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242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视力测试技术领域的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右侧把手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有与电动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丝杆,所述支撑架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所述座椅正前方放置有桌子,所述桌子顶部放置有用于检测视力的液晶视力表;通过设置毛刷,随着第一移动座向左移动,第二齿轮配合传送带驱动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同步转动,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带动各自的毛刷旋转,从而将遮挡板与顾客接触的两个面都进行清理,确保遮挡板的清洁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交叉感染。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视力测试
,具体为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检查视力一般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两类,在我国主要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测先遮盖一眼,单眼自上而下辨认“E”字缺口方向,直到不能辨认为止,记录下来即可。
[0003]现有技术公开关于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0680031677.5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自动视力测试器包括:一对各带有一个测试窗的左右透镜容纳单元,第一透镜盘,其配备有视孔以及多个光学元件并且被放置在每个透镜容纳单元内距离被测者眼睛较近的位置,以及第二透镜盘,其配备有视孔以及多个光学元件并且被放置在透镜容纳单元内比第一透镜盘距离被测者眼睛远的位置,第一透镜盘与第二透镜盘的直径相等,第二透镜盘上视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透镜盘上各个光学元件的直径。
[0004]在进行视力测试时,需要用板子遮住一只眼睛来就行视力测试,而用于遮眼的板子在被很多人反复使用后,导致板子上沾有大量细菌和污渍,继续使用的话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有传播红眼病的风险。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在进行视力测试时,需要用板子遮住一只眼睛来就行视力测试,而用于遮眼的板子在被很多人反复使用后,导致板子上沾有大量细菌和污渍,继续使用的话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有传播红眼病的风险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右侧把手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有与电动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丝杆,所述支撑架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座与第一基座相抵,所述第二移动座与第一移动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二移动座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遮挡板,所述第一旋转轴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基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互相啮合,所述座椅正前方放置有桌子,所述桌子顶部放置有用于检测视力的液晶视力表;
[0008]所述支撑架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移动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滑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第二基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伸缩杆,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共同传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表面均固定
连接有用于清理遮挡板的毛刷;
[0009]工作时,在进行视力测试时,需要用板子遮住一只眼睛来就行视力测试,而用于遮眼的板子在被很多人反复使用后,导致板子上沾有大量细菌和污渍,继续使用的话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有传播红眼病的风险,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待顾客坐到座椅上面对液晶视力表,,利用遮挡板遮住左眼进行视力测试,在检测完左眼后,启动电动机正转,在丝杆外螺纹的作用下,第一移动座向右移动,在第一基座的限制下,第二移动座保持不动,第一弹性伸缩杆收缩,第一移动座带动第一齿条向右移动,驱动啮合的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一旋转轴带动遮挡板向右翻转,从而实现在顾客不需要任何动作的情况下从遮盖左眼变成遮盖右眼,继续对右眼进行视力测试,待视力测试完成后,启动电动机反转,电动机驱动第一基座向左移动,第一基座通过第一弹性伸缩杆带动第二基座和遮挡板同步移动,随着第一基座带动第二齿条向左移动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条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通过第二旋转轴驱动传动轮旋转,传动轮通过传送带驱动第三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带动其固定连接的毛刷同步旋转,两个毛刷对遮挡板的前后两侧均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毛刷,随着第一移动座向左移动,第一移动座带动第二齿条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配合传送带驱动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同步转动,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带动各自的毛刷旋转,从而将遮挡板与顾客接触的两个面都进行清理,避免遮挡板在与顾客皮肤接触后残留有些细菌和污渍,确保遮挡板的清洁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旋转轴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所述圆柱凸轮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基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基座,所述第三基座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沿第一滑槽内壁滑动;工作时,随着第二旋转轴不断旋转,第二旋转轴带动圆柱凸轮同步转动,在滑杆的限制下,配合第一滑槽,从而使圆柱凸轮带动第二旋转轴上下往复移动,第二旋转轴通过支撑板带动毛刷同步上下移动,从而使毛刷在旋转的同时还能够上下移动,通过多个方向对遮挡板进行清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毛刷对遮挡板的清理效果,更好避免多人使用后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基座后侧和所述支撑架前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基座,所述L形基座竖向端固定连接有三个线性分布的第三弹性伸缩杆,三个同侧所述第三弹性伸缩杆共同固定连接有刮刀,所述刮刀与毛刷相抵,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前后分布的铲刀,前侧所述铲刀与同侧所述刮刀左侧相抵,后侧所述铲刀与同侧所述刮刀右侧相抵;工作时,毛刷将遮挡板表面的垃圾清理后,那些垃圾会粘连在毛刷表面,长此以往会降低毛刷的清理效果,从而影响对遮挡板的清理,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在第三弹性伸缩杆的作用下,刮刀能够紧紧抵住毛刷表面,从而将毛刷表面粘连的垃圾刮除,收集到刮刀表面,从而使毛刷能够恢复初始状态,再配合随支撑板同步向下移动的铲刀,铲刀不断将刮刀表面收集的垃圾向下推动,促使垃圾脱离刮刀,通过设置刮刀,配合第三弹性伸缩杆,使刮刀能够紧贴毛刷表面,将毛刷表面的残留垃圾进行刮除,从而提高毛刷后续的清理效果,通过设置铲刀,利用铲刀随支撑板上下往复移动对刮刀表面收集的垃圾进行去除,提高了刮刀的清理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刮刀对毛刷的清理效果,使毛刷对遮挡板的清理更彻底。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储存消毒液的储料
箱,所述储料箱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喷洒管,所述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顶部连通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囊底部与储料箱共同连通有单向出气阀;工作时,支撑板带动储料箱同步上下移动,储料箱带动气囊不断膨胀收缩,储料箱向下移动,气囊通过单向进气阀吸气,储料箱向上移动,气囊通过单向出气阀排气,从而推动储料箱中的消毒液通过喷洒管喷射到遮挡板表面,一方面利用消毒液对遮挡板表面残留的污渍进行软化,便于后续毛刷对遮挡板进行清理,提高清理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将遮挡板表面的细菌进行杀菌消毒,从而避免遮挡板多人使用造成的交叉感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储料箱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包括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的右侧把手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3),所述支撑架(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4),所述第一基座(4)转动连接有与电动机(3)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丝杆(5),所述支撑架(2)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6)和第二移动座(7),所述第一移动座(6)与丝杆(5)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座(7)与第一基座(4)相抵,所述第二移动座(7)与第一移动座(6)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伸缩杆(8),所述第二移动座(7)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9),所述第一旋转轴(9)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遮挡板(10),所述第一旋转轴(9)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基座(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2),所述第一齿条(12)与第一齿轮(11)互相啮合,所述座椅(1)正前方放置有桌子(13),所述桌子(13)顶部放置有用于检测视力的液晶视力表(14);所述支撑架(2)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15),所述第二基座(15)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一移动座(6)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7),所述第二齿轮(16)滑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18),所述第二旋转轴(18)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9),所述支撑板(19)与第二基座(1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伸缩杆(20),所述支撑板(19)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旋转轴(21),所述第二旋转轴(18)和第三旋转轴(21)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22),两个所述传动轮(22)共同传动连接有传送带(23),所述第二旋转轴(18)和第三旋转轴(21)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清理遮挡板(10)的毛刷(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视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轴(18)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景友刘宏图曹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轻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