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57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侧固定板通过卡接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换热模块,换热模块之间安装有风冷散热带,换热模块还包括有水侧换热板、中间隔板和制冷剂侧换热板,水侧换热板、中间隔板和制冷剂侧换热板上四个角均对称开有制冷剂输入孔、制冷剂输出孔、水输入孔和水输出孔,水侧换热板上的水输入孔和水输出孔之间形成有凸台,制冷剂侧换热板上的制冷剂输入孔和制冷剂输出孔之间形成有凹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由水侧换热板、中间隔板和制冷剂侧换热板组成换热模块,分别形成有水通道腔和制冷剂通道腔,换热模块之间安装有风冷散热带,这样可以最大化的去进行换热。样可以最大化的去进行换热。样可以最大化的去进行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装置设备
,具体为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冷水机作为现在最为普遍的工业设备降温调节装置,它的制冷系统包括有板式换热器、冷凝器、压缩机、水泵等,其中板式换热器作为空调制冷给水降温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高温的制冷剂液态转化为低温的制冷剂气态,通过冷媒蒸发过程吸热给水降温,又被称为蒸发换热装置,现在工业常用的水冷换热装置多为管壳式换热器,通过多翅片进行有效的换热,另外现在又有层叠板片式换热器,具有更好的换热效率、更低的制冷剂注射量、更紧凑的结构、更低的成本以及更轻的重量等特点,现有使用中的换热装置多为功能结构单一,只是简单的将冷媒蒸发,汽化吸热给水降温,同一套装置中无法具有在低温环境下同时采用风冷进行热交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输入管路、制冷剂输出管路、水输入管路、水输出管路、通断电磁阀、H型热力膨胀阀、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一组侧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侧固定板通过焊接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之间安装有风冷散热带,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有水侧换热板、中间隔板和制冷剂侧换热板,所述水侧换热板、所述中间隔板和所述制冷剂侧换热板上四个角均对称开有制冷剂输入孔、制冷剂输出孔、水输入孔和水输出孔,所述水侧换热板上的所述水输入孔和所述水输出孔之间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和所述中间隔板之间形成有水通道腔,所述制冷剂侧换热板上的所述制冷剂输入孔和所述制冷剂输出孔之间形成有凹台,所述凹台和所述中间隔板之间形成有制冷剂通道腔,所述换热模块两侧均贯穿连接有连接块,采用凹凸台装置将部件有效分为二路独立的闭环腔体。
[0005]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输入管路上依次连接有所述通断电磁阀和所述H型热力膨胀阀,所述制冷剂输入管路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固定板直至和所述制冷剂输入孔相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出管路上连接有所述H型热力膨胀阀,所述制冷剂输出管路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固定板直至和所述制冷剂输出孔相连接,所述水输入管路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固定板直至和所述水输入孔相连接,所述水输出管路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固定板直至和所述水输出孔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由制冷剂通道连接管和水通道连接管组成,所述制冷剂通道连接管连接上下相邻的所述换热模块的所述制冷剂输入孔和所述制冷剂输出孔,所述水通道连接管连接上下相邻的所述换热模块的所述水输入孔和所述水输出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输入管路和所述制冷剂输出管路的输出端口安装有螺纹接头。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由水侧换热板、中间隔板和制冷剂侧换热板组成换热模块,分别形成有水通道腔和制冷剂通道腔,换热模块之间安装有风冷散热带,这样可以利用低温工况时采用风冷最低能耗的去进行换热;安装有通断电磁阀可以在外界温度低的情况下,只通过风冷进行降温,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立体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A

A的剖视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块的立体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B

B的立体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中:1.制冷剂输入管路;2.制冷剂输出管路;3.水输入管路;4.水输出管路;5.通断电磁阀;6.H型热力膨胀阀;7.上固定板;8.下固定板;9.侧固定板;10.换热模块;11.风冷散热带;12.水侧换热板;13.中间隔板;14.制冷剂侧换热板;15.制冷剂输入孔;16.制冷剂输出孔;17.水输入孔;18.水输出孔;19.凸台;20.水通道腔;21.凹台;22.制冷剂通道腔;23.连接块;24.制冷剂通道连接管;25.水通道连接管;26.螺纹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包括制冷剂输入管路1、制冷剂输出管路2、水输入管路3、水输出管路4、通断电磁阀5、H型热力膨胀阀6、上固定板7、下固定板8和一组侧固定板9,上固定板7、下固定板8和侧固定板9通过焊接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换热模块10,换热模块10之间安装有风冷散热带11,换热模块10还包括有水侧换热板12、中间隔板13和制冷剂侧换热板14,水侧换热板12、中间隔板13和制冷剂侧换热板14上四个角均对称开有制冷剂输入孔15、制冷剂输出孔16、水输入孔17和水输出孔18,水侧换热板12上的水输入孔17和水输出孔18之间形成有凸台19,凸台19和中间隔板13之间形成有水通道腔20,制冷剂侧换热板14上的制冷剂输入孔15和制冷剂输出孔16之间形成有凹台21,凹台21和中间隔板13之间形成有制冷剂通道腔22,换热模块10两侧均
贯穿连接有连接块23。
[0022]为了可以根据外界的温度来制定通过什么方式去进行换热,如果外界温度较低,就只需要关闭通断电磁阀5,通过外界的风经过风冷散热带11,对高温水进行冷却散热,节省一定的能源并且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外界的温度过高,就打开通断电磁阀5,制冷剂通过H型热力膨胀阀6,使得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转为低温低压的水汽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然后通过蒸发吸热,来对高温水进行降温,同时风冷辅助降温,这样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换热降温,进一步地,制冷剂输入管路1上依次连接有通断电磁阀5和H型热力膨胀阀6,制冷剂输入管路1的另一端贯穿上固定板7直至和制冷剂输入孔15相连接,制冷剂输出管路2上连接有H型热力膨胀阀6,制冷剂输出管路2的另一端贯穿上固定板7直至和制冷剂输出孔16相连接,水输入管路3的另一端贯穿上固定板7直至和水输入孔17相连接,水输出管路4的另一端贯穿上固定板7直至和水输出孔18相连接。
[0023]为了避免需要通过制冷剂输入管路1、制冷剂输出管路2、水输入管路3和水输出管路4直接去和换热模块10进行连接,然后再每一层挨个开孔较为的繁琐,而且焊接起来较为的繁琐,所述通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水冷风冷一体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输入管路(1)、制冷剂输出管路(2)、水输入管路(3)、水输出管路(4)、通断电磁阀(5)、H型热力膨胀阀(6)、上固定板(7)、下固定板(8)和一组侧固定板(9),所述上固定板(7)、所述下固定板(8)和所述侧固定板(9)通过焊接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换热模块(10),所述换热模块(10)之间安装有风冷散热带(11),所述换热模块(10)还包括有水侧换热板(12)、中间隔板(13)和制冷剂侧换热板(14),所述水侧换热板(12)、所述中间隔板(13)和所述制冷剂侧换热板(14)上四个角均对称开有制冷剂输入孔(15)、制冷剂输出孔(16)、水输入孔(17)和水输出孔(18),所述水侧换热板(12)上的所述水输入孔(17)和所述水输出孔(18)之间形成有凸台(19),所述凸台(19)和所述中间隔板(13)之间形成有水通道腔(20),所述制冷剂侧换热板(14)上的所述制冷剂输入孔(15)和所述制冷剂输出孔(16)之间形成有凹台(21),所述凹台(21)和所述中间隔板(13)之间形成有制冷剂通道腔(22),所述换热模块(10)两侧均贯穿连接有连接块(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兆建尤若波
申请(专利权)人:擎云扬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