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672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通过纳米可控自组装制备基于非酶杂交的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和超结构氮化碳比色探针,结合标准曲线法构建高灵敏特异性致病菌检测体系,实现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低成本、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灵敏和特异性检测。灵敏和特异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告,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品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增李食堂菌等,其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微生物检验法、分子生物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仪器设备昂贵、检测成本高、步骤繁琐,不能满足致病菌的实时快速检测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检测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如: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检测步骤繁琐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纳米可控自组装制备基于非酶杂交的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和超结构氮化碳比色探针,结合标准曲线法构建高灵敏特异性致病菌检测体系,实现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低成本、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
[0004]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油酸涂层化铒基上转换纳米颗粒制备(OA

UCNPs
(Er)
):将一定质量的YCl3·
6H2O、YbCl3·
6H2O和ErCl3·
6H2O分散在甲醇溶液中,然后将均匀的混合液转移至三口烧瓶中,接着加入C
18
H
34
O2和C
18
H
36
,上述混合液在氮气环境下进行持续搅拌,接着,将温度升至100℃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降温至室温,然后逐滴加入NH4F和NaOH混合甲醇分散液;接着在梯度升温直到甲醇挥发掉;然后继续在氮气环境下加热搅拌,最终得到OA

UCNPs
(Er)

[0006]步骤二,羧基修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制备(UCNPs

COOH):采用配体交换法利用氯仿和甲苯混合聚丙烯酸,加入到OA

UCNPs
(Er)
溶液中搅拌过夜后离心得到UCNPs

COOH;
[0007]步骤三,UCNPs

COOH的表面发夹结构探针修饰(UCNPs

H1和UCNPs

H2):将氨基修饰的两个发夹探针H1和H2通过酰胺缩合反应进行连接,具体为将UCNPs

COOH和NHS以及EDC在冰水浴中混合搅拌,然后进行离心清洗,接着加入H1溶液进行反应,最后离心得到UCNPs

H1;UCNPs

H2的制备步骤同上。
[0008]步骤四,荧光比色传感体系的构建:首先将致病菌的特异性适配体和其对应的半互补链进行杂交反应得到半双链结构,然后加入C3N4、UCNPs

H1和UCNPs

H2,即为最终建成体系;
[0009]步骤五,食源性致病检测方法建立:在检测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致病菌溶液,体系混合后,接着加入TMB和H2O2进行催化显色反应,然后进行荧光信号采集,利用标准
曲线法建立定量模型;
[0010]进一步,步骤五中还包括,将二维纳米材料C3N4的催化比色性能、DNA自组装特性以及上转换纳米荧光稳定的发光特点进行了结合,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0011]进一步,所述UCNPs

H1和UCNPs

H2既能够作为荧光信号探针,也作为能够影响C3N4催化比色性能的触发元件,提高检测体系的比色功效,方便初步的裸眼定性判别。
[0012]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YCl3·
6H2O、YbCl3·
6H2O和ErCl3·
6H2O的质量比例范围为:(2

20)∶(1

4)∶(0.1

0.4);C
18
H
34
O2和C
18
H
36
的用量范围为:(1

5)∶(3

8);NH4F和NaOH的用量范围为(2

6)∶(4

8)。
[0013]进一步,步骤二中,加入氯仿和甲苯体积范围为(2∶3),聚丙烯酸质量范围为1

100mg。
[0014]进一步,步骤三中,UCNPs

COOH和NHS以及EDC的用量比例范围为(1

2)∶(1

3)∶(0.1

2);H1和H2的用量范围为1

500μL。
[0015]进一步,步骤四中,所加入的C3N4、UCNPs

H1和UCNPs

H2比例范围为(1

6)∶(1

2)∶(1

2)。
[0016]进一步,步骤五中,所加入的TMB和H2O2的比例为(1

10)∶(0.1

2)。
[0017]与现有检测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纳米可控自组装制备基于非酶杂交的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和超结构氮化碳比色探针,结合标准曲线法构建高灵敏特异性致病菌检测体系,实现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低成本、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
[0019]2.本专利技术构建的光学传感检测体系,将二维纳米材料C3N4的催化比色性能、DNA自组装特性以及上转换纳米荧光稳定的发光特点进行了结合,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0020]3.本专利技术构建的光学传感检测体系,UCNPs

H1和UCNPs

H2既能够作为荧光信号探针,也作为能够影响C3N4催化比色性能的触发元件,提高检测体系的比色功效,方便初步的裸眼定性判别。
[0021]本专利技术建立的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范围为27

27
×
106cfu/mL,检测限位2cfu/mL,整个检测流程可以在1h内完成,比传统平板计数法速度更快,具有在线应用的潜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OA

UCNPs
(Er)
和UCNPs

COOH的透射电镜图;A为OA

UCNPs
(Er)
的透射电镜图;B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油酸涂层化铒基上转换纳米颗粒制备(OA

UCNPs
(Er)
):将一定质量的YCl3·
6H2O、YbCl3·
6H2O和ErCl3·
6H2O分散在甲醇溶液中,然后将均匀的混合液转移至三口烧瓶中,接着加入C
18
H
34
O2和C
18
H
36
,上述混合液在氮气环境下进行持续搅拌,接着,将温度升至100℃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降温至室温,然后逐滴加入NH4F和NaOH混合甲醇分散液;接着在梯度升温直到甲醇挥发掉;然后继续在氮气环境下加热搅拌,最终得到OA

UCNPs
(Er)
;步骤二,羧基修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制备(UCNPs

COOH):采用配体交换法利用氯仿和甲苯混合聚丙烯酸,加入到OA

UCNPs
(Er)
溶液中搅拌过夜后离心得到UCNPs

COOH;步骤三,UCNPs

COOH的表面发夹结构探针修饰(UCNPs

H1和UCNPs

H2):将氨基修饰的两个发夹探针H1和H2通过酰胺缩合反应进行连接,具体为将UCNPs

COOH和NHS以及EDC在冰水浴中混合搅拌,然后进行离心清洗,接着加入H1溶液进行反应,最后离心得到UCNPs

H1;UCNPs

H2的制备步骤同上;步骤四,荧光比色传感体系的构建:首先将致病菌的特异性适配体和其对应的半互补链进行杂交反应得到半双链结构,然后加入C3N4、UCNPs

H1和UCNPs

H2,即为最终建成体系;步骤五,食源性致病检测方法建立:在检测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致病菌溶液,体系混合后,接着加入TMB和H2O2进行催化显色反应,然后进行荧光信号采集,利用标准曲线法建立定量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灵敏荧光比色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还包括,将二维纳米材料C3N4的催化比色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艺陈全胜李春研胡雨桐王嘉城李欢欢欧阳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