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牧草、牧草-微生物联合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04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牧草、牧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牧草、牧草

微生物联合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体为一种牧草、牧草

微生物联合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s是一种常见的γ射线发射源的同位素。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大量的放射性核素释放到周边的环境中。放射性核素Cs会污染周边的环境,致使当地的条件不再足以维系人们的正常社会生活,进而造成大量土地的荒废。放射性核素铯

134和铯

137的半衰期长,且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使得等待其自然衰减几乎不可实现,而这些核素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造成严重的危害。
[0003]利用植物富集修复污染土壤时,需要用到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吸收作用的植物,这类植物被称为“超富集植物”。超富集植物是指对核素富集吸收能力高于常规植物至少100倍的特殊植物。Baker于1989年对超积累植物的定义为:植物对Cu、Co、Ni、Pb的富集能力大于1000mg
·
kg
‑1,或是Mn、Zn的富集能力大于10000mg
·
kg
‑1,且要保证该植物的转运系数(TF)>1。
[0004]由于超富集植物需要在高浓度重金属胁迫的环境下生存,且需要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所以超富集植物往往具备以下特点:(1)对于污染重金属或核素具有高耐受性;(2)可收获部分能够积累高水平的重金属或核素;(3)生长周期较短,有较大的生物量,有较为庞大的根系。<br/>[0005]植物对于核素的富集能力由土壤的污染浓度、植物种类、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及田间管理等多种因素决定。而在这些因素中,以植物种类的筛选是决定植物修复技术能力大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不同的植物种类其自身对不同核素的耐受、富集、转运能力均有较大差异,选择正确的植物进行核素污染土壤的修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大幅提升治理效率的效果。
[0006]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富集植物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以实现相应的生物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牧草、牧草

微生物联合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牧草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铯污染土壤上种植牧草,通过牧草实现对铯污染土壤中铯的富集;
[0010]所述牧草为苏丹草、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包括如下步骤:
[0012](1)当铯污染土壤内的铯浓度≤50mg
·
kg
‑1时,采用苏丹草、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
的一种或多种对铯污染土壤修复;
[0013](2)当铯污染土壤内的铯浓度≤140mg
·
kg
‑1且铯浓度>50mg
·
kg
‑1时,采用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的一种或两种对铯污染土壤;
[0014](3)当铯污染土壤内的铯浓度≤270mg
·
kg
‑1且铯浓度>140mg
·
kg
‑1时,用提摩西对铯污染土壤修复。
[0015]一种牧草

微生物联合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铯污染土壤上种植牧草,通过牧草实现对铯污染土壤中铯的富集;
[0016]所述牧草为苏丹草、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在牧草的根层注射微生物组合菌剂,通过微生物菌剂组合与牧草实现对铯污染土壤的修复。
[0018]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按1:0.8

1.2:0.8

1.2:0.8

1.2组成,或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按0.8

1.2:2:2:2组成,或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按2:0.8

1.2:2组成,或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按2:0.8

1.2组成。
[0019]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按1:1:1:1组成,或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按1:2:2:2组成,或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按2:1:2组成,或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按2:1组成。
[0020]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按1:2:2:2组成,或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按2:1:2:0组成。
[0021]在牧草生长过程中,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接种至牧草根部,通过微生物复合菌剂与牧草联合作用,实现对铯污染土壤的修复。
[0022]包括如下步骤:
[0023](1)将牧草种子在待修复的含铯污染土壤中进行播种,并生长至幼苗期;
[0024](2)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接种到植物根层;通过微生物复合菌剂与牧草的联合作用,实现对含铯污染土壤的修复。
[0025]所述牧草为苏丹草;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奇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按2:1:2组成。
[0026]本申请的植物均通过前期萌发实验,考察了发芽率和发芽势,保证了植物种子对Cs核素污染的耐受性。进一步,对所筛选牧草植物进行了株高测定,同时测量了牧草植物营养生长末期的干重,并对各项富集参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通过多项参数的比对,筛选出对Cs的优势富集植物。本申请筛选出三种对铯具有高富集能力的牧草植物,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铯污染土壤的修复。在牧草修复铯污染土壤的基础上,进行牧草

微生物的联合修复,以5点注射法将外源促生微生物直接接种于植物根际,提升微生物存活率的同时,增加微生物的促进效应;通过牧草

微生物组合联合作用,实现对含铯土壤的修复,增加植物

微生物组合的实际应用价值。
perenne L.)、高丹草(Sorghum Hybrid Sudangras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 x P.purpureum)、提摩西(Phleum pratense L.)。其中,杂交狼尾草、高丹草来源于江苏正大草业,单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来源于苏卉花艺,提摩西来源于进口名园种业,苏丹草来源于江西稻草人农业园。
[0062]1.1.2供试土壤
[0063]供试土壤采自某污染土源,pH=5.8,有机质含量为21.30mg
·
kg
‑1,土壤Cs背景值为:72.50mg
·
kg
‑1。属于被污染土壤。
[0064]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牧草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铯污染土壤上种植牧草,通过牧草实现对铯污染土壤中铯的富集;所述牧草为苏丹草、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牧草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当铯污染土壤内的铯浓度≤50 mg

kg
‑1时,采用苏丹草、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的一种或多种对铯污染土壤修复;(2)当铯污染土壤内的铯浓度≤140 mg

kg
‑1且铯浓度>50 mg

kg
‑1时,采用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的一种或两种对铯污染土壤;(3)当铯污染土壤内的铯浓度≤270 mg

kg
‑1且铯浓度>140 mg

kg
‑1时,用提摩西对铯污染土壤修复。3.一种牧草

微生物联合修复铯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铯污染土壤上种植牧草,通过牧草实现对铯污染土壤中铯的富集;所述牧草为苏丹草、杂交狼尾草、提摩西中的一种或多种;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明勾家磊卓驰夫王丹罗学刚陈珂唐运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