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456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将污水厂尾水引入到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生物滞留池内填充有无烟煤作为填料;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中,构建丛枝菌根真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厂尾水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我国用水需求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加剧部分地区用水负担,水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水资源总量。。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污水经生化处理后,进一步去除出水中残留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达到回用水标准,可直接或间接回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市政杂用。
[0003]在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中,氯化消毒是最为常用的消毒方法。但消毒过程中,卤族元素(主要是氯)会和水中一些天然有机物(NOMs,natural organic matters)反应生成一些有害环境和人体的“三致”物质,称为消毒副产物,目前已经确定的主要消毒副产物有: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和卤代乙腈等,这些消毒副产物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0004]消毒副产物所造成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得到人们日益关注。消毒后的再生水作为生活杂用水、市政用水、景观用水或经其他途径进入自然水体中时,消毒副产物会对人类健康和受纳水体中的生物造成潜在危害。
[0005]现有技术中,经研究发现采用沉积作用是一种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寻求用生态处理方法代替氯消毒的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氯化消毒对污水处理后产生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提供一种生态处理方法能够代替氯化消毒。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将污水厂尾水引入到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生物滞留池内填充有无烟煤作为填料;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中,构建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将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种植在生物滞留池内。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后,培育周期不小于60天。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前,需要对水生植物的根部进行灭菌处理。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丛枝菌根真菌包括摩西斗管囊霉、根内球囊霉或摩西球囊霉。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选取芦苇、香蒲、水葱、灯心草、水芹、茭白、菖蒲、旱伞草、美人蕉、黑麦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污水厂尾水在生物滞留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3天。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分隔设置的下行池和上行池,所述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底部设置有过水空间,所述下行池的上方设置有给水管道,所述上行池的上方设置有排水管道,污水厂尾水从给水管道流入到下行池中,在下行池内向下流动,从底部的过水空间流入到上行池中,在上行池内向上流动,最后从排水管道中流出。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滞留池中的无烟煤的直径为3.0mm~5.0mm。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滞留池的给水管道上设置有蠕动计量泵,通过所述蠕动计量泵定量向生物滞留池内排入污水厂尾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滞留池的排水管道的内壁包覆有土工布。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采用物理作用与生物作用结合的方式,对污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截留和消除处理;
[0019]采用物理方法,通过生物滞留池内的无烟煤作为填料,主要起到过滤、截留和沉积作用,填料间的空隙会截留大颗粒物质;同时,对于在生物滞留池内,污水从首端流向末端,污染物质不断沉淀,作用类似于一座沉淀池,同时无烟煤填料能够释放SO
42

,使出水呈酸性(pH3.2

6.5),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粪大肠菌群的生存,能够有效提高粪大肠菌群的去除率;
[0020]采用生物方法,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中,构建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经过试验研究表明,一方面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水生植物的株高,加快植株的生长速度,达到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效果,另一方面,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水生植物根部的生长,表现为根部根外菌丝异常发达,这些性质大大提高了水生植物根际对污水中粪大肠菌群吸附去除的空间范围,并且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还会分泌球囊霉素(GRSP)等土壤蛋白,球囊霉素可以作为土壤中的“超级胶水”,固定住土壤中的泥土沙子等小颗粒物质,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提高并改善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改变生物滞留池的理化性质,进一步改善植物根际的微环境,有助于提高生物滞留池的截留作用和灭活作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滞留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生物滞留池中美人蕉的株高对比条形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生物滞留池中美人蕉的根长对比条形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生物滞留池中美人蕉的生物量对比条形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1号生物滞留池中A组和B组大肠杆菌排出量的线形对比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2号生物滞留池中A组和B组大肠杆菌排出量的线形对比图;
[0029]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3号生物滞留池中A组和B组大肠杆菌排出量的线形对比图;
[0030]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下行池;2、上行池;3、过水空间;4、给水管道;5、排水管道;6、蠕动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2]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污水厂尾水引入到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生物滞留池内填充有无烟煤作为填料;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中,构建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将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种植在生物滞留池内。
[0033]具体地,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后,培育周期不小于60天。
[0034]具体地,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前,需要对水生植物的根部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水生植物的幼苗受到其他真菌的侵染。
[0035]具体地,污水厂尾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污水厂尾水引入到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生物滞留池内填充有无烟煤作为填料;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中,构建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将丛枝菌根真菌

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种植在生物滞留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后,培育周期不小于60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幼苗期的水生植物前,需要对水生植物的根部进行灭菌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丛枝菌根真菌包括摩西斗管囊霉、根内球囊霉或摩西球囊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厂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选取芦苇、香蒲、水葱、灯心草、水芹、茭白、菖蒲、旱伞草、美人蕉、黑麦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李磊方程关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城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