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连接组件及剪力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56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及剪力墙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扣件以及第一连接板。第一扣件设有贯通孔,第一连接板用于搭设在贯通孔的边沿处,第一连接件用于穿过贯通孔与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相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扣件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相连接。地震过程中,第一连接件拉动第一连接板,且同时在贯通孔的边沿的支撑力作用下,第一连接板发生塑性弯曲变形,以达到保护第一连接件使其保持弹性的效果,并保证混凝土构件低损伤或无损伤。且在第一连接件的拉力作用下可使震后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处闭合,第一连接板在震后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剪力墙连接组件及剪力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及剪力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领域中,螺栓连接是一种常见的“干连接”方式,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和施工速度快的特点,是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业化生产与建造的重要途径之一。
[0003]混凝土构件间的螺栓连接,一般通过穿过两个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拼缝的螺栓,将两个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螺栓抗拉和抗剪在混凝土构件间传递荷载。混凝土构件包括但不限于是基础、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时,往往要按照“强连接”的原则进行设计,即螺栓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而不屈服,所以,塑性破坏通常发生在混凝土构件内。
[0004]具体来说,采用螺栓连接两个混凝土构件时,由于螺栓的强度较大,塑性破坏通常不会发生在螺栓连接处,而易发生在混凝土构件内,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在震后不易修复。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连接方式,易使得破坏发生在混凝土构件内,导致混凝土构件在震后不易修复的问题是本领域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或减少预制构件发生破坏的剪力墙连接组件及剪力墙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栓连接方式易使得破坏发生在预制构件内,而导致预制构件在震后不易修复的缺陷,实现破坏发生在剪力墙连接组件处,以便于维修更换的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扣件以及第一连接板;
[0007]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扣件用于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连接;
[0008]所述第一扣件设有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搭设在所述贯通孔的边沿处,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穿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相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尺寸小于所述贯通孔,并且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垫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扣件设置为一侧设有开口的第一盒体结构,所述贯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结构的底部的盒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结构的内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扣件以及第二连接板;
[001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扣件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三混凝土构件连接;
[0014]所述第二扣件上设有贯通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搭设在所述滑槽的边沿处,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地相连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扣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上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的第三通孔。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配合。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扣件设置为一侧设有开口的第二盒体结构,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盒体结构的底部的盒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盒体结构的内部。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剪力墙结构,包括多个彼此相连的剪力墙单元以及多个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剪力墙连接组件,所述剪力墙连接组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剪力墙单元之间。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剪力墙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扣件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相连接。第一连接板搭设于第一扣件的贯通孔处,第一连接件穿过贯通孔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地震过程中,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处不断张合,使第一连接件拉动第一连接板。并且在第一连接件的拉力与贯通孔的边沿的支撑力同时作用下,第一连接板发生塑性弯曲变形,以达到保护第一连接件,使其保持弹性的效果,使破坏发生在第一连接板处,从而保证混凝土构件低损伤或无损伤。并且,在第一连接件的拉力作用下可使震后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处闭合,即建筑结构能自复位,以使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韧性”。而产生损伤的第一连接板在震后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剪力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剪力墙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盒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剪力墙连接组件的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第一连接结构;
ꢀꢀꢀꢀ
102:第一连接件;
ꢀꢀꢀꢀ
104:第一连接板;
[0031]106:贯通孔;
ꢀꢀꢀꢀꢀꢀꢀꢀ
108:垫板;
ꢀꢀꢀꢀꢀꢀꢀꢀꢀꢀ
110:第一螺母;
[0032]112:第一盒体结构;
ꢀꢀ
2:第二连接结构;
ꢀꢀꢀꢀ
202:第二连接件;
[0033]204:第二盒体结构
ꢀꢀꢀꢀ
206:第二连接板;
ꢀꢀꢀꢀ
208:滑槽;
[0034]210:摩擦片
ꢀꢀꢀꢀꢀꢀꢀꢀꢀꢀ
212:第三通孔;
ꢀꢀꢀꢀꢀꢀ
214:第四通孔;
[0035]216:第二螺母;
ꢀꢀꢀꢀꢀꢀ
3:U形筋;
ꢀꢀꢀꢀꢀꢀꢀꢀꢀꢀꢀ
4:剪力墙;
[0036]5: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扣件以及第一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扣件用于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连接;所述第一扣件设有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搭设在所述贯通孔的边沿处,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尺寸小于所述贯通孔,并且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垫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设置为一侧设有开口的第一盒体结构,所述贯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结构的底部的盒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结构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扣件以及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扣件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种迅沙慧玲解琳琳蒋庆冯玉龙黄俊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