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423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导管,所述医用导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在将所述导管本体推送至患者体内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管体支撑所述第一管体,避免所述导管本体弯折,提供所述医用导管的推送性和可控性。性和可控性。性和可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会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粘连性肠梗阻中部分为小肠梗阻,既往的调查统计显示小肠梗阻占肠梗阻的40%左右。
[0003]目前对于小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过程主要是将导管由鼻腔插入患者的胃部,调整患者的体位,使导管通过胃部大弯,然后进入到小肠留置部位,再依靠小肠的蠕动将导管携带至梗阻部位。在导管从留置部位到达梗阻部位期间,采用抽吸装置进行负压吸引,以使肠内容物从导管中排出。在该治疗过程中,导管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3-14天,对于蠕动较弱的患者,留置时间会更长。现有的用于治疗肠梗阻的导管质地较软,在将其推送至梗阻部位的过程中以及在患者体内留置时,导管容易出现弯折,存在可控性、推送性不佳,及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用系统,在将该医用导管导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该导管不易弯折,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推送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导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邵氏硬度为50A-98A,所述第二管体的邵氏硬度为62D-83D。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所述第二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近端从所述第一近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
[0008]可选地,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约束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避免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远端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远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腔的腔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向所述第一内腔延伸形成的台阶,所述台阶抵靠在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近端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管体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近端上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部分腔壁形成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向所第一远端移动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形成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内径相匹配。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所形成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最小内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内腔在所述限位结构处的内径。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到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远端的距离为所述导管本体之长度的20%-75%。
[0015]可选地,制造所述第一管体的材料包括聚氨酯、硅胶、硅橡胶、橡胶、聚氯乙烯、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0016]制造所述第二管体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其他聚烯烃类材料、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医用导管还包括岐管和球囊,所述歧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位置上,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位置上,且所述球囊与所述歧管连通。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位于所述球囊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径为5mm~6mm,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为3mm~4mm
[0020]可选地,所述医用导管为消化道导管。
[00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高一种医用系统,包括导丝和如权前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导管,所述第二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所述导丝穿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医用导管及治疗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23]第一、前述的医用导管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即,将所述导管本体设置为双层结构,且内层结构的硬度大于外层结构的硬度,这样一来,在将所述导管本体导入患者体内时,所述第一管体与人体组织接触,减少对人体组织的损伤,而所述第二管体对所述第一管体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所述导管本体出现弯折,提高所述导管本体的可控性和推送性。而且,该医用导管对于肠蠕动减弱的患者而言,可减少所述导管本体留置在患者体内的时间,对于肠蠕动消失的患者而言,该导管本体依然可以顺利地输送至患者体内,进而对肠梗阻进行治疗。
[0024]第二、所述第二管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在导管本体输送至患者体内预定部位后,可将所述第二管体从所述第一管体中拆卸并回撤至患者体外,从而仅将所述第一管体留置于患者体内,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径向剖视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的局部轴向剖视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第一内腔之腔壁上的限位台阶;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第二远端的凸部;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第一内腔之腔壁形成的锥形面,且第二近端未形成锥形结构;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第一内腔之腔壁形成的锥形面,第二近端形成为与锥形面相匹配的锥形结构;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导管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示中的限位结构为第一内腔之腔壁形成的锥形面,第二近端形成为与锥形面不匹配的锥形结构。
[003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3]100-导管本体;
[0034]110-第一管体,111-第二抽吸孔,120-第二管体,130-限位结构,140-歧管,150-球囊;
[0035]200-球囊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邵氏硬度为50A-98A,所述第二管体的邵氏硬度为62D-83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所述第二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近端从所述第一近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约束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避免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远端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远端穿出所述第一内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的腔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向所述第一内腔延伸形成的台阶,所述台阶抵靠在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近端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管体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近端上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部分腔壁形成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向所第一远端移动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远端形成为锥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鑫建王雄伟黄基锐柳逸凡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