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48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涉及制冷设备领域,该换热装置在进行换热时,第一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第一压缩装置,因此第一循环回路较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循环速率更快,即第一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需求量小于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需求量,此时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将第一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输入至第二循环回路中,能够减少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初始的制冷剂总量,进而可以减少储液装置的整体尺寸;接着,又通过打开第二电磁阀将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输入至第一循环回路中的第一压缩装置,起到加快制冷剂流动速率的效果,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保证换热装置的稳定性;即换热装置同时具有尺寸小与稳定性高的特点。小与稳定性高的特点。小与稳定性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机房空调包括压缩式制冷和热管循环制冷两种工作模式。例如,当室外温度≥20℃时机房空调的压缩式制冷模式工作,参与制冷循环的第一换热介质在蒸发器中蒸发,在冷凝器中冷却和冷凝;当室外温度<20℃时,机房空调转换为热管循环制冷模式,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第二换热介质进行冷却和冷凝,压缩式制冷循环停止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全年空调能耗;此系统通过利用室外低温空气的冷量弥补了常规空调的换热效率低的缺点。
[0003]但是,该机房空调在热管循环制冷模式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该模式的热交换依赖于第二换热介质的相态变化进行,因此需要在该模式设置一个储液罐,该储液罐的尺寸越大其能存储的液态的第二换热介质越多,机房空调的稳定性越高;但是对于大多数机房空调而言对安装尺寸有一定的限制,无法保证机房空调的稳定性,即现有技术的机房空调无法同时兼顾尺寸小与稳定性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来解决目前机房空调无法同时兼顾尺寸小与稳定性高的需求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
[0007]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压缩装置、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蒸发器;
[0008]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泵体单元、第二蒸发器、第二冷凝器与储液装置;
[0009]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缩装置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二电磁阀。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中,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入端;
[0011]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于所述泵体单元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泵体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入端;
[0012]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一毛细管;
[0014]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二毛细管。
[0015]可选地,所述泵体单元还并联连通有备用泵体,所述备用泵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储液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备用泵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出端还连通有第二压缩装置,所述第二压缩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入端连通;
[0017]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还连通有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入端连通。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压缩装置的输入端连通,且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缩装置的输入端之间还连通有第三电磁阀。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相叠设;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相叠设;
[0020]所述第一冷凝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凝器内部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压缩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压缩装置连通;
[0021]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交叉设置。
[0022]可选地,还包括ATS双路电源切换模块,所述ATS双路电源切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电能,所述ATS双路电源切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装置及所述泵体单元电连接。
[0023]可选地,还包括外风机,所述外风机用于将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换热后的空气排出换热装置外;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外风机控制装置与第二外风机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外风机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外风机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外风机电连接。
[0024]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主控装置与第二主控装置,所述第一主控装置与所述第一外风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外风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有泵体单元控制泵柜,所述泵体单元控制泵柜与所述泵体单元电连接;
[0025]所述第二主控装置与所述第二外风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外风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有备用泵体控制泵柜,所述备用泵体控制柜与所述备用泵体电连接;
[0026]其中,所述第一主控装置与所述第二主控装置电连接,所述泵体单元控制泵柜与所述备用泵体控制泵柜电连接。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装置在进行换热时,第一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第一压缩装置,因此第一循环回路较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循环速率更快,即第一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需求量小于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需求量,此时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将第一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输入至第二循环回路中,能够减少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初始的制冷剂总量,进而可以减少储液装置的整体尺寸;接着,又通过打开第二电磁阀将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输入至第一循环回路中的第一压缩装置,起到加快制冷剂流动速率的效果,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保证换热装置的稳定性;即换热装置同时具有尺寸小与稳定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0]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7]图示说明:11、第一压缩装置;12、第二压缩装置;2、泵体单元;21、备用泵体;31、第一蒸发器;32、第二蒸发器;41、第一冷凝器;411、第一管道;412、第二管道;42、第二冷凝器;51、第一毛细管;52、第二毛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压缩装置(11)、第一冷凝器(41)与第一蒸发器(31);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泵体单元(2)、第二蒸发器(32)、第二冷凝器(42)与储液装置(6);所述第一冷凝器(4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2)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一电磁阀(71);所述第二蒸发器(3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缩装置(11)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二电磁阀(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中,于所述第一冷凝器(41)与所述第一蒸发器(3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61);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6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4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6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31)(31)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于所述泵体单元(2)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62);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6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泵体单元(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6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3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磁阀(7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6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7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62)的输出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4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71)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一毛细管(51);所述第二蒸发器(3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72)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二毛细管(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单元(2)还并联连通有备用泵体(21),所述备用泵体(2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储液装置(6)的输出端,所述备用泵体(2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61)的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31)的输出端还连通有第二压缩装置(12),所述第二压缩装置(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4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41)的输出端还连通有第三电子膨胀阀(63),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6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东建谢文科廖宜利李琪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