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57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施工平台和至少两个悬吊施工平台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挑梁、配重块、支座、钢丝绳和提升机,配重块固定在挑梁的内端,支座固定在挑梁的两端部之间,提升机设置在施工平台上,以挑梁与支座的连接点为界,挑梁具有省力段和连接段,配重块固定在省力段的端部,连接段的端部铰接有一保护杆,挑梁位于保护杆绕铰接点的旋转轨迹所在的平面内,钢丝绳的端部连接保护杆的外端,保护杆的内端与地面之间连接有一根具有预紧力的张紧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控制施工平台与墙面的间距、施工安全可靠等优点。施工安全可靠等优点。施工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涉及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

技术介绍

[0002]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具,用于幕墙安装、漆膜涂刷、墙面清洗等外墙作业。由于吊篮是通过钢丝绳悬挂在建筑物外侧的,遇强风天气,吊篮存在随风摇晃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沿海地区,强气流天气频繁。
[0003]一般而言,吊篮的悬吊平台由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挑梁通过钢丝绳牵引吊挂,挑梁的一端连接配重,另一端与钢丝绳相连,通过省力杠杆的原理使配重能够承受较重的悬吊平台,在悬吊平台上设置对钢丝绳进行卷收或放出的提升机,为了便于悬吊平台上的工人对墙面进行施工,悬吊平台与墙面之间的间距非常小,使得现有的吊篮需要牵引一根牵引绳至地面,在悬吊平台升降过程中,地面工作人员外拉牵引绳使悬吊平台远离墙面,悬吊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控制提升机对悬吊平台进行提升或下放,需要地面工作人员与悬吊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密切沟通配合才能够较好的控制悬吊平台(尤其是墙面存在飘窗外伸部位等外凸构建时),操作非常不便,存在安全隐患,施工所需人工也较多,效率相对较低。
[0004]另外,在遇强气流天气导致悬吊平台飘摇时,还存在钢丝绳断索的情况,现有的吊篮无法在钢丝绳断索时对悬吊平台进行保护,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施工平台与墙面间距的轻便控制,从而提高操作可靠性和安全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包括施工平台和至少两个悬吊施工平台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挑梁、配重块、支座、钢丝绳和提升机,所述配重块固定在挑梁的内端,所述支座固定在挑梁的两端部之间,提升机设置在施工平台上,其特征在于,以挑梁与支座的连接点为界,所述挑梁具有省力段和连接段,所述配重块固定在省力段的端部,所述连接段的端部铰接有一保护杆,所述挑梁位于保护杆绕铰接点的旋转轨迹所在的平面内,所述钢丝绳的端部连接保护杆的外端,所述保护杆的内端与地面之间连接有一根具有预紧力的张紧索。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有两个,两个提升机分别设置在施工平台的两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平台的外援具有围栏,所述围栏的端部具有垂直墙面的条形导槽,所述张紧索穿设在条形导槽内。
[0009]进一步的,位于施工平台内侧的围栏上具有防撞气垫。
[0010]防撞气垫可增大围栏与墙面接触的摩擦,减缓施工平台与墙面碰撞的冲击力。
[0011]进一步的,位于施工平台内侧的围栏上具有若干条状的缓冲件。
[0012]条状的缓冲件可起到防撞、增大摩擦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施工视线。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张紧索的上端与保护杆固定相连,所述张紧索的下端设置有一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上固定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地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张紧索的下端与液压缸的推杆固定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通过配重的方式与地面相连。
[0015]配重的方式相对简单,同样可以采用杠杆的方式减小配重重量。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通过地桩的方式与地面相连。
[0017]通过地桩的方式相对牢固,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地面固定梁祝等结构均可充当地桩,用于液压缸缸体的固定。
