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影像学检查患者状态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180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影像学检查患者状态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属于管理系统领域。它包括设置模块、计算模块和呼叫模块,计算模块一端与设置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呼叫模块相连;设置模块:用于输入患者的行动能力类别和对应的相关需求参数;计算模块:根据等候区预设的场地总容量和患者的场地需求参数,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计算出等候区能够容纳的患者数量N1;呼叫模块:根据计算模块计算出的患者数量依次呼叫到等候区。该系统可以自动的动态调控机房等候区的患者数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精确调控排队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应用前景良好。应用前景良好。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影像学检查患者状态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理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影像学检查患者状态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影像学检查越来越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通常在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影像学检查科室人满为患。为了提升影像学检查的秩序,往往采用预约和叫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区管理。这种分区管理至少将患者分成临近检查的机房等候区(A区),和远离检查的等候区(B区)。所有预约的患者先从B区开始等待,等到A区的患者基本被扫描完毕的时候,人工召唤下一批B区患者进入A区等候。
[0003]传统的检查预约管理方法通常只考虑患者的扫描部位和人数来预估患者的检查时间。但在真实业务中,往往存在较大偏差,造成了患者的不满。比如有些待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失去了意识,这些患者是用大床推来的。多张大床在狭窄的机房等候区域会造成人为拥堵,增加机房等候区域患者的不适感。而且,大床进入机房后需要将患者从大床上搬到检查床上,此操作需要多人协助,还可能牵扯到输液设施的转移,所以摆位和卸载患者的时间相比普通患者长很多,延长检查用时;而这种情况会造成不了解情况的、在该机房外等候区排队的患者不满。因此传统的按照检查部位和人数来进行分区管理的方法明显存在不足,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情绪,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0004]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能够解决机房等候区拥堵、因患者不了解情况而导致患者满意度低的问题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房等候区拥堵、因患者不了解情况而导致患者满意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影像学检查患者状态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患者状态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它包括设置模块、计算模块和呼叫模块,计算模块一端与设置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呼叫模块相连;
[0007]设置模块:用于输入患者的行动能力类别和对应的相关需求参数,所述相关需求参数包括场地需求参数;
[0008]计算模块:根据等候区预设的场地总容量和患者的场地需求参数,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计算出等候区能够容纳的患者数量N1;N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0009]呼叫模块:根据计算模块计算出的患者数量,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将患者依次呼叫到等候区。
[0010]进一步地,所述场地总容量为场地总面积,所述场地需求参数为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的场地需求面积。
[0011]进一步地,患者的行动能力类别分为行动自如患者、轮椅患者、大床患者、ICU患者4个类别,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对应的场地需求倍数为:
[0012]行动能力类别场地需求倍数ICU患者8大床患者8轮椅患者3行动自如患者1
[0013]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的场地需求面积=行动自如患者的场地需求面积
×
场地需求倍数。
[0014]进一步地,呼叫模块中所述的患者数量为N1。
[0015]进一步地,所述患者为待检查患者,优选为待影像学检查的患者。
[0016]进一步地,所述相关需求参数还包括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
[0017]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确定单元,确定单元根据预设时间和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计算出患者等待总时间≤预设时间时的患者数量N2,N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N2<于N1;
[0018]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患者上下床需求时间+患者实际检查时间,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的上下床需求时间=行动自如患者的上下床需求时间
×
上下床时间需求倍数,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对应的上下床时间需求倍数为:
[0019]行动能力类别上下床时间需求倍数ICU患者10大床患者4轮椅患者2行动自如患者1
[0020]患者等待总时间=a号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a+1号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
……
+(a+x号患检查所需的总时间);a、a+1、
……
、a+x是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依次排序的,x+1≤于N2,x为整数;
[0021]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15分钟。
[0022]进一步地,呼叫模块中所述的患者数量为N2。
[0023]进一步地,所述相关需求参数还包括所需辅助人员数量;
[0024]所述呼叫模块还包括监控单元,监控单元能够在患者检查完毕后根据所需辅助人员数量通知辅助人员来辅助患者。
[0025]进一步地,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对应的所需辅助人员数量为:
[0026][0027][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在对等候区患者进行分区候诊管理中的用途。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如上所述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对等候区患者进行分区候诊管理的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为上述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
[0031]本专利技术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中,患者的行动能力类别可以分为行动自如患者、轮椅患者、大床患者、ICU患者4个类别,也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按照本领域常用的方法进行分类。
[0032]本专利技术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中,患者的相关需求参数的设定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参数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可以是倍数,可以是面积,也可以是人员数量。
[0033]本专利技术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中,呼叫模块的通知方式可以是直接人工呼叫,可以是通过微信推送消息的方式通知,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显示模块(例如大屏显示器、信息发布屏)来进行通知。
[0034]本专利技术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还可以增加其他排队逻辑优化模块。
[0035]与现有的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预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3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根据机房等候区预设的总容量和每个患者对应的场地需求,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计算机房等候区能够容纳的患者数量,并根据计算好的患者数量,将患者从远离检查等候区的B区呼叫到机房等候区A区,避免了机房等候区的拥堵。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时,分诊医生只需在患者分诊的时候简单判断患者的行动能力情况,该系统就可以自动的动态调控机房等候区的患者数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003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首先考虑场地需求参数,在场地满足的情况下,还能进一步考虑患者上下床时间需求和实际检查时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在机房等候区能够容纳的患者数量基础上,结合各个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确定在预设时间内的患者数量,能够精确调控排队患者的就诊时间,智能化调整各个机房的分诊,优化了影像设备利用率,避免了某个机房患者还在排队,而另外的机房影像设备空闲的情况。
[003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还能够在患者检查完毕后,根据患者所需的辅助人员数量自动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患者状态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模块、计算模块和呼叫模块,计算模块一端与设置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呼叫模块相连;设置模块:用于输入患者的行动能力类别和对应的相关需求参数,所述相关需求参数包括场地需求参数;计算模块:根据等候区预设的场地总容量和患者的场地需求参数,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计算出等候区能够容纳的患者数量N1;N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呼叫模块:根据计算模块计算出的患者数量,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将患者依次呼叫到等候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总容量为场地总面积,所述场地需求参数为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的场地需求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患者的行动能力类别分为行动自如患者、轮椅患者、大床患者、ICU患者4个类别,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对应的场地需求倍数为:行动能力类别场地需求倍数ICU患者8大床患者8轮椅患者3行动自如患者1各行动能力类别患者的场地需求面积=行动自如患者的场地需求面积
×
场地需求倍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呼叫模块中所述的患者数量为N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为待检查患者,优选为待影像学检查的患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区候诊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需求参数还包括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确定单元,确定单元根据预设时间和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间,按照患者预约的检查号顺序计算出患者等待总时间≤预设时间时的患者数量N2,N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N2<于N1;患者检查所需的总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鹤菡袁元陈国勇邓莉萍魏毅李真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