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帅专利>正文

一种手术缝合针及其具有缝合功能的手术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03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术缝合针及其具有缝合功能的手术钳,根据手术部位的特点,将手术的缝合机构巧妙的设置到了手术钳钳体的夹持部,通过在缝合前将穿线的缝合针预设到手术钳内,通过缝合针的针尖和手术钳的两个钳体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缝合针在两个钳体之间的传递,从而达到缝合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通过临床实验大大的降低了医生的手术缝合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的手术痛苦。的手术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缝合针及其具有缝合功能的手术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
,特别地涉及一种手术缝合针以及利用该缝合针的手术钳。

技术介绍

[0002]在外科医疗手术中,众所周知针对开创性手术一般都需要进行缝合,目前一些表面的以及外部的开口缝合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能够通过科学的医疗手段加上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为理想的缝合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针对人体内较深部位且较为狭窄的患病部位进行开创性手术缝合时,由于医疗设备的局限性,常常会增加操刀医生的缝合难度,一般一针需要缝合10分钟左右,增加了医疗风险以及患者的痛苦,尤其是在盆腔的子宫骶骨韧带悬吊术的缝合中由于患病部位较深,且可操作空间狭窄,通过现有手术钳和缝合针进行缝合需要很长的时间,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术缝合针及其专用手术钳,根据手术部位的特点,将手术的缝合机构巧妙的设置到了手术钳钳体的夹持部,通过在缝合前将穿线的缝合针预设到手术钳内,通过缝合针的针尖和手术钳的两个钳体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缝合针在两个钳体之间的传递,从而达到缝合的效果,本技术设计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通过临床实验大大的降低了医生的手术缝合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前端设置有针尖,后端设置有线孔,且所述针体呈弧形弯曲,在所述针体的前部设置有与所述针尖反方向的倒刺或凸起。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针体有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倒刺为2

5个,且所有的所述倒刺均匀的分布在所述针尖的后端,且所有的所述倒刺的末端连线组成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针体对应部位的直径。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针体的弧度为3

30度。
[0007]一种具有缝合功能的手术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夹持端设置有用以放置上述缝合针的缝合机构。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缝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钳体夹持端内的针尖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钳体夹持端内的针体容纳腔,所述针尖容纳腔的开口直径小于针体上所有倒刺末端连线组成圆的直径。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针体容纳腔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其整体缝合线开口,且在所述开口的后端设置有开口放大部。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针体容纳腔的深度等于针体的长度,且所述开口放大处到所述针体容纳腔底部的深度等于针尖的长度。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2]1、通过在缝合针的前部设置倒刺或者凸起能够在缝合的过程中通过专用的手术钳在针体穿过缝合部位后将其卡住凸起或者倒刺,把缝合针牵引过去,从而将实现轻松缝合的效果;
[0013]2、本技术将手术钳的钳口前端钳体进行结构性设计,与上述的带有倒刺或者凸起的缝合针相配合,从而实现在预先将缝合针设置在钳体的钳口处,在夹持的过程中实现缝合,利用手术钳的本身的长度能够使医生轻松的对人体较深部位的韧带或者其他病变部位进行缝合,大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4]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15]图1是本技术手术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具有缝合功能手术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2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第一钳体中针尖容纳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第二钳体中针体容纳腔部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使本技术实施例2中第二钳体中针体预设在针体容纳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1]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2]标号说明:1

手术钳;11

第一钳体;12

第二钳体;111

针尖容纳腔;112

针尖容纳腔开口;121

针体容纳腔;122

开口;123

开口放大部;2

针体;21

缝合线;22

倒刺;23

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缝合功能的手术钳1,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所述第一钳体11和所述第二钳体12的夹持端设置有用以放置缝合针的缝合机构,所述缝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钳体11夹持端内的针尖容纳腔111和所述第二钳体12夹持端内的针体容纳腔121,如图4所示所述针尖容纳腔 111的开口112直径小于针体2上所有倒刺22末端连线组成圆的直径。具体的如图1所示手术缝合针包括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针体2(如医用PU等,也可以使用钢针,但凸起部位设计需要精准),所述的前端设置有针尖,后端设置有线孔23,且所述针体2呈弧形弯曲(弯曲弧度与第二钳体12的弧度相适应,方便缝合针的设置,优选的所述针体2的弧度为3

30度之间),在所述针体2的前部设置有与所述针尖反方向的倒刺22或凸起,该凸起处的直径略大于针尖容纳腔开口112处的直径,通过实验得到凸起直径或者倒刺22圆周直径大于针尖容纳腔开口112直径的0.1

0.3mm之间最佳,这样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将针尖导入到针尖容纳腔111内,通过凸起或者倒刺22将缝合针留在第一钳体11上,优选的,所述针体2的长度为1

3cm,针尖的长度为0.5

1cm,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针体的长度,以及针体容纳腔的深度,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凸起或者倒刺22距第二钳体12端部的距离为0.3

0.5mm。
[0026]本实施例中针体容纳腔121的深度小于所述针体2上倒刺22或者凸起到所述针体2
末端的长度,这样能够保证针尖和设置在针尖后部的凸起或者倒刺22能够在夹持的过程中进入到第一钳体11的针尖容纳腔111内,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在所述针体容纳腔1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其整体的开口122,且在所述开口122的后端设置有开口放大部123(图3中未标注),从而方便缝合线21的导入。
[0027]本技术设计具有缝合功能的手术钳1使用方法为:1、将缝合针的线孔23内穿上缝合线21;2、将带有缝合线21的缝合针放入到手术钳1第二钳体12的针体容纳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前端设置有针尖,后端设置有线孔,且所述针体呈弧形弯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体的前部设置有与所述针尖反方向的倒刺或者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倒刺为2

5个,且所有的所述倒刺均匀的分布在所述针尖的后端,且所有的所述倒刺的末端连线组成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针体对应部位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弧度为3

30度。4.一种具有缝合功能的手术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帅郑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黄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