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69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气缸、连接盘、伸缩套、工字柱、挤密筒、联动机构,支撑底座上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连接盘,升降气缸的外部包裹有伸缩套,连接盘的下端安装有工字柱,工字柱套设在挤密筒的内部,挤密筒的下端安装有联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由于湿陷性黄土特有的湿陷变形,传统的打孔方式在对其打孔后,在打入桩撤出后,桩孔周边的湿陷性黄土因松散的结构可能会桩孔内壁湿陷性黄土流淌的情况,为了提高了打孔后周边湿陷性黄土的挤密程度,对打入桩的直径进行扩大,直径扩大后的打入桩下降时打孔难度会增加等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基土湿陷性处理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湿陷性黄土是黄土的一种,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种。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即发生湿陷;在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需要在自重应力和由外荷引起的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0003]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开裂、倾斜,甚至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因此,在黄土地区修筑桥涵等结构物时,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有可靠的判定方法和全面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工程措施,防止或消除它的湿陷性,这个过程称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0004]采用挤密桩的方式属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方式,通常用打入桩的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夯填桩孔,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
[0005]但是由于湿陷性黄土特有的湿陷变形,传统的打孔方式在对其打孔后,在打入桩撤出后,桩孔周边的湿陷性黄土因松散的结构可能会桩孔内壁湿陷性黄土流淌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出现造成部分区域的坍塌,造成了工程的延期,为了提高了打孔后周边湿陷性黄土的挤密程度,对打入桩的直径进行扩大,但是,直径扩大后的打入桩下降时打孔难度会增加,也会影响工程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气缸、连接盘、伸缩套、工字柱、挤密筒、联动机构,支撑底座上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连接盘,升降气缸的外部包裹有伸缩套,连接盘的下端安装有工字柱,工字柱套设在挤密筒的内部,挤密筒的下端安装有联动机构,根据地面情况通过支撑底座进行适应性支撑。
[0007]所述的挤密筒包括伸缩杆一、挤压板、受压块一、弧形架、伸缩杆二、受压块二、连接支链、连接底座和连接柱,工字柱的下端与连接底座之间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设置对工字柱的下端起来连接的作用,工字柱与挤压板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一,连接底座与弧形架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二,伸缩杆一、伸缩杆二起到连接、复位的作用,挤压板的内壁安装有受压块一,弧形架的内壁安装有受压块二,且弧形架为环形布置,弧形架之间连接有连接支链,受压块一、受压块二为环形上下交错布置。
[0008]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联动柱、第一挤压支链、第二挤压支链、L型架、齿条、齿轮、齿条板、减阻头,驱动气缸安装在连接底座上,驱动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联动柱,联动柱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挤压支链,联动柱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挤压支链,第二挤压支链、第一挤压支链对受压块二、受压块一起到先后挤压的作用,联动柱的侧壁安装有L型架,L型架的侧壁上安装有齿条,齿条与齿轮的左半部分相啮合,L型架下降的同时,在齿轮齿条的啮合下带动减阻头回升,齿轮通过销轴安装在连接底座上,齿轮的右半部分与齿条板相啮合,齿条板安装在减阻头上,减阻头的设置是打孔时减小了阻力。