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31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及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离心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搅拌反应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设于装置主体一侧的釜体,所述装置主体和釜体之间连接有倾斜式下料管道和液体疏通管道,倾斜式下料管道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过滤机构处,液体疏通管道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过滤机构的下方处,离心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湿法再生污水。该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及方法,可高效回收湿法再生污水中的水玻璃,且对多个反应设备采用从上至下的集成布置格局,可有效的降低生产过程的耗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降低了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了资源的浪费。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玻璃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玻璃是多种硅酸盐水溶液的统称,在铸造行业中常用作粘结剂,水玻璃砂具有无毒无味、强度高、成本低、流动性好等优点因而应用广泛。作为铸造大国,我国每年产生的水玻璃旧砂达数百万吨,但2013年颁布的《铸造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水玻璃旧砂的回用率不得低于60%,因此水玻璃旧砂的再生回用势在必行。
[0003]水玻璃旧砂的再生回用是指将水玻璃旧砂块进行破碎后,去除旧砂砂粒表面的残留粘结剂及盐类等杂质,使之恢复接近新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并代替新砂使用。水玻璃旧砂再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干法再生和湿法再生,其中干法再生砂的可用性差,通常只能做背砂使用,不能真正实现再生回用;湿法再生是利用水来溶解砂粒表面残留的粘结剂和盐类等杂质,然后通过砂水分离使溶解在水中的粘结剂和盐类随水与砂分离。湿法再生的脱膜率可达80%~90%,并且再生砂的质量较好,可直接代替新砂使用,从而真正实现再生回用,但是目前湿法再生方法中废水处理困难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0004]目前有从湿法再生污水中进行水玻璃再生回收的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但是这种从湿法再生污水中回收水玻璃的装置多是采用多个设备或反应池相连通进行处理,占用面积较大,而且反应时长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及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7]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离心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搅拌反应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设于装置主体一侧的釜体,所述装置主体和釜体之间连接有倾斜式下料管道和液体疏通管道,倾斜式下料管道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过滤机构处,液体疏通管道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过滤机构的下方处,离心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湿法再生污水、第一过滤机构用于收集离心过滤机构滤下的滤渣并通过倾斜式下料管道输送至釜体中,搅拌反应机构用于搅拌离心过滤机构和第一过滤机构滤后的滤液,第二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搅拌反应机构输出的液体并收集滤渣,第二过滤机构滤后的滤液通过液体疏通管道传输至釜体中。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离心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在装置主体上端的轴承、安装在轴承中部的污水输入管、连接在污水输入管上端外壁的限位环板、连接在装置主体上端的电机箱、设于电机箱内的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连接在污水输入管下端的离心筒、连接在离心筒外壁上的连接环板、连接在连接环板下端的若干
个第三电机、连接在第三电机输出轴上的螺杆、套接在螺杆上的螺母、连接在螺母侧壁上的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杆一端的下封板以及连接在装置主体内壁上的第一漏斗,下封板用于密封离心筒的下端出口,第一漏斗位于螺杆的下方,连接环板外壁上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轮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在装置主体内壁上的第一过滤板、贯穿连接在第一过滤板中部的第一转轴、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的若干个第一耙臂以及连接在第一耙臂上的若干个第一耙叶,所述倾斜式下料管道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过滤板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搅拌反应机构包括连接在装置主体内壁上的隔板和第二漏斗、贯穿连接在隔板中部的第二转轴、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的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连接在装置主体外壁上的回形管道以及设于回形管道上的阀门,回形管道的一端位于隔板的上方,另一端位于隔板的下方,第二漏斗位于回形管道的下方,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投料管,投料管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下方。