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呼吸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534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7
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呼吸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调节呼吸锻炼的阻力,及锻炼效果展示不便的问题;包括主体,主体左侧开设有左右轴向的气腔,主体内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气腔右方且左右轴向的圆形槽,圆形槽左侧经左右轴向的导管与气腔连通,圆形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形板,圆形板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气孔,多个气孔的直径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大且可与导管连通,主体内设有位于圆形板右侧且与上侧的圆形槽连通的L形管,L形管上端贯通主体且同轴设有火柴形的透明管,透明管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空心球,主体右侧开设有与下侧圆形槽连通且左右轴向的进气道;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呼吸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胸外科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呼吸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在进行胸外科手术后进行护理时,往往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锻炼,用于提高呼吸肌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院通常会为患者准备呼吸锻炼的装置,患者对其用力吹气或吸气进行呼吸锻炼,但是医院所准备的呼吸锻炼装置在患者使用时只能够进行简单呼气或吸气锻炼,不仅不便调节呼吸锻炼的阻力,也不便患者直观的了解自身呼吸锻炼的效果,同时呼吸锻炼的效果也不明显,不仅不便患者术后的身体的康复,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呼吸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调节呼吸锻炼的阻力,及锻炼效果展示不便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主体,主体左侧开设有左右轴向的气腔,主体内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气腔右方且左右轴向的圆形槽,圆形槽左侧经左右轴向的导管与气腔连通,圆形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形板,圆形板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气孔,多个气孔的直径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大且可与导管连通,主体内设有位于圆形板右侧且与上侧的圆形槽连通的L形管,L形管上端贯通主体且同轴设有火柴形的透明管,透明管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空心球,主体右侧开设有与下侧圆形槽连通且左右轴向的进气道。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硅胶吹嘴,伸缩管、导管、L形管、透明管和空心球,不仅便于患者向L形管内吹气,也便于通过空心球的上下移动来直观的了解自身呼吸锻炼的结果,设有的圆形板、数字标牌和不同直径的气孔,不仅便于快速调节不同直径的气孔与导管连通,也便于调节患者呼吸锻炼的阻力,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便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中圆形板的左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主体1,主体1左侧开设有左右轴向的气腔2,主体1内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气腔2右方且左右轴向的圆形槽3,圆形槽3左侧经左右轴向的导管4与气腔2连通,圆形槽3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形板5,圆形板5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气孔6,多个气孔6的直径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大且可与导管4连通,主体1内设有位于圆形板5右侧且与上侧的圆形槽3连通的L形管7,L形管7上端贯通主体1且同轴设有火柴形的透明管8,透明管8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空心球9,主体1右侧开设有与下侧圆形槽3连通且左右轴向的进气道10。
[0012]为了便于向气腔2内吹气或吸气,所述的主体1左侧设有与气腔2连通且左右轴向的伸缩管11,伸缩管11自由端同轴设有锥形的硅胶吹嘴12。
[0013]为了使吸气和吸气动作能够同时进行,所述的上侧的导管4内设有开口朝向圆形板5的出气单向阀13,下侧的导管4内设有开口朝向气腔2的进气单向阀14。
[0014]为了便于转动圆形板5,及便于定位不同直径的气孔6,所述的两个圆形板5的相背端均贯穿主体1且其外缘面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的均布的防滑条15,圆形板5外缘面上设有多个与气孔6一一对应的数字标牌16。
[0015]为了便于L形管7内的气体排出至外界,所述的透明管8上侧开设有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气孔17。
[0016]为了便于对外界气体进行过滤,所述的进气道10内同轴螺纹连接有右端伸出主体1的导向环18,导向环18内同轴设有过滤膜19。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患者手持主体1将硅胶吹嘴12罩在自身的嘴部,设有的伸缩管11,便于患者更加舒适的经硅胶吹嘴12向气腔2内的吹气或吸气,患者进行呼气锻炼时,患者经硅胶吹嘴12向气腔2内吹气,且在下侧的导管4内设有进气单向阀14,便于患者呼出的气体经上侧的导管4和气孔6吹入L形管7内,L形管7内的气体增多带动空心球9沿透明管8向上移动,便于患者直观的观察自身呼气锻炼的效果,当空心球9沿透明管8向上移动至最上侧时,促使L形管7内的气体经排气孔17排出至外界,不再向气腔2内吹气时,此时空心球9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透明管8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
[0018]然后患者经硅胶吹嘴12向气腔2内吸气,且在上侧的导管4内设有出气单向阀13,便于患者通过硅胶吹嘴12经下侧的导管4和进气道10吸取外界气体至自身体内,且设有可拆卸的过滤膜19,便于使过滤膜19对外界气体进行过滤,便于患者更好的呼吸锻炼,当需要对调节呼吸锻炼的阻力时,首先逆时针转动圆形板5沿圆形槽3转动,设有的防滑条15,便于患者更好的转动圆形板5,且圆形板5与圆形槽3紧密连接,不受外力时,能够使圆形板5处于稳定位置,圆形板5转动带动气孔6逆时针转动,促使不同直径的气孔6与导管4连通,且气孔6的直径越小,呼气或吸气的阻力就越大,便于调节患者呼吸锻炼时的阻力,有效的提高锻炼效果,设有的数字标牌16,不仅便于对不同的直径的气孔6进行定位,也便于患者快速调节呼吸锻炼的阻力,随之重复上述动作,便于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硅胶吹嘴,伸缩管、导管、L形管、透明管和空心球,不仅便于患者向L形管内吹气,也便于通过空心球的上下移动来直观的了解自身呼吸锻炼的结果,设有的圆形板、数字标牌和不同直径的气孔,不仅便于快速
调节不同直径的气孔与导管连通,也便于调节患者呼吸锻炼的阻力,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便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呼吸锻炼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左侧开设有左右轴向的气腔(2),主体(1)内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气腔(2)右方且左右轴向的圆形槽(3),圆形槽(3)左侧经左右轴向的导管(4)与气腔(2)连通,圆形槽(3)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形板(5),圆形板(5)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气孔(6),多个气孔(6)的直径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大且可与导管(4)连通,主体(1)内设有位于圆形板(5)右侧且与上侧的圆形槽(3)连通的L形管(7),L形管(7)上端贯通主体(1)且同轴设有火柴形的透明管(8),透明管(8)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空心球(9),主体(1)右侧开设有与下侧圆形槽(3)连通且左右轴向的进气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呼吸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左侧设有与气腔(2)连通且左右轴向的伸缩管(11),伸缩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潇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