[0018]进一步的,在所述施工平台上能够远程控制液压缸。
[0019]远程控制液压缸为常规手段,可以是通过蓝牙通讯的方式,使地面的液压缸可远程操控,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压力变化即可实现推杆的移动,而液压油压力的控制原件则可通过电控实现,如液压泵等,通过远程控制液压泵实现张紧索预紧力的调控。
[0020]本吊篮的施工控制过程:支撑机构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或中间楼层的室内,在需要控制施工平台升降时,操作液压缸,控制张紧索的预紧力至保护杆趋于水平,此时,连接在保护杆端部的钢丝绳与墙面的间距较大,即吊篮与墙面的间距较大,施工平台升降过程中不会与墙面或墙面之外的外凸构建接触,施工平台可顺畅升降;在施工平台升降结束后,需要控制施工平台贴近墙面以利于施工作业,此时,增大或减小张紧索的预紧力,保护杆会绕其与挑梁的铰接点摆动,使施工平台与墙面之间的间距缩短,调至合适位置后保持,施工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完成该区域墙面作业后可再次控制施工平台远离墙面,如此反复。
[0021]不难看出,本吊篮可通过控制张紧索的方式来实现施工平台与墙面间距的调整,进而无需地面工作人员配合,施工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对施工平台与墙面间距的把控更加准确、操作更加高效可靠,传统方式中,地面人员无法准确的观察施工平台与墙面的间距,操作过程非常繁琐,且地面工作人员还存在墙面施工过程中坠物的安全隐患。
[0022]在遇强风天气或因其它原因导致施工平台摇晃时,由于施工平台摇晃必然导致张紧索拉力变化,拉力增大时,会驱使施工平台靠近墙面,施工平台因墙面与施工平台贴近而无法大幅度摇晃,再者,一般而言,施工平台与墙面平行的平面内施工平台摇晃幅度较大,而张紧索的存在则大幅限制了施工平台在该平面内的摇晃。
[0023]在某一个支撑机构的钢丝绳发生断索时,由于单侧断索后施工平台断索一侧会下倾,而张紧索则可以限制施工平台段索一侧的下倾,从而在发生断索的情况下,本吊篮不会坠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建筑外墙施工吊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建筑外墙施工吊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挑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28]图5是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施工平台;11、围栏;12、条形导槽;13、防撞气垫;2、挑梁;21、省力段;22、连接段;3、配重块;4、支座;5、钢丝绳;6、提升机;7、保护杆;8、张紧索;9、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吊篮包括施工平台1和至少两个悬吊施工平台1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挑梁2、配重块3、支座4、钢丝绳5和提升机6,配重块3固定在挑梁2的内端,支座4固定在挑梁2的两端部之间,提升机6设置在施工平台1上,以挑梁2与支座4的连接点为界,挑梁2具有省力段21和连接段22,配重块3固定在省力段21的端部,连接段22的端部铰接有一保护杆7,挑梁2位于保护杆7绕铰接点的旋转轨迹所在的平面内,钢丝绳5的端部连接保护杆7的外端,保护杆7的内端与地面之间连接有一根具有预紧力的张紧索8。
[0032]支撑机构有两个,两个提升机6分别设置在施工平台1的两端。
[0033]施工平台1的外援具有围栏11,围栏11的端部具有垂直墙面的条形导槽12,张紧索8穿设在条形导槽12内。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包括施工平台(1)和至少两个悬吊施工平台(1)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挑梁(2)、配重块(3)、支座(4)、钢丝绳(5)和提升机(6),所述配重块(3)固定在挑梁(2)的内端,所述支座(4)固定在挑梁(2)的两端部之间,提升机(6)设置在施工平台(1)上,其特征在于,以挑梁(2)与支座(4)的连接点为界,所述挑梁(2)具有省力段(21)和连接段(22),所述配重块(3)固定在省力段(21)的端部,所述连接段(22)的端部铰接有一保护杆(7),所述挑梁(2)位于保护杆(7)绕铰接点的旋转轨迹所在的平面内,所述钢丝绳(5)的端部连接保护杆(7)的外端,所述保护杆(7)的内端与地面之间连接有一根具有预紧力的张紧索(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有两个,两个提升机(6)分别设置在施工平台(1)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建筑外墙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1)的外援具有围栏(11),所述围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