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03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涉及水轮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在发电机的顶部,所述旋转部分置于固定部分内且与发电机转动部件顶部相连;具有内外两个补气腔,外补气腔主要由盖板与补气阀罩组成,内补气腔主要由压板、补气阀座组成。空气经进气管进入外补气腔,再通过由内外补气腔连通管进入内补气腔,由压板经主轴中心孔、转轮上腔向尾水管及水轮机空蚀区域补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气更有效,运行更稳定、能够完全杜绝因“返水”产生安全隐患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产生安全隐患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产生安全隐患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


[0001]本技术涉及水轮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

技术介绍

[0002]混流式水轮机在偏离最优工况运行时(一般在40%~60%的额定出力),转轮出口水流切向分速度较大,水流中具有的速度环量使尾水管中心产生低压并形成涡带,引起尾水管压力脉动,导致机组出现振动与噪音现象,该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大型混流式机组。水轮机主轴中心补气装置,能够对尾水管及水轮机空蚀区域补气,减小尾水管内的真空度,破坏尾水管内的涡带形成与压力脉动,是目前解决上述现象的有效手段。因而水轮机补气系统,是保证水电机组稳定运行的重要配套系统,补气阀则是该系统中起补气调节和返水密封的关键部件。
[0003]传统的补气阀安装于发电机轴上端,阀体外腔与大气联通,内腔通过机组轴系内孔与水轮机流道联通。当机组偏离最优工况运行时,出现不稳定真空度,阀门会在内外腔压差和自重作用下自动开启,向水轮机流道中补入空气;真空度消失时,阀门依靠自身配置的弹簧力自动关闭。
[0004]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11月14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CN200975311Y,名称为“一种主轴中心孔补气装置”的技术专利,该技术专利包括补气阀、补气支架、补气阀座以及封阀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阀设置在补气阀座上,其出风口正对电机主轴中心孔,所述补气阀座固定设置在电机主轴的上端;所述封阀护罩设置在电机主轴出口的外部的机壳上,把补气阀座以及设置在其上部的补气支架封闭在内部;在所述封阀护罩的罩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以及排气管。
[0005]当机组处于停机或某些特定工况时,下游尾水会沿机组轴系内孔反冲至发电机顶轴处,称为“返水”。此时,补气阀应快速、可靠关闭,以防止因返水冲出,威胁发电机安全运行。若补气阀弹簧失效或动作缓慢,就会出现发电机端部补气室窜水,造成发电机转子回路(滑环)绝缘极具下降,迫使机组不能正常按电网调度命令开机并网运行等事故。随着近年水电机组容量和尺寸的不断增大,电站对补气系统稳定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形式的补气阀在使用过程中陆续暴露出几方面问题:一是关闭可靠性差,不能完全杜绝因“返水”产生的安全隐患,直接降低机组整体可靠度,影响机组安全;二是振动大,可调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完全杜绝因“返水”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机组整体可靠度,影响机组安全的问题。本技术的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置于发电机的顶部,整机为立式结构,包括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具有内外两个补气腔,外补气腔主要由盖板与补气阀罩组成,内补气腔主要由压板、补
气阀座组成。空气经进气管进入外补气腔,再通过由内外补气腔连通管进入内补气腔,由压板经主轴中心孔、转轮上腔向尾水管及水轮机空蚀区域补气。本技术提供一种补气更有效,运行更稳定、能够完全杜绝因“返水”产生安全隐患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
[0007]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补气阀罩、进气管接口、排水管接口、阀盖、阀盖支撑壁、浮筒、补气阀座、阀座支撑壁和压板;所述补气阀罩连接在发电机顶部,盖板固定在补气阀罩顶端,进气管接口设置在补气阀罩上,排水管接口设置在补气阀罩底部;所述阀盖支撑壁固定在发电机转动部件顶端,并随发电机转动部件转动,阀盖按章在阀盖支撑壁上,阀盖中心开设有供浮筒上端穿插的导向孔;所述阀座支撑壁固定在阀盖支撑壁内部,且阀座支撑壁底部固定在发电机转动部件顶端,补气阀座固定安装在阀座支撑壁顶端;所述压板顶面固定设置在浮筒底部,压板与补气阀座相互配合实现密封;所述补气阀罩与阀盖支撑壁之间形成外补气腔,阀座支撑壁与压板之间形成内补气腔,内补气腔和外补气腔之间通过内外补气腔连通管连通;所述阀座支撑壁与阀盖支撑壁之间的腔体与发电机主轴中心孔连通。
