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35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操作步骤为:第一步:粉碎预处理,将土壤粉碎后混合一定比例的清水形成泥浆,输入进入土壤擦洗滚筒;第二步:辊筒擦洗,土壤中大粒径颗粒表层的石油烃在擦洗过程中被洗出到泥浆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土壤淋洗、电解絮凝、电解氧化等多种技术结合,成为一种不使用淋洗药剂而实现多种有机物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设计成为成套化的处理装置;为实现有机物土壤修复提供一种新型的、通用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在修复的同时不带入第二种污染物,为生态修复和净化环境做出贡献。献。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烃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生产、储运、炼制、加工过程中,由于事故、非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都会有石油烃有机物的溢出和排放,例如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输油管线和储油罐的泄露等都可能导致石油烃类的大量溢出,在溢出石油回收困难的情况下,残留的一部分会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0003]石油是由数百种化合物组成的复合体,当石油烃类进入土壤后,能够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堵塞土壤孔隙,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同时由于石油中含有各种反应基,能与无机氮、磷等结合并限值硝化作用和脱磷酸作用,对植物的生产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植物死亡;石油烃也可能残留在植物的果实部分,通过食物进入食物链,造成人与动物的危害;同时土壤的污染也将入侵地下水,通过地下水从而进入饮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危害人类生活健康。
[0004]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为生物修复法和物理化学法,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的可以新陈代谢来分解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一般情况下适用于污染程度较小土壤的修复,污染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微生物一般都不易存活,很难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对土壤环境比较敏感,修复周期长,稳定性较差等缺点。
[0005]物理化学法具有其处理量大、适应范围广、见效快等特点,是实际运用中较为常见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热处理脱附法和化学淋洗法;热处理法一般用于污染浓度很高的石油烃污染土壤或含油污泥的处理上,其能够回收石油烃,且快速实现脱附且不伤害土壤的其他物质,但由于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高等缺点不能广泛运用;化学淋洗法在实际运用中最为常见,此法采用水淋洗为基础,在淋洗过程通过加入各种化学药剂,将土壤中的石油烃进行析出、氧化或降解;从而将土壤中的石油烃污染转移到废水中,再次进行废水的处理,最终实现石油烃的去除。
[0006]目前的化学淋洗法具有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剂、大量的干净水源且淋洗不干净,存在残留、带来二次污染的特点;开发一种能够节约用水、节约药剂、不带入二次污染和残留的化学淋洗法能够促进石油烃土壤修复技术的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具备不外加化学药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化学淋洗法具有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剂、大量的干净水源且淋洗不干净,存在残留、带来二次污染的特点;开发一种能够节约用水、节约药剂、不带入二次污染和残留的化学淋洗法能够促进石油烃土壤修复技术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操作步骤为:
[0009]第一步:粉碎预处理,将土壤粉碎后混合一定比例的清水形成泥浆,输入进入土壤擦洗滚筒;
[0010]第二步:辊筒擦洗,土壤中大粒径颗粒表层的石油烃在擦洗过程中被洗出到泥浆中;
[0011]第三步:多级分筛,进入多级的筛选将大颗粒粒径(大于1mm)的土壤组分全部筛出;
[0012]第四步:细微泥浆沉淀和电解絮凝处理,剩余的泥浆进行物理沉淀,沉淀的上部废水含有石油烃,而后进入电解絮凝系统进行废水处理;废水经过处理后,石油烃得以降解,而后清水再次回到前端与粉碎后土壤混合,如此循环;
[0013]第五步:石油烃氧化反应器氧化,沉淀的泥浆进入氧化过程,在氧化槽内,电解氧化产生的高氧化性水通过射流的释放器与沉淀的泥浆进行充分的混合,在满足一定的氧化时间后,泥浆内的石油烃被氧化物质所氧化成为CO2;
[0014]第六步:泥浆压滤脱水和电解氧化水制取,将泥浆进行压滤脱水后实现整个修复过程,高氧化性水在氧化后,重新进入电解氧化水发生器进行再次制取,如此循环。
