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458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及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中隔墙由1#预制块、2#预制块、3#预制块和4#预制块装配成型,各预制块提前加工,无需中隔墙模板,节约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从隧道地势较高的中导洞口投放预制块,利用重力使上层预制块的滚轮沿下层预制块的轨道滑槽滑动,安装省力。因滚轮使上下层预制块相邻面存在缝隙,灌浆过程中无需再支垫块,通过螺栓快速固定预制块后,便可开展灌浆湿作业,节省人工和时间。上下层预制块相邻面呈V形面,上层预制块稳定滑动,更加安全;浆液从V形面的最低处灌入,从两侧较高处排出,有利于灌浆饱满。1#预制块预埋钢筋套筒,4#预制块预埋钢拱架套筒,便于与主洞连接形成整体。体。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连拱隧道是隧道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连拱隧道具有受地形条件限制小、节约土地、结构整体性好以及综合造价低等特点,目前这种结构形式的隧道在隧道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中隔墙在中导洞中占据了很大空间,施工中隔墙时,在狭小的空间绑扎中隔墙钢筋比较耗时间,难以采用机械化施工,中隔墙模板移动不便,施工效率难以提高。
[0004]受稳定性的要求及施工的便捷性要求,中隔墙通常采用实心结构,浪费了大量混凝土,不经济。
[0005]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缺陷。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1#预制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1#预制块、2#预制块、3#预制块和4#预制块;上下相邻预制块之间,下层预制块的顶部设有轨道滑槽,上层预制块的底部对应设有沿轨道滑槽移动的滚轮;四种预制块上均设有从一侧贯通至顶部的灌浆孔,上下相邻预制块之间的接缝采用灌浆连接,并且上层预制块的底部设有灌浆排气孔,4#预制块的顶部与中导洞的初期支护的拱部灌浆连接;上下相邻预制块之间的左右两侧均对应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插装螺栓,并通过配套螺母拧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1#预制块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横向钢筋套筒和竖向钢筋套筒,分别用于插入同侧主洞的二次衬砌的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并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2#预制块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沿纵向延伸的凹槽,用于安装排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4#预制块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钢拱架套筒,分别用于插入同侧主洞的初期支护的钢拱架并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预制块之间,下层预制块的顶面和上层预制块的底面呈相适配的V形面,下层预制块的灌浆孔贯通至V形面的最低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排气孔位于所在预制块底部的左右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1#预制块、2#预制块和3#预制块的灌浆孔均位于左侧或右侧;4#预制块的灌浆孔位于左侧和右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装配式中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1#预制块、2#预制块、3#预制块和4#预制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华廖袖锋杨海清瞿万波杨航宋康磊梁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