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95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9
本申请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第一壳体、线夹装置、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第一壳体的外壁两侧均设有通线口;线夹装置、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均固定在第一壳体内部;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分别设置在线夹装置两侧;本申请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外壁,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均与报警装置电连接。线缆通过线夹装置夹持固定;线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通过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挤压线缆,使得线缆一直处于张紧状态,当第一固线装置的第一弹簧杆和第二固线装置中的第二弹簧杆均伸缩到最大程度时,报警装置报警。以解决不能便捷的对线缆进行固定和夹紧的问题。解决不能便捷的对线缆进行固定和夹紧的问题。解决不能便捷的对线缆进行固定和夹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在对线缆进行安装时,需要将线缆固定并夹紧,一般采用线杆顶端焊接线缆架,再使用线夹装置将线缆夹紧的方式进行,但是焊接线缆架的方式使得工程人员操作不便,也增加了作业危险,而且在将线缆夹紧时,需要对线缆进行拉拽,常常需要多人进行,劳动强度大。不能便捷的对线缆固定并夹紧,且线缆容易松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以解决不能便捷的对线缆进行固定和夹紧的问题。
[0004]本申请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第一壳体、线夹装置、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两侧均设有通线口;所述线夹装置、所述第一固线装置和所述第二固线装置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固线装置和所述第二固线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线夹装置两侧;
[0005]所述线夹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二壳体、第一固定块、凹槽和自动伸缩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端面开设有所述凹槽;所述自动伸缩杆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0006]所述第一固线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杆、第一导电片和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弹簧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杆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一弹簧杆经由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连接;
[0007]所述第二固线装置包括第二弹簧杆、第二导电片和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弹簧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杆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弹簧杆经由所述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自动伸缩杆的宽度相同。
[0009]可选的,所述通线口和所述开口设置在同一高度。
[0010]可选的,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壁,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均与所述报警装置电连接。
[0011]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弹簧杆和所述第二弹簧杆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2]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第一壳体、线夹装置、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第一壳体的外壁两侧均设有通线口;线夹装置、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均固定在第一壳体内部;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分别设置在线夹
装置两侧;本申请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外壁,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均与报警装置电连接。线缆通过线夹装置夹持固定;线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通过第一固线装置和第二固线装置挤压线缆,使得线缆一直处于张紧状态,当第一固线装置的第一弹簧杆和第二固线装置中的第二弹簧杆均伸缩到最大程度时,报警装置报警。以解决不能便捷的对线缆进行固定和夹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中线夹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示说明:
[0017]其中,1

第一壳体;2

线夹装置;21

支撑杆;22

第二壳体;23

第一固定块;24

凹槽;25

自动伸缩杆;3

第一固线装置;31

第一弹簧杆;32

第一导电片;33

第一导电块;4

第二固线装置;41

第二弹簧杆;42

第二导电片;43

第二导电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0019]参见图1,为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第一壳体1、线夹装置2、第一固线装置3和第二固线装置4;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设有通线口;所述线夹装置2、所述第一固线装置3和所述第二固线装置4均固定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固线装置3和所述第二固线装置4分别设置在所述线夹装置2两侧;
[0020]进一步地,所述线夹装置2包括支撑杆21、第二壳体22、第一固定块23、凹槽24和自动伸缩杆25;所述支撑杆2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2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1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22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块23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2内壁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一固定块23顶部端面开设有所述凹槽24;所述自动伸缩杆25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壳体22和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部;其中,所述凹槽24的宽度与所述自动伸缩杆25的宽度相同。所述通线口和所述开口设置在同一高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线装置3包括第一弹簧杆31、第一导电片32和第一导电块33;所述第一弹簧杆3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一导电片32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杆31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一弹簧杆31经由所述第一导电块33与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32接触线缆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线装置4包括第二弹簧杆41、第二导电片42和第二导电块43;所述第二弹簧杆4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导电片42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杆41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弹簧杆41经由所
述第二导电块43与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42接触线缆底部。
[0022]本申请还包括报警装置5和控制器6,所述报警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外壁,所述第一导电块33和所述第二导电块43均与所述报警装置5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杆31和所述第二弹簧杆41均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杆31和所述第二弹簧杆41均由控制器控制,在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后,控制器以所述第一导电片32和所述第二导电片42接触线缆的原则,控制所述第一弹簧杆31和所述第二弹簧杆41,始终对线缆施加力,达到固定和夹紧的目的,防止线缆松弛。当线缆出现松弛现象,所述第一弹簧杆31和所述第二弹簧杆41均伸缩到最大程度时,报警装置报警。
[002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线夹装置(2)、第一固线装置(3)和第二固线装置(4);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设有通线口;所述线夹装置(2)、所述第一固线装置(3)和所述第二固线装置(4)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固线装置(3)和所述第二固线装置(4)分别设置在所述线夹装置(2)两侧;所述线夹装置(2)包括支撑杆(21)、第二壳体(22)、第一固定块(23)、凹槽(24)和自动伸缩杆(25);所述支撑杆(2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2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1)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22)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块(23)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2)内壁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一固定块(23)顶部端面开设有所述凹槽(24);所述自动伸缩杆(25)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壳体(22)和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固线装置(3)包括第一弹簧杆(31)、第一导电片(32)和第一导电块(33);所述第一弹簧杆(3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超王宝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美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