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29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包括立柱、减振单元板、U型螺栓、减振块、扣板和限位螺栓。立柱包括H型钢、底板、第一安装孔、加劲板和第二安装孔;减振单元板包括框架板、导流板和通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个预埋组件,多个立柱和多个减振单元板拼接而成,整体安装方便,后期维护更换便捷,减振单元板上设置的导流板,能够有效减少风振和列车气动力荷载的冲击,提高了整体风屏障抗冲击荷载疲劳的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锚固式防风屏障在强风下受到的横风气动力过大,振动破坏频发,容易对屏障造成损伤,以及固定在桥梁上的防风屏障,减小了风荷载对桥梁上车辆的影响,提高了行车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保证速度提升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其中横风是列车行驶中一种十分具有威胁性的安全隐患。
[0003]横风会出现在一些风口或是宽阔的地段,是一种较强的侧向风,从侧面吹向行驶列车,然而列车在横风下行驶时由于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容易发生侧翻、脱轨等重大安全事故,而且在遇到强风时,为了保障列车行驶安全,往往需要减速行驶,十分限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因此为了保障列车的行驶安全,现今的实际运用中通常在强风多发路段设置防风屏障。
[0004]目前现有的防风屏障均采用锚固式结构,通过减小透风率和增加屏障高度来保障列车的抗风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的屏障在强风下受到的横风气动力过大,容易对屏障造成损伤,而且对于固定在桥梁上的防风屏障,由于作用在屏障上的风荷载传递到桥梁结构,使得桥梁承受到巨大的风荷载,给桥梁的设计和运营维护带来困难。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铁路桥梁,防冲击荷载耐疲劳的防风屏障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0005]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设计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锚固式防风屏障在强风下受到的横风气动力过大,容易对屏障造成损伤,以及对于固定在桥梁上的防风屏障,由于作用在屏障上的风荷载传递到桥梁结构,使得桥梁承受到巨大的风荷载,给桥梁的设计和运营维护带来困难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减振单元板,所述立柱上安装有U型螺栓,整体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安装在遮板竖墙上,所述U型螺栓预埋在遮板竖墙内,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遮板竖墙上,所述遮板竖墙设置在桥梁两侧,所述桥梁的两侧设有防撞墙,所述防撞墙置于遮板竖墙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H型钢,所述H型钢的下端固定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遮板竖墙上端贴合,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U型螺栓与第一安装孔配合,完成对立柱和遮板竖墙的固定,所述H型钢和底板之间固定设有加劲板,所述H型钢的上端设有第二安装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单元板的侧端连接有减振块,所述减振块置于立柱内。所述减振单元板包括框架板,所述框架板内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上设有阵列分布的通气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板的侧端固定设有耳板,所述耳板的两端对称设有固定连接的导柱和橡胶圈,所述框架板的侧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临时锚固螺钉螺纹配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块包括弹性附着体,所述弹性附着体与框架板和耳板贴合,所述弹性附着体内固定设有套筒,所述弹性附着体的侧端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螺纹孔结构相同,所述套筒与导柱配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H型钢的上端安装有扣板,所述扣板内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扣板,并与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完成扣板与立柱的固定。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通过多个预埋组件,多个立柱和多个减振单元板拼接而成,相较于传统的锚固式结构,整体安装方便,后期维护更换便捷,最重要的是减振单元板两侧设置有减振块,减振块内部设置有橡胶圈,能够有效减少风振和列车气动力荷载的冲击,提高了整体风屏障抗冲击荷载疲劳的能力;
[0016]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在立柱与减振单元板之间安装有缓冲件,能够避免金属摩擦震动,减少了风振和列车气动力荷载的冲击。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包括立柱11,所述立柱11之间连接有减振单元板12,所述立柱11上安装有U型螺栓13。整体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安装在遮板竖墙2上,所述U型螺栓13预埋在遮板竖墙2内,所述立柱11竖直设置在遮板竖墙2上。所述遮板竖墙2设置在桥梁4两侧,所述桥梁4的两侧设有防撞墙1,所述防撞墙1置于遮板竖墙
2之间。
[0026]如图3所示,所述立柱11包括H型钢111,所述H型钢111的下端固定设有底板112,所述底板112与遮板竖墙2上端贴合,所述底板1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3,所述U型螺栓13与第一安装孔113配合,完成对立柱11和遮板竖墙2的固定。所述H型钢111和底板112之间固定设有加劲板114,所述H型钢111的上端设有第二安装孔115。
[0027]如图4所示,所述减振单元板12的侧端连接有减振块16,所述减振块16置于立柱11内。所述减振单元板12包括框架板121,所述框架板121内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导流板122,所述导流板122倾斜设置,整体跨度小,结构刚度大,能够有效减少风振和列车气动力荷载的冲击,所述导流板122上设有阵列分布的通气孔123。所述框架板121的侧端固定设有耳板124,所述耳板124的两端对称设有固定连接的导柱125和橡胶圈126,所述框架板121的侧端设有第一通孔127,所述第一通孔127与临时锚固螺钉128螺纹配合。
[0028]所述减振块16包括弹性附着体161,所述弹性附着体161与框架板121和耳板124贴合。所述弹性附着体161内固定设有套筒162,所述弹性附着体161的侧端设有第一螺纹孔163,所述第一通孔127与第一螺纹孔163结构相同。所述套筒162与导柱125配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包括立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之间连接有减振单元板(12),所述立柱(11)上安装有U型螺栓(13),整体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安装在遮板竖墙(2)上,所述U型螺栓(13)预埋在遮板竖墙(2)内,所述立柱(11)竖直设置在遮板竖墙(2)上,所述遮板竖墙(2)设置在桥梁(4)两侧,所述桥梁(4)的两侧设有防撞墙(1),所述防撞墙(1)置于遮板竖墙(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包括H型钢(111),所述H型钢(111)的下端固定设有底板(112),所述底板(112)与遮板竖墙(2)上端贴合,所述底板(1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3),所述U型螺栓(13)与第一安装孔(113)配合,完成对立柱(11)和遮板竖墙(2)的固定,所述H型钢(111)和底板(112)之间固定设有加劲板(114),所述H型钢(111)的上端设有第二安装孔(1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击荷载耐疲劳风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单元板(12)的侧端连接有减振块(16),所述减振块(16)置于立柱(11)内。所述减振单元板(12)包括框架板(121),所述框架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孙大斌王俊杰张志国王江波李大海张春徐彬沈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尚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