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受压块一、受压块二的倾斜面从上往下均为逐渐向内倾斜的结构,减小了受压块一、受压块二的倾斜面受到挤压时向外移动的难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支链包括皮质外扩层、活动块、内置弹簧,弧形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活动块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且活动槽与活动块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内置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且活动块之间连接有皮质外扩层,皮质外扩层的皮质材质的设置,保证了其柔软性,在外表面为弧形结构的挤压板的伸出下,皮质外扩层受到挤压后变成弧形表面,从而与弧形架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圆环结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挤压板的侧壁与弧形架的侧壁相贴合,相邻的弧形架之间的间隙距离由外向内逐渐扩大,且挤压板位于相邻的弧形架之间的间隙位置,随着弧形架的整体外扩,相邻的弧形架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隐藏在间隙后的挤压板随后伸出,从而挤压皮质外扩层,进而弥补了间隙位置的圆弧结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挤压支链、第二挤压支链为结构、大小均相同的支链,所述的第一挤压支链包括圆形盘、滚珠,圆形盘安装在联动柱的上端,圆形盘上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内设置有滚珠,通过滚珠对受压块二或者受压块一进行挤压,从而将其挤压外扩。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挤压支链中的滚珠与受压块一未贴合,且位于受压块一的上方,第二挤压支链中的滚珠与受压块二相贴合,保证了第二挤压支链中的滚珠下降对受压块二挤压后,受压块一未受到挤压,在弧形架外扩时,挤压板未立马外扩,在弧形架外扩一段时间后挤压板才延时外扩。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阻头与连接底座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且减阻头的下半部分的外径从上往下逐渐缩小,减小了向下钻孔时的阻力。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柱的下端安装在连接底座上,连接柱的中部与圆形盘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连接柱的上端安装在工字柱的下端,起到连接的作用。
[0016](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采用先打孔后扩孔的方式,即减小了打孔的难度又增加了湿陷性黄土的挤密程度,桩孔周边密实的湿陷性黄土减小了内壁黄土的流淌以及坍塌的可能性,同时加快了工程期;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所述的挤密筒的直径可调,先通过较小直径的挤密筒下降打孔,减小了打孔的难度,在桩孔成型后通过弧形架以
及挤压板先后外扩,使得弧形架与皮质外扩层表面形成圆环结构,从而达到了扩径的效果,扩径的挤密筒对桩孔的周边二次挤压,从而提高了孔周边湿陷性黄土的挤密程度,湿陷性黄土挤密程度增加维持着孔结构,减小了内壁黄土的流淌以及坍塌的可能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所述的联动机构采用联动机构的设计理念,控制着弧形架、挤压板先后的外扩,以及减阻头的内缩,结构之间提高了连贯性,减阻头的设置减小了打孔的难度,在打孔后在齿轮齿条的配合下内缩隐藏,之后通过挤密筒的短距离下降从而对孔底填平,使得桩孔的内壁、孔底较为光滑平整,利于后期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的夯填。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

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挤密筒与联动机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伸缩杆一、挤压板、受压块一、弧形架、受压块二与连接支链之间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升降气缸(2)、连接盘(3)、伸缩套(4)、工字柱(5)、挤密筒(6)、联动机构(7),其特征在于:支撑底座(1)上安装有升降气缸(2),升降气缸(2)的顶出端安装有连接盘(3),升降气缸(2)的外部包裹有伸缩套(4),连接盘(3)的下端安装有工字柱(5),工字柱(5)套设在挤密筒(6)的内部,挤密筒(6)的下端安装有联动机构(7);所述的挤密筒(6)包括伸缩杆一(61)、挤压板(62)、受压块一(63)、弧形架(64)、伸缩杆二(65)、受压块二(66)、连接支链(67)、连接底座(68)和连接柱(69),工字柱(5)的下端与连接底座(68)之间连接有连接柱(69),工字柱(5)与挤压板(62)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一(61),连接底座(68)与弧形架(64)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二(65),挤压板(62)的内壁安装有受压块一(63),弧形架(64)的内壁安装有受压块二(66),且弧形架(64)为环形布置,弧形架(64)之间连接有连接支链(67),受压块一(63)、受压块二(66)为环形上下交错布置;所述的联动机构(7)包括驱动气缸(71)、联动柱(72)、第一挤压支链(73)、第二挤压支链(74)、L型架(75)、齿条(76)、齿轮(77)、齿条板(78)、减阻头(79),驱动气缸(71)安装在连接底座(68)上,驱动气缸(71)的顶出端安装有联动柱(72),联动柱(7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挤压支链(73),联动柱(72)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挤压支链(74),联动柱(72)的侧壁安装有L型架(75),L型架(75)的侧壁上安装有齿条(76),齿条(76)与齿轮(77)的左半部分相啮合,齿轮(77)通过销轴安装在连接底座(68)上,齿轮(77)的右半部分与齿条板(78)相啮合,齿条板(78)安装在减阻头(7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传会张慧冯立雷付君郑水泉李强国孙彭举张文华崔琪吕美样石跃成秦云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原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