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154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属铜置于含有铜离子、季铵盐的复合处理液A中持续一定时间,拿出,用水清洗;S2:将经过S1中处理后的金属铜置于含有季铵盐、唑类化合物的复合处理液B中续一定时间,拿出,实现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生成,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获取更好抑菌抗氧化铜表面的处理方法,使铜在具有优秀防腐蚀的前提下同时具有高效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在高危区域,如医院床把手、门扣、龙头等使用铜产品的不足。产品的不足。产品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表面抗腐蚀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作为一种古老的杀菌材料,早在公元前2600年就被用做烧伤的感染预防。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铜被广泛用于医疗卫生,如霍乱、结核、梅毒、面部神经痛等疾病。铜及铜合金是经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认定的、对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有潜在性杀菌特性的物质,铜之所以能杀菌是因为铜的导电率高,当细菌接触铜制品表面时,细菌外层细胞膜的微电流会发生短路而造成细胞膜破洞,让铜离子经由破洞进入细菌阻碍细胞呼吸、吸收养分,导致细菌死亡。
[0003]因此,使用铜及铜合金来预防医院感染、构筑卫生环境在全球都备受期待,但原来的铜合金容易变色,防腐蚀能力弱成了实用化中的一大难题,同时,提高铜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加速细菌死亡可以进一步增强铜应用于杀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通过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生成,使得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缓蚀性能大于97%,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2h抑菌率为100%。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申请的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金属铜置于含有铜离子、季铵盐的复合处理液A中持续一定时间,拿出,用水清洗;<br/>[0008]S2:将经过S1中处理后的金属铜置于含有季铵盐、唑类化合物的复合处理液B中续一定时间,拿出,实现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生成,以此提高金属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处理液A的PH值为9

11,所述复合处理液B的pH值为6.5

7.5。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处理液A中:
[0011]铜离子由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提供,铜离子的含量为0.1

1g/L;
[0012]季铵盐为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双季铵盐的一种,季铵盐含量为0.1

3g/L。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处理液B中:
[0014]季铵盐为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双季铵盐中的一种,季铵盐含量为0.1

4g/L;
[0015]唑类化合物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唑、2

巯基
‑1‑
甲基苯并咪唑、4

甲基
‑1‑
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多种,唑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05

5g/L。
[0016]进一步地,所述唑类化合物为2

巯基
‑1‑
甲基苯并咪唑,所述季铵盐类化合为吡啶
季铵盐,其中:2

巯基
‑1‑
甲基苯并咪唑的浓度为2g/L、吡啶季铵盐的浓度为1g/L,余量为水,成膜方式为混合溶液一次成膜。
[0017]进一步地,所述唑类化合物为甲基苯并三唑,所述季铵盐类化合物为喹啉季铵盐,其中:甲基苯并三唑的浓度为3g/L、喹啉季铵盐的浓度为3g/L,余量为水,成膜方式为混合溶液一次成膜。
[0018]进一步地,所述唑类化合物为4

甲基
‑1‑
苯并咪唑,所述季铵盐类化合物为双季铵盐;其中:4

甲基
‑1‑
苯并咪唑的浓度为1g/L、双季铵盐的浓度为3g/L,余量为水,成膜方式为混合溶液一次成膜。
[0019]进一步地,所述唑类化合物为苯并三氮唑,所述季铵盐类化合物为双季铵盐,其中:苯并三氮唑的浓度为3g/L、双季铵盐的浓度为1g/L,余量为水,成膜方式为混合溶液一次成膜。
[0020]进一步地,S1、S2中成膜工作环境均为25℃,处理时间均为20min,成膜状态均为静置成膜。
[0021]进一步地,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2h抑菌率为100%,并使得金属铜缓蚀率大于97%。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23]1)针对杀菌时间长、容易被大气腐蚀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获取更好抑菌抗氧化铜表面的处理方法,使铜在具有优秀防腐蚀的前提下同时具有高效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在高危区域,如医院床把手、门扣、龙头等使用铜产品的不足。
[0024]2)本专利技术缓蚀剂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实验对比裸铜在3%NaCl溶液中腐蚀速率,发现处理后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膜的缓蚀性能大于97%,且通过覆膜法对比大肠杆菌在玻璃皿上的存活数,得出表面抑菌性能优于没有处理的裸铜。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具有简单操作、效果好的优点,得到的处理后的铜表面具有疏水性,防变色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a)裸铜与(b)经缓蚀剂处理后的铜片(实施例1)在3%NaCl溶液中48h后的表面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方案中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将金属铜置于含有铜离子、季铵盐的复合处理液A中持续一定时间,拿出,用水清洗。其中复合处理液A的PH值为9

11,复合处理液A中:铜离子由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提供,铜离子的含量为0.1

1g/L;季铵盐为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双季铵盐的一种,季铵盐含量为0.1

3g/L。
[0028]S2:将经过S1中处理后的金属铜置于含有季铵盐、唑类化合物的复合处理液B中续一定时间,拿出,实现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生成,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复合处理液B的pH值为6.5

7.5。复合处理液B中:季铵盐为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双季铵盐中的一种,季铵盐含量为0.1

4g/L;唑类化合物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唑、2

巯基
‑1‑
甲基苯并咪唑、4

甲基
‑1‑
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多种,唑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05

5g/L。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中配制抑菌抗氧化铜的缓蚀剂的过程为,首先根据需要配制复合处理液1,取体积为50%体积比的纯水,加入浓度比为0.1g/L的硫酸铜,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浓度比3g/L的喹啉季铵盐,最后用纯水定容,调节pH=9。配制复合处理液2,取体积为50%体积比的纯水,加入浓度比为0.1g/L的吡啶季铵盐,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浓度比5g/L的苯并三氮唑,最后用纯水定容,调节pH=6.5。成膜步骤如下:将表面清洁的铜置于复合处理液1中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属铜置于含有铜离子、季铵盐的复合处理液A中持续一定时间,拿出,用水清洗;S2:将经过S1中处理后的金属铜置于含有季铵盐、唑类化合物的复合处理液B中续一定时间,拿出,实现金属铜表面复合膜的生成,以此提高金属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处理液A的PH值为9

11,所述复合处理液B的pH值为6.5

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处理液A中:铜离子由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提供,铜离子的含量为0.1

1g/L;季铵盐为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双季铵盐的一种,季铵盐含量为0.1

3g/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处理液B中:季铵盐为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双季铵盐中的一种,季铵盐含量为0.1

4g/L;唑类化合物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唑、2

巯基
‑1‑
甲基苯并咪唑、4

甲基
‑1‑
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多种,唑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05

5g/L。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铜表面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唑类化合物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传云幸豪段欣雨陈晓戈姚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