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提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78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08
一种新型提梁机,包括下端梁,下端梁的两端装配有大车行走机构,下端梁上方设有上端梁,下端梁与上端梁之间设有起重机支腿,上端梁之间固定有主梁,起重机小车上设有提升机构,下端梁的端部固定有防脱轨装置,防脱轨装置包括固定板,反滚轮支架上装配有反滚轮,反滚轮支架下方的支撑架内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架的外侧设有行程测量装置;行程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外侧固定的绝对值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旁分别设有数据传输模块,驾驶室内分别设有电源模块、数据接收模块、终端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减少提梁机脱轨和啃轨的发生,同时能够调节提梁接高度,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地。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地。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提梁机


[0001]本技术属于起重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提梁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提梁机是一种为桥梁建设而专门设计的一种门式起重机,提梁机主要由主梁、支腿、起重机小车等组成,易于拆装、运输,与普通门式起重机相比,安装方便快捷,经济实用,提梁机既可两台配合抬吊预制梁,也可以单台起重机配双吊具起吊预制梁,两台同时起重的提梁机各自的起重量一般为450吨,单台起重的提梁机起重量通常可达900吨,它配置支腿行走、小车行走及起吊设备,可以实现全方位机械化动作,主要用于将预制梁从制梁台提吊至存梁台位,预制梁养护完成后将其从存梁台位吊运到运梁车上,作为起重设备完成架桥机的组装和拆卸,还用于架设墩身不高的旱桥,适用于经常流动的道路桥梁建设。由于提梁机的跨度比较大,在对预制梁进行运输时,由于提梁机的两个支腿在行走过程中出现偏差,提梁机大车行走结构中的大车行走轮容易与工字钢轨道发成啃轨现象,现有提梁机不够稳固,有时候因为大风可能会导致提梁机倾斜造成脱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提梁机容易发生啃轨,甚至造成脱轨事故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提梁机,包括两个水平且平行间隔设置的下端梁,下端梁起支撑作用,下端梁的两端均装配有大车行走机构,大车行走机构装配在工字钢轨道上,大车行走机构包括装配在下端梁两端的大车行走轮,大车行走轮与工字钢轨道辊压配合,下端梁的外侧固定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上固定有大车行走电机,大车行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大车行走轮传动连接,启动大车行走电机,大车行走电机带动大车行走轮在工字钢轨道上移动。下端梁的正上方均设有与下端梁平行的上端梁,下端梁与上端梁之间设有四根竖直设置的起重机支腿,起重机支腿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上端梁的端部底端固定,起重机支腿的底端通过法兰盘与下端梁端部的顶端固定。两个上端梁之间固定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主梁,主梁起支撑作用,主梁上铺设有工字钢轨道,工字钢轨道上装配有起重机小车,起重机小车上设有小车行走机构,小车行走机构包括转动装配在小车上的小车行走轮,起重机小车的外侧固定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上固定有小车行走电机,小车行走电机的传动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小车行走轮传动连接,起重机小车的行走轮分别与对应的主梁上的工字钢轨道辊压配合,起重机小车能够沿主梁上的工字钢轨道自由移动。起重机小车上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装配在起重机小车上的卷筒、起升电机、减速器,起升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装配,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卷筒同轴线可拆卸固定连接,卷筒的下方设有起重机吊钩,起重机吊钩的顶端装配有动滑轮组,动滑轮组与卷筒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启动起升电机,卷筒对钢丝绳进行收放,进而控制起重机吊钩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下端梁的顶端固定有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通过柴油发电,供提梁机用,上端梁下方的起重机支腿上固定有驾驶室,驾驶室内设有控制系统和操控装置,驾驶员在驾驶室
内对提梁机进行操控。下端梁的端部均可拆卸固定有防脱轨装置,所述防脱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竖直且间隔设置的固定孔,固定孔呈条形,且固定孔至少设置三条,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固定在下端梁的端部,固定板的底端固定有倒U型的支撑架,支撑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支撑架设置在工字钢轨道的两侧,支撑架的内侧对称固定有反滚轮支架,反滚轮支架上可转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反滚轮,反滚轮的上轮沿与工字钢轨道的上端辊压配合,提梁机沿工字钢轨道移动,反滚轮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反滚轮支架下方的支撑架内侧对称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有万向滚珠,万向滚珠与工字钢轨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万向滚珠包括与支撑架端部可拆卸固定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有滚珠壳体,滚珠壳体内装配有滚珠。支撑架的外侧设有行程测量装置,行程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外侧固定的绝对值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的传动轴延伸至支撑架的内侧,且绝对值编码器的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反滚轮同轴线连接,绝对值编码器旁分别设有数据传输模块,驾驶室内分别设有电源模块、数据接收模块、终端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绝对值编码器、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控制终端、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
