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广锋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29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5
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涉及矿井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箱体、背带、支撑板、支撑箱、支柱、横管、挡尘板、抽风机、吸尘罩、软管、直管、集尘袋、卡箍和第二锁紧螺栓;箱体底部设置有开口;背带设置在箱体横向一侧;支撑板设置在箱体横向两侧内壁上;支撑箱设置在箱体内,支撑箱位于开口内,支撑箱下端开口;支柱设置在支撑板上;横管设置在支柱上,横管沿横向设置,横管两端封闭;挡尘板设置在横管纵向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尘原理进行除尘,降低了洒水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保障,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移动,能够对特定部位除尘,成本低,更实用。更实用。更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井除尘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一些较大的矿井中,经常会出现较多的粉尘物,此时就需要用到降尘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的矿井除尘装置大多为固定安装于矿井中,不能移动,导致无法对特定的位置进行集中的降尘处理,且生产安装成本较高,实用性较低;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矿井除尘装置大多采用喷洒水降尘的原理,喷水后虽然能够保证除去粉尘,但是在水干了之后粉尘又会从地上飘起,除尘效果不好,且在矿井内洒水,很容易导致工作环境湿淋淋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矿井土质疏松,出现塌方的问题,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通过吸尘原理进行除尘,降低了洒水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保障,同时本技术便于移动,能够对特定部位除尘,成本低,更实用。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包括箱体、背带、支撑板、支撑箱、支柱、横管、挡尘板、抽风机、吸尘罩、软管、直管、集尘袋、卡箍和第二锁紧螺栓;
[0008]箱体底部设置有开口;背带设置在箱体横向一侧;支撑板设置在箱体横向两侧内壁上;支撑箱设置在箱体内,支撑箱位于开口内,支撑箱下端开口;支柱设置在支撑板上;横管设置在支柱上,横管沿横向设置,横管两端封闭;挡尘板设置在横管纵向内壁上;
[0009]抽风机设置在箱体远离背带的横向一侧;抽风机和横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抽风机和横管均连通;吸尘罩为喇叭状结构;软管的两端分别与吸尘罩和横管连通,软管位于挡尘板远离抽风机的横向一侧;直管贯穿支撑箱上表面内壁和支撑板设置在横管底部,直管与横管连通;
[0010]卡箍套设在直管位于支撑箱内的端部;第二锁紧螺栓设置在卡箍上;集尘袋套设在直管底部,集尘袋通过卡箍和第二锁紧螺栓锁定在直管上。
[0011]优选的,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窗,观察窗为方形窗结构或圆形窗结构,观察窗与支撑箱处于同一高度。
[0012]优选的,还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挡尘板横向一侧和横管靠近连接管
的横向一侧连接。
[0013]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杆和卡座;支撑杆设置在箱体上;卡座设置在支撑杆上,卡座为U形结构。
[0014]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栓;第一锁紧螺栓转动设置在卡座纵向一侧。
[0015]优选的,还包括限位盘;限位盘设置在直管底部,限位盘与直管连通,限位盘位于集尘袋内。
[0016]优选的,还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与抽风机和伸缩杆均电性连接。
