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导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38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由甩油环和接油环组成,其中甩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转子上,接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壳体上,在接油环上设置有一开口;装配时,甩油环的外径位于接油环的内径之中,接油环上的开口位于整个接油环的底部并与壳体上与外部连通的接口对接;当轴承溢出的油量较少时,甩油环将溢出的油脂拦截在甩油环与轴承之间,使油溢出的速度变慢;当轴承溢出的油量较多时,油液会沿着甩油环滴到或甩到接油环上,滴到或者甩到接油环上的油液沿着接油环的表面流到接油环底部的开口,从接油环的开口流出并通过壳体上的接口流到壳体外,这样可以保证曳引机清洁和避免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导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曳引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导油装置,主要用于曳引机轴承需要添加油脂导致泄漏的场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电梯曳引机对用于轴承润滑的轴承室油脂处理,主要采用对开式轴承的轴承室添加油封密封的方式;或者使用双侧带橡胶盖的全密封轴承。
[0003]对使用对开式轴承的曳引机轴承室添加润滑油,采用油封密封的方式,存在装配精度不高导致的漏油问题,油封与轴之间磨损后漏油,油封老化后漏油也会造成曳引机损坏。
[0004]使用双侧带橡胶盖的全密封轴承,密封盖和轴承内圈及外圈是接触的,存在摩擦,这样会造成磨损后漏油。同时,全密封轴承内油量较少,漏油或使用过程中蒸发,需要添加油脂,添加油脂后多余油脂会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采用对开式轴承的轴承室添加油封密封的方式;或者使用双侧带橡胶盖的全密封轴承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导油装置,其能将泄露的油脂导出到曳引机壳体外部,避免油脂污染曳引机内部或者流到刹车面上导致刹车失效。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其安装在曳引机内,用以将曳引机中轴承室内多余的油脂流出到曳引机壳体的外部,这样可以保证曳引机内部清洁,避免损坏曳引机,延长曳引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流到刹车面上,导致刹车失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具体由甩油环和接油环组成,其中甩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转子上,接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壳体上,在所述接油环上设置有一开口;装配时,甩油环的外径位于所述接油环的内径之中,所述接油环上的开口位于整个接油环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上与外部连通的接口对接;当轴承溢出的油量较少时,所述甩油环将溢出的油脂拦截在甩油环与轴承之间,使油溢出的速度变慢;当轴承溢出的油量较多时,油液会沿着甩油环滴到或甩到接油环上,滴到或者甩到接油环上的油液沿着接油环的表面流到接油环底部的开口,从接油环的开口流出并通过所述壳体上的接口流到所述壳体外。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接油环的开口位置设置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位于所述壳体上的接口内侧并与所述接口连通。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甩油环与所述转子的接触面之间涂有防漏膏,所述接油环与所述壳体的接触面之间涂有防漏膏。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甩油环的主体呈中空环状,其环部呈C形结构。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C形结构的厚度为1~3m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C形结构具有第一平板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内外缘的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由第一平板部一侧向外延伸;所述内侧板与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外侧板与所述第一平板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平板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第一螺栓穿过这些第一通孔后旋入到转子对应的第一螺栓孔内,使得甩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转子上;所述外侧板的外径构成所述甩油环的外径。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油环的主体呈中空环状,其环部呈凸字形状。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凸字形状的厚度为1~3mm。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凸字形状具有第二平板部和位于第二平板部内周缘的斜侧板,所述斜侧板与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在所述第二平板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若干第二螺栓穿过这些第二通孔后旋入到壳体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内,使得接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壳体上;在所述第二平板部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构成所述接油环上的开口;所述斜侧板的内径构成所述接油环的内径。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为120~145
°
,所述第二夹角为120~150
°
,所述第三夹角为120~150
°

[0017]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相互配合的甩油环和接油环,可以将泄漏的油脂导出曳引机的壳体外,这样可以保证曳引机清洁和避免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甩油环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甩油环的剖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K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油环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接油环的正视图。
[0023]图6为图5的A

A剖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甩油环与转子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甩油环与转子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接油环与转子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接油环与转子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
[0031]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具体由甩油环10和接油环20组成。
[0032]参见图1至图3,甩油环10的主体呈中空环状,其环部呈C形结构。该C形结构具有第一平板部11和位于第一平板部11内外缘的内侧板12和外侧板13,内侧板12和外侧板13由第一平板部11一侧向外延伸,这样内侧板12、外侧板13与第一平板部11之间形成一容纳螺栓
容纳槽14,同时该螺栓容纳槽14容纳轴承溢出的较少油量。
[0033]内侧板12与第一平板部1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1,第一夹角α1为120~145
°
(具体多少可以根据曳引机的型号选择)。外侧板13与第一平板部11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α2,第一夹角α2为120~150
°
(具体多少可以根据曳引机的型号选择)。另外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的取值方位可以使得油液停留时间较短。
[0034]在第一平板部1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1a。
[0035]参见图4至图6,接油环20的主体呈中空环状,其环部呈凸字形状。该凸字形状具有第二平板部21和位于第二平板部21内周缘的斜侧板22,斜侧板22与第二平板部21之间形成第三夹角α3,第三夹角α3为120~150
°
(具体多少可以根据曳引机的型号选择)。另外第三夹角α3的取值方位可以使得油液停留时间较短。
[0036]在第二平板部2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21a,在第二平板部21上设置有开口21b。
[0037]参见图7和图8,甩油环10与转子40安装过程是:首先在转子40的甩油环安装面41上涂抹防漏膏,在甩油环10的第一平板部11对应甩油环安装面41的侧面11b上也涂抹防漏膏;然后将甩油环10的第一平板部11对应甩油环安装面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甩油环和接油环组成,其中甩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转子上,接油环固定在曳引机的壳体上,在所述接油环上设置有一开口;装配时,甩油环的外径位于所述接油环的内径之中,所述接油环上的开口位于整个接油环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上与外部连通的接口对接;当轴承溢出的油量较少时,所述甩油环将溢出的油脂拦截在甩油环与轴承之间,使油溢出的速度变慢;当轴承溢出的油量较多时,油液会沿着甩油环滴到或甩到接油环上,滴到或者甩到接油环上的油液沿着接油环的表面流到接油环底部的开口,从接油环的开口流出并通过所述壳体上的接口流到所述壳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接油环的开口位置设置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位于所述壳体上的接口内侧并与所述接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与所述转子的接触面之间涂有防漏膏,所述接油环与所述壳体的接触面之间涂有防漏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的主体呈中空环状,其环部呈C形结构。5.根据权利按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结构的厚度为1~3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结构具有第一平板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亿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