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725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及施工方法,设置导向柱,于所述的导向柱侧壁开口嵌设支撑臂,支撑臂一端与导向柱铰接;导向柱端部轴接转向动力总成;与所述的转向动力总成和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滑动铰接设置支撑杆;通过转向动力总成的轴向位移,带动支撑杆连同支撑臂相对于导向柱在0~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层气、石油、天然气钻井装备
,涉及一种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压水射流极小半径钻井技术(以下简称极小半径钻井技术)是钻井行业的前沿和热门技术,利用特殊的井下转向装置可在0.3m或更小转弯半径内实现高压水射流钻头垂直向水平的转向,然后利用高压水射流能量,沿目的层径向方向,侧钻出多个不同方位的放射状水平井眼。
[0003]目前已有套管开窗型极小半径钻井技术(ZL200810119469.1,ZL200910220786.7)无需套管锻铣扩孔或开窗开槽,采用固定滑道式井下转向装置,钻具可直接在套管内完成转向,具有作业周期短、费用低等优点,但受套管直径的制约,射流钻头和钻杆尺寸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导致成孔直径小、钻进长度有限等问题。锻铣扩孔型极小半径钻井技术需要进行锻铣套管、地层扩孔,采用活动式井下转向装置(ZL 92227568.8,ZL03239019.X,ZL201510519110.3,ZL 201510519288.8),射流钻头和钻杆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导向柱(2),于所述的导向柱(2)侧壁开口嵌设支撑臂(3),支撑臂(3)一端与导向柱(2)铰接;导向柱(2)端部轴接转向动力总成(5);与所述的转向动力总成(5)和支撑臂(3)的另一端分别滑动铰接设置支撑杆(4);通过转向动力总成(5)的轴向位移,带动支撑杆(4)连同支撑臂(3)相对于导向柱(2)在0~90
°
的范围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的转向动力总成(5)轴接设置电源控制总成(6),电源控制总成(6)设置连接筒(61),连接筒(61)内设置电源控制筒(62),电源控制筒(62)上嵌设电源控制主板(63),且连接筒(61)端部设置堵头(6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臂(3)与导向柱(2)的铰接端设置传感器安装位(313);在所述的支撑杆(4)上沿偏心方向嵌设一端开放的引鞋卡槽(42),与所述的引鞋卡槽(42)于径向连通设置多个排渣孔(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安装位(313)上安装霍尔传感器和/或倾角传感器;所述的引鞋卡槽(42)上安装光纤陀螺测量仪引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3)设置滑动插接的第一臂体(31)和第二臂体(32);第二臂体(32)上滑动铰接支撑杆(4),且第一臂体(31)与第二臂体(32)通过复位弹簧(32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井下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臂体(31)为四棱状的构件,其内沿轴向设置第一通槽(311);第一臂体(31)上设置第一滑动槽(314)和第二滑动槽(315),第一滑动槽(314)用于第二臂体(32)与第一臂体(31)的滑动插接,第二滑动槽(315)用于与支撑杆(4)的滑动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耀张群姜在炳汪凯斌庞涛程斌舒建生李浩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