[0004]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长度长于反滚轮支架的长度,且滚珠与工字钢轨道之间存在间隙。
[0005]优选地,大车行走电机、小车行走电机、起升电机和绝对值编码器均通过托缆线分别与电源和提梁机的控制系统相连。
[0006]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07]防脱轨装置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提梁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啃轨,减少了提梁机脱轨事故的发生;行程测量装置的设置能够随时检测出提梁机支腿行进的距离,并且将提梁机支腿之间的行程误差传递给控制系统,再有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调节或者给驾驶员提供警报,驾驶员进行手动操控;柴油发电机的设置能够给提梁机提供电力。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防脱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1]图4为防脱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2]图5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13]图6为万向滚珠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7为行程检测装置的程序框图。
[0015]附图标记:1、下端梁;2、工字钢轨道;3、上端梁;4、起重机支腿;5、主梁;6、起重机小车;7、提升机构;8、防脱轨装置;9、测量行程装置;11、大车行走机构;111、大车行走电机;12、大车行走轮;13、柴油发电机;41、第一支腿;42、第二支腿;43、装配孔;44、销轴;51、拓缆线;71、起重机吊钩;72、动滑轮组;73、钢丝绳;81、固定板;811、固定孔;82、支撑架;83、反滚轮;831、反滚轮支架;84、支撑杆;85、万向滚珠;851、安装板;852、滚珠壳体;853、滚珠;86、固定螺栓;91、绝对值编码器;92、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7所示,一种新型提梁机,包括两个水平且平行间隔设置的下端梁1,下端梁1起支撑作用,下端梁1的两端均装配有大车行走机构11,大车行走机构11装配在工字钢轨道2上,大车行走机构11包括装配在下端梁1两端的大车行走轮12,大车行走轮12与工字钢轨道2辊压配合,下端梁1的外侧固定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上固定有大车行走电机111,大车行走电机111的动力输出轴与大车行走轮12传动连接,启动大车行走电机111,大车行走电机111带动大车行走轮12在工字钢轨道2上移动。下端梁1的正上方均设有与下端梁1平行的上端梁3,下端梁1与上端梁3之间设有四根竖直设置的起重机支腿4,起重机支腿4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上端梁3的端部底端固定,起重机支腿4的底端通过法兰盘与下端梁1端部的顶端固定,所述起重机支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提梁机,包括两个水平且平行间隔设置的下端梁,下端梁的两端均装配有大车行走机构,大车行走机构装配在工字钢轨道上,下端梁的正上方均设有与下端梁平行的上端梁,下端梁与上端梁之间设有四根竖直设置的起重机支腿,起重机支腿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上端梁的端部底端固定,起重机支腿的底端通过法兰盘与下端梁端部的顶端固定,两个上端梁之间固定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主梁,主梁上铺设有工字钢轨道,其特征在于:工字钢轨道上装配有起重机小车,起重机小车上设有提升机构,下端梁的顶端固定有柴油发电机,上端梁下方的起重机支腿上固定有驾驶室,下端梁的端部均可拆卸固定有防脱轨装置,防脱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竖直且间隔设置的固定孔,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固定在下端梁的端部,固定板的底端固定有倒U型的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工字钢轨道的两侧,支撑架的内侧对称固定有反滚轮支架,反滚轮支架上可转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反滚轮,反滚轮的上轮沿与工字钢轨道的上端辊压配合,反滚轮支架下方的支撑架内侧对称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有万向滚珠,万向滚珠与工字钢轨道之间存在间隙,支撑架的外侧设有行程测量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提梁机,其特征在于:行程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外侧固定的绝对值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的传动轴延伸至支撑架的内侧,且绝对值编码器的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反滚轮同轴线连接,绝对值编码器旁分别设有数据传输模块,驾驶室内分别设有电源模块、数据接收模块、终端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德立信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