[0017]优选的,还包括充电孔;充电孔设置在箱体上,充电孔与蓄电池电性连接,充电孔为USB孔。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1、本技术使用时,只需要工作人员将本技术背在身上即可轻松将本技术运输到矿井中,且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随意移动本技术,便于工作人员对特定的位置进行集中的降尘处理,成本低,更实用。
[0020]2、本技术通过抽风机将粉尘抽送至集尘袋内,能够防止地面干了之后粉尘飘起,除尘效果好,且不会导致矿井内湿淋淋的给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矿井土质疏松的可能,降低了塌方的问题出现的可能,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1、箱体;101、开口;102、观察窗;2、背带;3、支撑板;4、支撑箱;5、支柱;6、横管;7、挡尘板;8、伸缩杆;9、抽风机;10、支撑杆;11、卡座;12、吸尘罩;13、软管;14、第一锁紧螺栓;15、直管;16、集尘袋;17、卡箍;18、第二锁紧螺栓;19、限位盘;20、蓄电池;21、充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包括箱体1、背带2、支撑板3、支撑箱4、支柱5、横管6、挡尘板7、抽风机9、吸尘罩12、软管13、直管15、集尘袋16、卡箍17和第二锁紧螺栓18;
[0027]箱体1底部设置有开口101;背带2设置在箱体1横向一侧;支撑板3设置在箱体1横向两侧内壁上;支撑箱4设置在箱体1内,支撑箱4位于开口101内,支撑箱4下端开口;支柱5设置在支撑板3上;横管6设置在支柱5上,横管6沿横向设置,横管6两端封闭;挡尘板7设置在横管6纵向内壁上;
[0028]抽风机9设置在箱体1远离背带2的横向一侧;抽风机9和横管6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抽风机9和横管6均连通;吸尘罩12为喇叭状结构;软管13的两端分别与吸尘罩12和横管6连通,软管13位于挡尘板7远离抽风机9的横向一侧;直管15贯穿支撑箱4上表面内壁和支撑板3设置在横管6底部,直管15与横管6连通;
[0029]卡箍17套设在直管15位于支撑箱4内的端部;第二锁紧螺栓18设置在卡箍17上;集尘袋16套设在直管15底部,集尘袋16通过卡箍17和第二锁紧螺栓18锁定在直管15上。
[00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箱体1上设置有观察窗102,观察窗102为透明窗,观察窗102为方形窗结构或圆形窗结构,观察窗102与支撑箱4处于同一高度,便于直接观察集尘袋16内的集尘情况。
[00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伸缩杆8;伸缩杆8的两端分别与挡尘板7横向一侧和横管6靠近连接管的横向一侧连接,便于将横管6内挡尘板7左边的粉尘全部推动至直管15内。
[00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杆10和卡座11;支撑杆10设置在箱体1上;卡座11设置在支撑杆10上,卡座11为U形结构,便于很好的放置吸尘罩12。
[00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栓14;第一锁紧螺栓14转动设置在卡座11纵向一侧,能够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扑尘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背带(2)、支撑板(3)、支撑箱(4)、支柱(5)、横管(6)、挡尘板(7)、抽风机(9)、吸尘罩(12)、软管(13)、直管(15)、集尘袋(16)、卡箍(17)和第二锁紧螺栓(18);箱体(1)底部设置有开口(101);背带(2)设置在箱体(1)横向一侧;支撑板(3)设置在箱体(1)横向两侧内壁上;支撑箱(4)设置在箱体(1)内,支撑箱(4)位于开口(101)内,支撑箱(4)下端开口;支柱(5)设置在支撑板(3)上;横管(6)设置在支柱(5)上,横管(6)沿横向设置,横管(6)两端封闭;挡尘板(7)设置在横管(6)纵向内壁上;抽风机(9)设置在箱体(1)远离背带(2)的横向一侧;抽风机(9)和横管(6)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抽风机(9)和横管(6)均连通;吸尘罩(12)为喇叭状结构;软管(13)的两端分别与吸尘罩(12)和横管(6)连通,软管(13)位于挡尘板(7)远离抽风机(9)的横向一侧;直管(15)贯穿支撑箱(4)上表面内壁和支撑板(3)设置在横管(6)底部,直管(15)与横管(6)连通;卡箍(17)套设在直管(15)位于支撑箱(4)内的端部;第二锁紧螺栓(18)设置在卡箍(17)上;集尘袋(16)套设在直管(15)底部,集尘袋(16)通过卡箍(17)和第二锁紧螺栓(18)锁定在直管(1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锋靳鹏郭鹏举潘田甜
申请(专利权)人:张广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