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入耳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116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7
本申请提供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其包括耳机壳体、设置在耳机壳体上的至少一个通话麦克风以及耳套。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可借助耳套固定于耳道口而不侵入用户耳道,由此避免耳机晃动移位,同时为用户提供舒适、轻松、通透的佩戴感。感。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入耳式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耳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蓝牙耳机,特别是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市场持续发展。包耳式、入耳式耳机目前均有性能极佳的多款产品。入耳式耳机中较为特殊的半入耳式耳机,因其佩戴舒适、清洁、无异物感(不压迫耳道)、无听诊器效应等优势颇受一定用户的喜爱。
[0003]然而,现有半入耳式耳机存在以下缺陷:
[0004]由于半入耳式耳机自身结构与人耳道之间的封闭性差,导致声学泄露,现有半入耳式耳机几乎无法实施被动降噪;且半入耳式耳机与入耳式相比,佩戴稳定性较差,极易脱落导致耳机损坏甚至遗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入耳式耳机,通过不会压迫耳道的耳套于耳道口提供摩擦而防止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移动,使其兼具半入耳式的佩戴舒适性及入耳式的佩戴稳定性,并改善半入耳式耳机的被动降噪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其包括:耳机壳体,其内部设置有扬声器,所述耳机壳体在所述扬声器的出声方向上设置有出声孔;至少一个通话麦克风,其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上,面向环境进行拾音;以及,耳套,其凸出于所述耳机壳体,设置在所述出声孔的外侧,且沿所述出声孔向用户耳道方向延伸;佩戴状态下,所述耳套固定于耳道口且不侵入用户耳道。
[0007]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还包括:误差麦克风,其设置在所述耳机壳体内部接近于所述出声孔的一端,用于采集耳内噪声声波;主动降噪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误差麦克风、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
[0008]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主动降噪模块包括:顺序连接的模数转换电路,主动降噪单元,和数模转换电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误差麦克风电连接以获得所述误差麦克风采集的噪声信号;所述数模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以根据匹配于所述噪声信号的降噪信号驱动所述扬声器输出降噪声波。
[0009]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主动降噪单元包括:噪声采集子单元、耳机声场重构子单元和滤波器库子单元。
[0010]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噪声采集子单元连接所述误差麦克风及所述至少一个通话麦克风,并将各麦克风的采集信号传输至所述耳机声场重构子单元。
[0011]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耳机声场重构子单元接收各麦克风的采集信号以获得耳机声场分布模态的展开系数,并将所述展开系数输出至所述滤波器库子单元。
[0012]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滤波器库子单元存储与所述半入耳式耳机在用户外耳廓中的不同位置/姿态对应的滤波参数,并按照接收的展开系数切换滤波参数以对所述误差麦克风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降噪滤波。
[0013]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耳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4]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耳套为硅胶材质且外表面设置为磨砂面。
[0015]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中,所述耳套的外表面沿所述扬声器的出声方向向所述出声孔的中心平滑收缩,所述耳套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出声孔的外径且所述耳套的最大外径小于等于用户耳道的内径。
[0016]本申请和现有方案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7]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可借助耳套固定于耳道口而不侵入用户耳道,由此避免耳机晃动移位,同时为用户提供舒适、轻松、通透的佩戴感。
[0018]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出声孔方向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中主动降噪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主动降噪系统整体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主动降噪模块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主动降噪单元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26]图中,1表示耳机壳体;11表示出声孔;12表示耳套;13表示通话麦克风;2表示主动降噪系统;21表示误差麦克风;22表示主动降噪模块;23表示扬声器;221表示模数转换电路;222表示主动降噪单元;223表示数模转换电路;2221表示噪声采集子单元;2222表示耳机声场重构子单元;2223表示滤波器库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8]本申请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半入耳式耳机本身而言,指向耳机壳体内部电路模块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申请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0029]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0030]本申请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佩戴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时,使用者的下方即为下,使用者的上方即为上,而非对本申请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0031]本申请所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参照图1

3所示,其包括有作为耳机主体的耳机壳体1以及连接在耳机壳体上的耳套12:
[0032]半入耳式耳机中的耳机壳体1,其内部设置有扬声器23,并且,耳机壳体1在扬声器23的出声方向上设置有出声孔11;耳机壳体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话麦克风13,面向环境进行拾音;
[0033]半入耳式耳机中的耳套12,其凸出于耳机壳体1,设置在出声孔11的外侧,且沿出声孔11向用户耳道方向延伸;耳套12的轴向尺寸显著小于一般入耳式耳机的耳套,使得佩戴状态下,耳套12固定于耳道口且不侵入用户耳道。
[0034]适当的轴向尺寸设计能够避免耳套12侵入用户耳道,用户佩戴时无异物感。
[0035]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通过耳套固定于耳道口但不侵入用户耳道,兼具半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及入耳式耳机的佩戴稳定性。
[0036]基于耳套12贡献的佩戴稳定性和被动隔声,本申请还可以在上述半入耳式耳机内搭载有图3及图4所示的主动降噪系统2。
[0037]为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半入耳式耳机佩戴稳定,本申请还特别在耳套1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防滑纹路增加耳套12与用户耳道口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耳机在佩戴过程中发生移位或扭转。
[0038]类似的,为增加佩戴舒适度,并提供一定的受压形变量以增加耳机佩戴状态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壳体,其内部设置有扬声器,所述耳机壳体在所述扬声器的出声方向上设置有出声孔;至少一个通话麦克风,其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上,面向环境进行拾音;以及耳套,其凸出于所述耳机壳体,设置在所述出声孔的外侧,且沿所述出声孔向用户耳道方向延伸;佩戴状态下,所述耳套固定于耳道口且不侵入用户耳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误差麦克风,其设置在所述耳机壳体内部接近于所述出声孔的一端,用于采集耳内噪声声波;主动降噪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误差麦克风、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模块包括:顺序连接的模数转换电路,主动降噪单元,和数模转换电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误差麦克风电连接以获得所述误差麦克风采集的噪声信号;所述数模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以根据匹配于所述噪声信号的降噪信号驱动所述扬声器输出降噪声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单元包括:噪声采集子单元、耳机声场重构子单元和滤波器库子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声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