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90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该镜头驱动机构包括载体和该底座,该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底座内嵌金属片,该底座内嵌金属片设置于该底座主体内,该底座内嵌金属片设有第二弹性体,其中,该底座内嵌金属片具有朝向该载体下表面的金属片上表面和与该金属片上表面相对的金属片下表面,该第二弹性体设置于该金属片上表面并用于防止该载体直接与该底座内嵌金属片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可以有效防止载体与底座碰撞,从而取得更优异的成像效果。得更优异的成像效果。得更优异的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0003]一些具有照相或录像功能的电子装置设有一镜头驱动模块,以驱动一诸如镜头的光学组件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和光学防手震(Optical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组件在一感光组件上成像。
[0004]然而,目前的镜头驱动模块的载体容易与外壳和底座发生碰撞,造成载体、外壳和底座不同程度的损伤,碰撞产生的颗粒还会对成像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所述镜头驱动机构包括载体和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内,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有第二弹性体,其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具有朝向所述载体下表面的金属片上表面和与所述金属片上表面相对的金属片下表面,所述第二弹性体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上表面并用于防止所述载体直接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接触。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弹性体对应的地方设有开口,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体凸出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有多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所述第二弹性体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孔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弹性体设有两个连接柱,所述两个连接柱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一个表面一体伸出形成,所述两个连接柱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上的两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配合。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孔具有倾斜的内表面,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孔靠近所述金属片上表面的部分半径大,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孔靠近所述金属片下表面的部分半径小。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片整体上具有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设有弹性体安装部,所述弹性体安装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环状主体的宽度。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片设有四个弹性体安装部,所述四个弹性体安
装部均匀分布于所述环状主体上。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个弹性体安装部两两相对布置。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弹性体安装部设有两个所述弹性体安装孔,每一个弹性体设有两个所述连接柱。
[0015]本技术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可以有效防止载体与底座碰撞,从而取得更优异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仰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俯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仰视图,其未安装第一弹性体。
[0021]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俯视图,其未安装第一弹性体。
[0022]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俯视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仰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俯视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仰视图。
[0027]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三弹性体组件的俯视图。
[0028]图13是安装有第三弹性体组件的载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0030]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0031]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2]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0033]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10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100包括外壳10、上簧片20、磁石组30、载体40、下簧片
50、底座60以及底座内嵌金属片70。底座内嵌金属片70设置于底座60内,磁石组30固定安装于外壳10或底座60,载体40用于安装镜头并设有与磁石组30对应配合的线圈,上簧片 20将载体40的上表面与外壳10可活动连接,下簧片50将载体40的下表面与底座60可活动连接。外壳10与底座60配合并将上簧片20、磁石组 30、载体40、下簧片50安装于外壳10和底座60配合限定的空间内。载体 40内的线圈通电时,与磁石组30形成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载体30并进而驱动载体30内安装的镜头驱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或光学防抖等功能。
[0034]由于载体30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与外壳10的内壁或底座等的碰撞,与外壳10的内壁碰撞时会产生细小的微粒,这些微粒会干扰镜头的成像,影响成效效果,因此,本技术通过在外壳10和/或底座60、和/或载体 40上增加弹性体,避免载体40直接与外壳10或底座40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实现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
[003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外壳10、载体40以及底座60。
[0036]图2是外壳10的立体图,图3是外壳10的仰视图,图4是外壳10的俯视图。如图2

4所示,外壳10包括外壳顶部11和外壳侧部12,外壳顶部11的中部形成顶部开口13,外壳侧部12与外壳顶部11一体形成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所述镜头驱动机构包括载体和所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内,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有第二弹性体,其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具有朝向所述载体下表面的金属片上表面和与所述金属片上表面相对的金属片下表面,所述第二弹性体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上表面并用于防止所述载体直接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弹性体对应的地方设有开口,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体凸出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有多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所述第二弹性体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孔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弹性体设有两个连接柱,所述两个连接柱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一个表面一体伸出形成,所述两个连接柱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上的两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孔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和平彭坤林聪刘富泉吕新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