒42,所述集虫筒42的顶部固定有锥形进虫网43,所述安装槽41下端的内壁开设有卡槽44,所述集虫筒42的外壁靠近卡槽44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钮45,所述旋钮45外壁的一端固定有扭力弹簧46,所述扭力弹簧46远离旋钮45的一端与集虫筒42固定,所述旋钮45的底部固定有卡块47,所述卡块47与卡槽44的内壁滑动连接,能够便于取出被捕捉的昆虫。
[002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顶盖35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顶部固定有收集筒(2),所述收集筒(2)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机构(3),所述收集筒(2)的内部固定有用于收集昆虫的收集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机构(3)包括集虫漏斗(31)、连杆(32)、诱虫灯(33)、立柱(34)、顶盖(35)、进风口(36)、一体化风扇(37)和透明撞击屏(38),所述收集筒(2)的顶部固定有集虫漏斗(31),所述集虫漏斗(31)内壁的下端固定有连杆(32),所述连杆(32)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诱虫灯(33),所述集虫漏斗(31)的内壁等距固定有立柱(34),三个所述立柱(34)的顶部固定有顶盖(35),所述顶盖(35)上端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36),所述顶盖(35)上端的内壁位于进风口(36)的外侧固定有一体化风扇(37),且一体化风扇(37)位于诱虫灯(33)的正上方,所述立柱(34)靠近诱虫灯(33)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透明撞击屏(38),且三个透明撞击屏(38)以诱虫灯(33)为中心呈三角形环绕诱虫灯(33)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伤诱捕昆虫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4)包括安装槽(41)、集虫筒(42)、锥形进虫网(43)、卡槽(44)、旋钮(45)、扭力弹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众信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