[0015]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包括输送模块、土壤擦洗模块、多级筛选模块、废水处理回用模块、氧化与脱水模块和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所述输送模块的输出端与土壤擦洗模块的入料口配合使用,所述多级筛选模块的输入端与土壤擦洗模块的输出端配合使用,所述多级筛选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废水处理回用模块和氧化与脱水模块配合使用,所述废水处理回用模块与土壤擦洗模块的输入端配合使用,所述氧化与脱水模块的输出端产生干净土壤和高氧化性水,且高氧化性水通过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处理与多级筛选模块的后端配合使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废水处理回用模块包括管道式过滤器、输送泵、模块化电絮凝、泥水分离器、过滤泵和精密过滤器,所述管道式过滤器与多级筛选模块配合使用,所述管道式过滤器内部沉淀物通过输送泵输送至模块化电絮凝内,所述模块化电絮凝的数量为两个,底部所述模块化电絮凝的输入端与输送泵配合使用,底部所述模块化电絮凝的输出端与顶部所述模块化电絮凝的输入端配合使用,顶部所述模块化电絮凝的上部出水口与泥水分离器的输入端配合使用,所述泥水分离器的输出端与过滤泵的输入端配合使用,所述过滤泵的输出端与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配合使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包括卧式精密过滤器、碟片式吸附过滤器、电解水发生器、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卧式精密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氧化与脱水模块的输出端配合使用,所述卧式精密过滤器的输出端与碟片式吸附过滤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水口位于电解水发生器顶部的后侧,所述出水口位于电解水发生器底部的前侧,所述碟片式吸附过滤器的输出端与电解水发生器上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口的后端与多级筛选模块的后端连通。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卧式精密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滤芯,且滤芯充满卧式精密过滤器的内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碟片式吸附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碟片吸附滤芯,所述碟片吸附滤芯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碟片式吸附过滤器的内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两个所述模块化电絮凝的左侧设置有直流电源器,且直流电源器的输电端分别与两个模块化电絮凝配合使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土壤淋洗、电解絮凝、电解氧化等多种技术结合,成为一种不使用淋洗药剂而实现多种有机物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设计成为成套化的处理装置;为实现有机物土壤修复提供一种新型的、通用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在修复的同时不带入第二种污染物,为生态修复和净化环境做出贡献。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废水回用模块,废水回用模块采用模块化电絮凝技术,该技术能够将擦洗过程洗脱下来的石油类、胶体、有机物等物质进行降解。
[0024]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采用电解氧化水技术为基础,将泥浆氧化、脱水后的废水经过吸附、过滤处理后作为电解原水,通过电解反应,将原水变成富含氧化离子的电解水,而后与泥浆按照比例混合进入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
[0025]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滤芯,能够将废水中残留的泥浆进行截留,而后进入碟片式吸附过滤器。
[0026]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碟片吸附滤芯,能够吸附水中残留的还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操作步骤为:第一步:粉碎预处理,将土壤粉碎后混合一定比例的清水形成泥浆,输入进入土壤擦洗滚筒;第二步:辊筒擦洗,土壤中大粒径颗粒表层的石油烃在擦洗过程中被洗出到泥浆中;第三步:多级分筛,进入多级的筛选将大颗粒粒径(大于1mm)的土壤组分全部筛出;第四步:细微泥浆沉淀和电解絮凝处理,剩余的泥浆进行物理沉淀,沉淀的上部废水含有石油烃,而后进入电解絮凝系统进行废水处理;废水经过处理后,石油烃得以降解,而后清水再次回到前端与粉碎后土壤混合,如此循环;第五步:石油烃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氧化,沉淀的泥浆进入氧化过程,在氧化槽内,电解氧化产生的高氧化性水通过射流的释放器与沉淀的泥浆进行充分的混合,在满足一定的氧化时间后,泥浆内的石油烃被氧化物质所氧化成为CO2;第六步:泥浆压滤脱水和电解氧化水制取,将泥浆进行压滤脱水后实现整个修复过程,高氧化性水在氧化后,重新进入电解氧化水发生器进行再次制取,如此循环;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包括输送模块(1)、土壤擦洗模块(2)、多级筛选模块(3)、废水处理回用模块(4)、氧化与脱水模块(5)和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块(1)的输出端与土壤擦洗模块(2)的入料口配合使用,所述多级筛选模块(3)的输入端与土壤擦洗模块(2)的输出端配合使用,所述多级筛选模块(3)的输出端分别与废水处理回用模块(4)和氧化与脱水模块(5)配合使用,所述废水处理回用模块(4)与土壤擦洗模块(2)的输入端配合使用,所述氧化与脱水模块(5)的输出端产生干净土壤和高氧化性水,且高氧化性水通过电解氧化发生器模块(6)处理与多级筛选模块(3)的后端配合使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的氧化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回用模块(4)包括管道式过滤器(41)、输送泵(42)、模块化电絮凝(43)、泥水分离器(44)、过滤泵(45)和精密过滤器(46),所述管道式过滤器(41)与多级筛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剑锋陈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安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