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及大功率照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13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及大功率照明系统。电源装置包括:一壳体,壳体包括一第一底板,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第一底板的第一面上设有一第一散热器,第一底板的第二面上设有一导热胶层;以及一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位于壳体内,印刷电路板包括一电路板本体和设置在电路板本体上的多个电子组件,多个电子组件中至少部分电子组件面向第一底板的第二面设置,且电子组件部分地浸入导热胶层中,用以将电子组件散发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器,对电子组件进行自然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装置及大功率照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及大功率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包括体育场、广场等户外环境的照明装置中,大功率电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电源功率的提高,户外型大功率电源既要满足耐候性要求,还要满足越来越高的散热要求。由于应用条件所限,这类电源难以使用流体散热和强制散热,只能依靠自然散热。自然散热是一种利用导热材料将热量从电源内部的热源转移到电源壳体,并通过自然对流散发到外部空气中,从而实现自然冷却的散热方式,其中电源内部的热源主要为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
[0003]现有技术中的自然散热方式,通常是在电子组件与壳体之间设置导热垫片,从而将电子组件的热量通过导热垫片传递到壳体以实现热量传导。然而,将这种导热方式应用到大功率电源中时,需要的导热垫片的数量较多,导致产品的材料成本增加,同时组装过程中导热垫片不易固定,还容易发生导热垫片的错装与漏装。另外,在针对电源内部形状不规则的特定电子组件做散热设计时,通常会在电源底板设置额外的冷却槽来进行局部灌封处理,一旦电路板上特定电子组件的尺寸或布局发生变化,电源外壳也要随之改变,因此模具难以统一,这又导致产品的模具成本和处理成本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及大功率照明系统,以解决现有电源装置散热结构成本高,易发生导热垫片的错装与漏装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包括:一壳体,壳体包括一第一底板,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第一底板的第一面上设有一第一散热器,第一底板的第二面上设有一导热胶层;以及
[0006]一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位于壳体内,印刷电路板包括一电路板本体和设置在电路板本体上的多个电子组件,多个电子组件中至少部分电子组件面向第一底板的第二面设置,且电子组件部分地浸入导热胶层中,用以将电子组件散发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器,对电子组件进行自然散热。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导热胶层的厚度为5mm

10mm。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第一散热器为第一散热鳍片。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壳体还包括从第一底板向上延伸出的一挡墙,挡墙用于将导热胶层限制在第一底板上。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导热胶层的厚度。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挡墙的高度为5mm

10mm。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电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散热器,第二散热
器位于电路板本体与第一底板之间,且第二散热器至少部分地浸入导热胶层中。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电子组件包括一开关管,开关管竖立于电路板本体上;
[0014]其中,第二散热器具有一纵向部和一水平部,第二散热器的纵向部的表面至少部分地接触开关管,第二散热器的水平部浸入在导热胶层中,用以对开关管散热。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壳体还包括与第一底板并列设置的一第二底板,第二底板通过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二底板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第二底板的第一面上设有一第三散热器。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包括一接线盒,接线盒位于壳体内,接线盒面向第二底板的第二面设置,接线盒还包括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被配置作为电源装置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第三散热器为第二散热鳍片。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电子组件包括多个磁性组件,多个磁性组件在第一散热鳍片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高度相同。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壳体还包括与第一底板相对设置的一上盖,上盖通过螺钉与壳体的侧壁连接;
[0020]其中,壳体的上盖与印刷电路板之间以及壳体的侧壁与印刷电路板之间设有绝缘组件。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功率照明系统,大功率照明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源装置以及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的发光装置。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装置及大功率照明系统,电源装置通过在第一底板的第二面上设置导热胶层,其中导热胶层的厚度一定,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可以部分地浸入到导热胶层中,从而使电子组件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胶层、第一底板传导至第一散热器,最终散发到空气中,实现了对电子组件的自然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利用导热胶层取代导热垫片,节约了导热材料成本,导热胶层的成本只有同体积导热垫片成本的15%,同时,采用导热胶层的形式进行导热,无需像导热垫片一样进行单片粘贴固定,从而避免了错装、漏装的问题;另外,固化前的导热胶层具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动性,可匹配贴合各类电子组件的表面,因而也无需针对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定电子组件单独配置冷却槽,电源装置的外壳可以实现标准化和通用性,由此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并降低模具和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的爆炸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导热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沿A

A剖面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未安装上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图8中沿C

C剖面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0034]图11为图8中沿D

D剖面的剖视图;
[0035]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灌胶形成导热胶层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印刷电路板倒扣浸胶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0038]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
电源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所述第一底板的所述第一面上设有一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底板的所述第二面上设有一导热胶层;以及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一电路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上的多个电子组件,所述多个电子组件中至少部分电子组件面向所述第一底板的所述第二面设置,且所述电子组件部分地浸入所述导热胶层中,用以将所述电子组件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散热器,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自然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厚度为5mm

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为第一散热鳍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底板向上延伸出的一挡墙,所述挡墙用于将所述导热胶层限制在所述第一底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高度为5mm

10mm。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位于所述电路板本体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散热器至少部分地浸入所述导热胶层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包括一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竖立于所述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照伟章兴华傅小平胡勇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