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泡茶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泡茶机通常采用公杯蒸煮,如公开号为CN112089317A和CN108903660A的中国专利技术,通过公杯承接蒸煮后的茶水再进行分杯倒置,由于公杯的量程有限,在批量招待贵宾时,前后的茶水口味存在明显差异,即初始分杯时,茶味浓郁,随着分杯次数越多,续杯的公杯茶味渐淡,影响茶水的口感。而传统批量招待的方式是,在每个水杯中放入一定量茶叶进行开水的冲泡,该方式不仅效率较慢,且易造成开水的冲溅。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载杯机构、冲泡机构、防溅围挡及装茶盒;
[0007]所述冲泡机构设于载杯机构一角,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杯机构(1)、冲泡机构(2)、防溅围挡(3)及装茶盒(4);所述冲泡机构(2)设于载杯机构(1)一角,用于提供开水;所述防溅围挡(3)设于冲泡机构(2)出水口外侧,用于防止开水迸溅;所述装茶盒(4)设于载杯机构(1)中部上方,用于盛装茶叶及用具;所述载杯机构(1)包括底部为中空结构的底座(101),所述底座(101)呈三角型结构,所述三角型结构相对每个角划分为装茶区、冲茶区及饮茶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顶面开设有三角框槽(102),所述三角框槽(102)由首位相连的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边槽组成,所述底座(101)顶面同轴开设有与三角框槽(102)连通的环形槽(103),所述环形槽(103)与边槽均为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槽终止端外侧开设有分轨槽(104),所述分轨槽(104)内设有分轨杆(105),所述分轨杆(105)中部与分轨槽(104)转动连接,所述分轨杆(105)起始端内侧设有与环形槽(103)共圆心的圆角块(106),所述分轨杆(105)终止端内侧相对边槽交互处设有与边槽宽度相同的阻块(107),所述分轨杆(105)终止端外侧还设有与分轨槽(104)内壁连接固定的弹簧(10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底部顶面安装有电机(109),所述电机(109)输出轴端部穿过底座(101)底面延伸至上部并套接有齿盘(110),所述电机(109)输出轴上还套设有阻尼器(111),所述齿盘(110)外侧呈环形等间距设有三个载盘(112),所述载盘(112)呈椭圆结构,并在所述载盘(112)圆周面上开设有与齿盘(110)啮合的齿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盘(112)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杯槽(113),所述杯槽(113)内插设有茶杯(114),所述茶杯(114)底面开设有凹槽(115),所述凹槽(115)深处开设有凹点(116),所述杯槽(113)底面相对凹槽(115)的位置设有凸台(117),所述凸台(117)顶端设有与凹点(116)适配的顶点(11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盘(112)底面相对三角框槽(102)及环形槽(103)的位置分别焊接有限位杆(119),所述限位杆(119)下部为大头结构,所述大头结构限位于限位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且两个所述限位杆(119)分别与圆角块(106)及阻块(107)滑动接触,所述分轨杆(105)的长度与限位杆(119)的长度适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机构(2)包括支撑件(201)、水箱(202)、接水柱(203)、控制机构、电加热丝、温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器、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好菱潇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