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及含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68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36
一种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及含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面膜,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蒲公英10~30份,连翘10~30份,紫草4~12份,牡丹皮4~12份,浙贝母4~12份,天花粉4~12份,皂角刺5~15份,苦参3~10份,白鲜皮5~15份,丹参6~20份,石菖蒲5~15份,乳香3~10份,没药3~10份,生薏苡仁10~30份,麻黄4~12份,杏仁5~15份,白芷4~12份,甘草3~10份,该外用中药组合物配伍科学合理,功效稳定,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凉血、除湿杀虫、疗疮生肌、润肤美白等功效,同时可改善痤疮皮脂溢出、面部暗沉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膜使用安全、携带方便,临床总有效率达90%。临床总有效率达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及含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面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及含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面膜。

技术介绍

[0002]痤疮是一种皮肤科临床常见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炎性疾病,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表明,痤疮占所有皮肤疾病的0.29%,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79%。痤疮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等多种损害,常发于面部、胸背部,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除具有高发病、易复发、难根治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损容性。
[0003]目前治疗痤疮有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从西医角度来看,痤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痤疮的发生和发展,且各国痤疮治疗指南所用西药大同小异。西药治疗痤疮的主要手段是抗生素、维a酸及其衍生物类、抗雄性激素药物等,存在副作用大、作用单一及有较多禁忌症等缺点。中医药疗法相对缓和,安全性高,因人施治,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0004]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疗效虽可肯定,但大多存在起效缓慢,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并且有些内服药物治疗痤疮疾病虽有一定疗效,但组方中某些药物辛热燥烈,作用较猛,如血竭,有比较大的活血的作用,孕妇及月经期间的女性不宜服用;蝉蜕,服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等,导致药剂药用组分兼容性不佳,功效不稳定,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及含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面膜,该外用中药组合物各组分间协同配合,功效稳定,治疗效果显著。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蒲公英10~30份,连翘10~30份,紫草4~12份,牡丹皮4~12份,浙贝母4~12份,天花粉4~12份,皂角刺5~15份,苦参3~10份,白鲜皮5~15份,丹参6~20份,石菖蒲5~15份,乳香3~10份,没药3~10份,生薏苡仁10~30份,麻黄4~12份,杏仁5~15份,白芷4~12份,甘草3~10份。
[0007]优选的,所述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 蒲公英30份,连翘30份,紫草12份,牡丹皮12份,浙贝母12份,天花粉12份,皂角刺15份,苦参10份,白鲜皮15份,丹参20份,石菖蒲15份,乳香10份,没药10份,生薏苡仁30份,麻黄12份,杏仁15份,白芷12份,甘草10份。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面膜,所述面膜由上述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和赋形剂组成。
[0009]优选的,所述赋形剂为绿茶水、炉甘石洗剂、醪糟汁中的任意一种。
[0010]本专利技术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为专利技术者针对痤疮的病机特点,遵循中医辨证论治药物外用原则而创作的用方,并用于临床实践4年疗效观察,外用中药组合物中各药物原料的药理作用如下: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脾、胃、肾三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0011]连翘:味苦,性凉。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苦寒入心经,既能够清心火,解疮毒,又能够消散痈肿结聚,有“疮家圣药”的之称。
[0012]紫草:味苦、性寒。入心包络、肝经。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0013]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0014]浙贝母:其性寒、味苦,归心、肺二经,具有清泄肺热,清化热痰、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
[0015]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消肿排脓。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
[0016]皂角刺:味辛、性温。入肝、肾经。有消肿排脓、消毒透脓、搜风、杀虫的功效。辛能散,能行气行血,软坚散结,温能搜风,活血化瘀。
[0017]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效。
[0018]白鲜皮:味苦、咸,性寒。入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
[0019]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0020]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胃经。能化湿,开窍豁痰。外用有燥湿杀虫、敛疮止痒、祛风消肿之力。
[0021]乳香:本品苦泄,辛散,温通,入心、肝、脾经。故能宣通经络,活血消瘀,瘀消血活则疼痛止、肿痛消、肌肉长,故又有止痛、消肿、生肌之功。
[0022]没药:味辛、苦,性平。入心、肝、脾经。散血祛瘀,活血止血,消肿生肌。
[0023]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经、膀胱经。麻黄具有散寒、开腠理、开泄卫气而“破癥坚积聚”作用,出自《神农本草经》能温通阳气,气通瘀散,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而消。
[0024]杏仁:味苦,性微温。归肺、大肠经。杏仁治风燥,润皮肤,且可杀虫,治诸疮疥。古代疮疡皮肤科常外用杏仁,以它能够去风润燥杀虫之故也。所以能令肌表风邪散,毛窍得润泽。一般各类痈疽肿毒初起,可用杏仁散滞气而内消,润毛窍而生肌。
[0025]薏苡仁:味甘、淡,性凉。生薏仁的药性偏凉,能燥土清金,利水泻湿,有清热排脓,解毒散结之效。
[0026]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白芷辛温芳香,既可疏风散寒,上引头目清窍,也可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辛温散结直达病所,入肺脾能疗疮溃糜烂,排脓长肉。其性温气厚,乃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湿热,故排脓生肌之效不可低估。又白芷虽列解表之剂,但不应纯视为解表,而同时寓有“鼓舞中阳、升清举陷”之功能,“阳气闭塞”是表证与脾胃不调的共同病机,而畅达阳气正是其共同的转机。白芷可使营卫通、脾胃健,痤疮自愈。
[0027]甘草:味甘,平。入心、脾、肺、胃经。生用偏凉,能清热解毒、疏风止痒,调和药性。适
宜消肿毒。
[002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蒲公英用于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具有抗菌作用。连翘有抑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紫草有抗菌、抗炎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牡丹皮有抗过敏、抗菌、驱虫等作用,外用美容护肤。白鲜皮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丹参中的总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有抑制作用及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石菖蒲外用可以抑菌,石菖蒲高浓度浸出液有抑制皮肤常见致病真菌作用。乳香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溃疡、抗纤维化、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麻黄提取物有抗病毒和防皱保持皮肤弹性的作用;麻黄多糖有抗氧化作用;麻黄水提取物及酒精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薏苡仁外用润泽肌肤、美白、祛斑之效,能使皮肤光滑、滋润、白皙,并且能消除粉刺、色斑、扁平疣等,为治疗面部扁平疣、黄褐斑、痤疮之要药。白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蒲公英10~30份,连翘10~30份,紫草4~12份,牡丹皮4~12份,浙贝母4~12份,天花粉4~12份,皂角刺5~15份,苦参3~10份,白鲜皮5~15份,丹参6~20份,石菖蒲5~15份,乳香3~10份,没药3~10份,生薏苡仁10~30份,麻黄4~12份,杏仁5~15份,白芷4~12份,甘草3~10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和物,其特征在于:主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永宁县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