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103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其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底部设置有净水出口;分液板,其尖部朝上;多块滤板,其位于分液板的下方,且与分液板和罐体的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滤板的上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下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滤板的顶部与罐体的内侧壁无缝连接,滤板的上部分的侧壁的中部沿滤板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圈滤孔;多根固定杆,各根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分液板的底部和最顶部的滤板的外沿固定连接;导料筒,其顶部与最底部的滤板的下部分固定连接,底部穿过罐体的底部,净水出口位于罐体的内侧壁和导料筒的外侧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液板将污水进行分散后,再通过多块滤板逐级进行过滤,能大大提高过滤效率。提高过滤效率。提高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罐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治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罐。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能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以避免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但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着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污水处理罐,其通过分液板将污水进行分散后,再通过多块滤板逐级进行过滤,能大大提高过滤效率。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污水处理罐,包括:
[0005]罐体,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罐体的顶部的中央设置有污水入口,底部设置有净水出口;
[0006]分液板,其为圆锥体形,且设置在罐体内,并与罐体同轴设置,分液板的尖部朝上,并与罐体的顶部相隔一定距离,分液板的底部的直径小于罐体的内径;
[0007]多块滤板,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并位于所述分液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分液板和所述罐体的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所述滤板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滤板的上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下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所述滤板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部均中空,且相互连通,滤板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滤板的顶部的直径与罐体的内径相等,底部的直径小于罐体的内径,所述滤板与罐体同轴设置,所述滤板的顶部与罐体的内侧壁无缝连接,滤板的上部分的侧壁的中部沿滤板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圈滤孔,各圈滤孔均沿滤板的上部分的周向方向设置,滤板的下部分和其上部分上的多圈滤孔均相对,分液板和其下方的滤板上的多圈滤孔相对;
[0008]多根固定杆,其沿所述分液板的底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分液板的底部,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分液板的底部和最顶部的滤板的外沿固定连接;
[0009]导料筒,其为圆筒体形,并与罐体同轴设置,且位于最底部的滤板的下部分的下方,导料筒的顶部与最底部的滤板的下部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底部穿过所述罐体的底部,净水出口位于罐体的内侧壁和导料筒的外侧壁之间。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中,所述固定杆的根数为四根,四根固定杆等间隔设置。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中,所述罐体的顶部与其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0012]所述污水处理罐还包括:
[0013]多根连接杆,其沿所述罐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部,各根连接杆均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接杆的底部与最底部的滤板的上部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顶部穿过其它各块滤板的上部分的侧壁,并分别与其它各块滤板固定连接;
[0014]支撑块,其为圆环形,支撑块的外圈与罐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最底部的滤板的上
部分搁置在所述支撑块上,支撑块与最底部的滤板上的滤孔不相对,且与最底部的滤板的下部分不接触、不相对。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中,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罐体的顶部相抵。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中,所述净水出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罐体的内侧壁和导料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位于最底部的滤板的下方,所述净水出口靠近所述导料筒。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中,所述连接杆的根数为四根,四根连接杆相对于罐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0018]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分液板将污水进行分散后,再通过多块滤板逐级进行过滤,最后通过填料层进行过滤,能大大提高过滤效率。
[0020]本技术通过四根连接杆和四根固定杆将各块滤板和分液板连成整体,通过打开罐体的顶部,即可将分液板和多块滤板整体向上取出,方便清洗滤板和罐体的内部,也易于更换填料层。
[0021]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污水处理罐,包括:
[0026]罐体100,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罐体100的顶部的中央设置有污水入口101,底部设置有净水出口102;
[0027]分液板110,其为圆锥体形,且设置在罐体100内,并与罐体100同轴设置,分液板110的尖部朝上,并与罐体100的顶部相隔一定距离,这样能对通过污水入口101进入罐体100内的污水进行分散,分液板110的底部的直径小于罐体100的内径,以使污水能从罐体100的内侧壁和分液板110之间流下;
[0028]多块滤板120,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罐体100内,并位于所述分液板110的下方,且与所述分液板110和罐体100的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所述滤板120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滤板120的上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为倒圆台形,下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为圆台形,所述滤板12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部均中空,且相互连通,滤板
120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滤板120的顶部的直径与罐体100的内径相等,底部的直径小于罐体100的内径,所述滤板120与罐体100同轴设置,所述滤板120的顶部与罐体100的内侧壁无缝连接,滤板120的上部分的侧壁的中部沿滤板120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圈滤孔,各圈滤孔均沿滤板120的上部分的周向方向设置,滤板120的下部分和其上部分上的多圈滤孔均相对,以使滤板120的上部分过滤后的水能流至其下部分上,再通过滤板120的下部分向下流,分液板110和其下方的滤板120上的多圈滤孔相对,这样能使通过分液板110分散后的污水先流至滤板120的上部分的外沿上,再顺着滤板120的上部分的斜面向下,通过多圈滤孔进行过滤,能避免通过分液板110分散后的污水直接向下流至滤板120的上部分的侧壁的中部,而使杂质在惯性和重力作用下卡在滤孔内;
[0029]多根固定杆130,其沿所述分液板110的底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分液板110的底部,固定杆130的两端分别与分液板110的底部和最顶部的滤板120的外沿固定连接,以通过固定杆130将分液板110固定在最顶部的滤板120上;
[0030]导料筒140,其为圆筒体形,并与罐体100同轴设置,且位于最底部的滤板120的下部分的下方,导料筒140的顶部与最底部的滤板120的下部分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罐体的顶部的中央设置有污水入口,底部设置有净水出口;分液板,其为圆锥体形,且设置在罐体内,并与罐体同轴设置,分液板的尖部朝上,并与罐体的顶部相隔一定距离,分液板的底部的直径小于罐体的内径;多块滤板,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并位于所述分液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分液板和所述罐体的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所述滤板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滤板的上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下部分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所述滤板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部均中空,且相互连通,滤板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滤板的顶部的直径与罐体的内径相等,底部的直径小于罐体的内径,所述滤板与罐体同轴设置,所述滤板的顶部与罐体的内侧壁无缝连接,滤板的上部分的侧壁的中部沿滤板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圈滤孔,各圈滤孔均沿滤板的上部分的周向方向设置,滤板的下部分和其上部分上的多圈滤孔均相对,分液板和其下方的滤板上的多圈滤孔相对;多根固定杆,其沿所述分液板的底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分液板的底部,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分液板的底部和最顶部的滤板的外沿固定连接;导料筒,其为圆筒体形,并与罐体同轴设置,且位于最底部的滤板的下部分的下方,导料筒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莹彭文启杨春生渠晓东王立明余杨张敏葛金金张海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