[000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水轮机转轮下腔、尾水锥管内形成的真空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真空的吸力下,气压推动压板向上运动,使得压板与补气阀座脱离,内补气腔中的空气通过打开的阀门通道(压板与补气阀座之间的间隙),经阀座支撑壁与阀盖支撑壁之间形成的腔体,再经主轴中心孔直接进入转轮下腔,从而破坏尾水管内的涡带,达到减小机组振动、噪音和减轻水轮机气蚀的目的,当机组处于停机或某些特定工况时出现“返水”现象,在压板和浮筒等部件的自重与返水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迅速、可靠关闭。
[0010]浮筒与压板通过螺钉把合,压板底面固定连接上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上设置有与阻尼器上端配合的开口销,阻尼器上端插入开口销的开口处,并由开口销一侧插入的连接销和双螺母固定。
[0011]阻尼器的下端与下连接座连接,下连接座固定在阀座支撑壁的底部;下连接座上设置有与阻尼器下端配合的开口销,阻尼器下端插入开口销的开口处,并由开口销一侧插入的连接销和双螺母固定。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补气阀座顶部设置有斜向上翘起的外沿,在补气阀座外缘处通过螺钉固定有密封压板,密封压板内圈与外沿的外圈配合形成一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燕尾槽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外补气腔连通管一端连接在阀座支撑壁上,另一端穿出阀盖支撑壁,且与阀盖支撑壁之间密封连接;内外补气腔连通管将内补气腔和外补气腔连通。
[0014]更进一步地,阀盖支撑壁顶部形成阀盖安装座,阀盖置于阀盖安装座上,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阀盖与阀盖安装座之间设置耐油橡胶圆条进行密封。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补气阀罩顶部设置盖板安装座,所述盖板置于盖板安装座上,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盖板与盖板安装座之间设置密封胶条进行密封。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阀盖中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固定在阀盖的导向孔内,导向套外壁有若干筋板固定在阀盖上,且导向套内壁固设直线轴承,浮筒与直线轴承配合实现上下移动。
[0017]在导向套底部内壁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以实现浮筒与导向套间的密封。
[0018]所述压板上与阀盖接触的区域通过螺钉把合有尼龙垫。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0020]1、当水轮机转轮下腔、尾水锥管内形成的真空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真空的吸力下,气压推动压板向上运动,使得压板与补气阀座脱离,内补气腔中的空气通过打开的阀门通道(压板与补气阀座之间的间隙),经阀座支撑壁与阀盖支撑壁之间形成的腔体,再经主轴中心孔直接进入转轮下腔,从而破坏尾水管内的涡带,达到减小机组振动、噪音和减轻水轮机气蚀的目的,当机组处于停机或某些特定工况时出现“返水”现象,在压板和浮筒等部件的自重与返水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迅速、可靠关闭。
[0021]2、本技术设置有内外两个补气腔,可从根本上杜绝因“返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补气阀罩(4)、进气管接口(19)、排水管接口(20)、阀盖(7)、阀盖支撑壁(23)、浮筒(5)、补气阀座(10)、阀座支撑壁(24)和压板(9);所述补气阀罩(4)连接在发电机顶部,盖板(1)固定在补气阀罩(4)顶端,进气管接口(19)设置在补气阀罩(4)上,排水管接口(20)设置在补气阀罩(4)底部;所述阀盖支撑壁(23)固定在发电机转动部件顶端,并随发电机转动部件转动,阀盖(7)按章在阀盖支撑壁(23)上,阀盖(7)中心开设有供浮筒(5)上端穿插的导向孔;所述阀座支撑壁(24)固定在阀盖支撑壁(23)内部,且阀座支撑壁(24)底部固定在发电机转动部件顶端,补气阀座(10)固定安装在阀座支撑壁(24)顶端;所述压板(9)顶面固定设置在浮筒(5)底部,压板(9)与补气阀座(10)相互配合实现密封;所述补气阀罩(4)与阀盖支撑壁(23)之间形成外补气腔(29),阀座支撑壁(24)与压板(9)之间形成内补气腔(30),内补气腔(30)和外补气腔(29)之间通过内外补气腔连通管(31)连通;所述阀座支撑壁(24)与阀盖支撑壁(23)之间的腔体与发电机主轴中心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阀座(10)顶部设置有斜向上翘起的外沿(27),在补气阀座(10)外缘处通过螺钉(8)固定有密封压板(12),密封压板(12)内圈与外沿(27)的外圈配合形成一燕尾槽(28),所述燕尾槽(28)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燕尾槽(28)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自重复位的水轮机中心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浮筒(5)与压板(9)通过螺钉(8)把合,压板(9)底面固定连接上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上设置有与阻尼器(17)上端配合的开口销(15),阻尼器(17)上端插入开口销(15)的开口处,并由开口销(15)一侧插入的连接销(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军宋敏范夏夏程猛吕博儒代继江邓金杰李海军张洪宋渭滨陈浩熊欣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