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在装置主体内壁上的第二过滤板、贯穿连接在第二过滤板中部的第三转轴、连接在第三转轴上的若干个第二耙臂、连接在第二耙臂上的若干个第二耙叶以及连接在装置主体外壁上的若干个扇形渣料兜,装置主体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扇形渣料兜相配合的排料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转轴连接,第三转轴和第二转轴可拆卸式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第四电机、连接在第四电机输出端的第四转轴、连接在第四转轴上的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以及连接在第四转轴下端的底部搅拌叶片,釜体的下端连接有排料管。
[0014]一种采用上述装置再生水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S1、将湿法再生污水输入离心过滤机构进行充分过滤,生成离心滤液和离心滤渣,离心滤液滴落至第一过滤机构处并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离心过滤机构将离心滤渣甩落至第一过滤机构处,第一过滤机构将离心滤渣和二次过滤后生成的二次滤渣通过倾斜式下料管道输送至釜体中;
[0016]步骤S2、第一过滤机构过滤后的二次滤液滴落至搅拌反应机构中,向搅拌反应机构中加入石灰,待二次滤液与石灰充分反应后生成反应液,并输出至第二过滤机构处;
[0017]步骤S3、第二过滤机构过滤反应液,并生成三次滤液和三次滤渣,三次滤液通过液体疏通管道输送至釜体中与离心滤渣以及二次滤渣进行加热搅拌,充分反映后输出。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对多个反应设备采用从上至下的集成布置格局,可有效的降低生产过程的耗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降低了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0020]2)本专利技术中的多重过滤机构,在过滤液体的同时可以对滤板上的滤渣进行便捷的收集处理,不需要定期对滤板上的滤渣进行清理回收,较为便捷;
[0021]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过滤机构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装置主体;101、投料管;102、第一电机;201、污水输入管;202、限位环板;203、轴承;204、离心筒;205、电机箱;206、第二电机;207、驱动齿轮;208、连接环板;209、第三电机;210、螺杆;211、连接杆;212、螺母;213、下封板;214、第一漏斗;301、第一过滤板;302、第一转轴;303、第一耙臂;304、第二耙叶;401、隔板;402、第二转轴;403、第一搅拌叶片;404、回形管道;405、阀门;406、第二漏斗;501、第二过滤板;502、第三转轴;503、第二耙臂;504、第二耙叶;505、扇形渣料兜;6、釜体;601、第四电机;602、第四转轴;603、第二搅拌叶片;604、底部搅拌叶片;605、排料管;7、倾斜式下料管道;8、液体疏通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装置主体(1)内的离心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搅拌反应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设于装置主体(1)一侧的釜体(6),所述装置主体(1)和釜体(6)之间连接有倾斜式下料管道(7)和液体疏通管道(8),倾斜式下料管道(7)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过滤机构处,液体疏通管道(8)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过滤机构的下方处,离心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湿法再生污水、第一过滤机构用于收集离心过滤机构滤下的滤渣并通过倾斜式下料管道(7)输送至釜体(6)中,搅拌反应机构用于搅拌离心过滤机构和第一过滤机构滤后的滤液,第二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搅拌反应机构输出的液体并收集滤渣,第二过滤机构滤后的滤液通过液体疏通管道(8)传输至釜体(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在装置主体(1)上端的轴承(203)、安装在轴承(203)中部的污水输入管(201)、连接在污水输入管(201)上端外壁的限位环板(202)、连接在装置主体(1)上端的电机箱(205)、设于电机箱(205)内的第二电机(206)、连接在第二电机(206)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207)、连接在污水输入管(201)下端的离心筒(204)、连接在离心筒(204)外壁上的连接环板(208)、连接在连接环板(208)下端的若干个第三电机(209)、连接在第三电机(209)输出轴上的螺杆(210)、套接在螺杆(210)上的螺母(212)、连接在螺母(212)侧壁上的连接杆(211)、连接在连接杆(211)一端的下封板(213)以及连接在装置主体(1)内壁上的第一漏斗(214),下封板(213)用于密封离心筒(204)的下端出口,第一漏斗(214)位于螺杆(210)的下方,连接环板(208)外壁上设有与驱动齿轮(207)啮合的轮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在装置主体(1)内壁上的第一过滤板(301)、贯穿连接在第一过滤板(301)中部的第一转轴(302)、连接在第一转轴(302)上的若干个第一耙臂(303)以及连接在第一耙臂(303)上的若干个第一耙叶(304),所述倾斜式下料管道(7)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过滤板(301)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再生水玻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反应机构包括连接在装置主体(1)内壁上的隔板(401)和第二漏斗(406)、贯穿连接在隔板(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凤阳常隆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