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030735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包括:S1、基于设备参数与产品特性建立模型;S11、对前扣手、后扣手、左扣手及右扣手进行零点校正;S12、采集扣手参数、托撑参数、扣手与托撑的关联参数;S13、基于产品特性与S12所采集参数的关联性,建立匹配模型;S2、待加工产品参数的录入;S3、调用模型与待加工产品进行适配,生成设备运行参数;S4、完成产品装夹、对刀及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集设备参数,并探寻设备参数(扣手、托撑)与产品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建立起普适性模型,其后根据录入的待加工产品参数即可快速生成设备运行参数,然后操作人员参照此运行程序完善该产品的加工工艺程序,无需再进行反复的多次调整记录,从而实现快速调机。从而实现快速调机。从而实现快速调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器(或中冷器)是常用的换热或散热器件之一,被广泛应用,如应用于汽车中。
[0003]目前在汽车热交换器水室压装机设备中,采用伺服电机控制机械扣手实现热交换器水室与芯体主板齿的压装。由于产品的尺寸的多样性,每个产品(即芯体主板)齿的间距、齿推到角度、齿压装次数都需要分别设定,其设定过程大致如下:手动控制伺服电机移动
‑‑
试压装推到角度记录数据
‑‑
再次移动伺服电机
‑‑
再次试压装产品记录数据。如此,通过反复多次调整、记录的手段最终获得设备加工该产品压装所需的设备运行参数。其弊端在于: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设备的稼动率与OEE指标;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适应不同产品规格,自动根据产品参数生成设备运行参数的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包括:
[0007]S1、基于设备参数与产品特性建立模型;
[0008]S11、对前扣手、后扣手、左扣手及右扣手进行零点校正;
[0009]S12、采集扣手参数、托撑参数、扣手与托撑的关联参数;
[0010]S13、基于产品特性与S12所采集参数的关联性,建立匹配模型;
[0011]S2、待加工产品参数的录入;
[0012]S3、调用模型与待加工产品进行适配,生成设备运行参数;
[0013]S4、完成产品装夹、对刀及生产。
[0014]进一步地,S12中,扣手参数包括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前扣手至右扣手距离、后扣手至左扣手距离;托撑参数包括托撑最大行程;扣手与托撑的关联参数包括前扣手距托撑距离、前扣手距侧托撑距离、后扣手距托撑距离、后扣手距侧托撑距离;
[0015]S13中,匹配模型包括以下模型参数:
[0016]前齿推倒距离=前扣手至托撑距离+短边齿厚推倒距离;
[0017]产品锁紧距离=托撑最大行程

产品短边长度;
[0018]前扣手压装次数=〔前扣手至侧托撑距离

(短边首齿距离
×
2)

短边齿间间隔距离〕
÷
短边齿间间距+2;
[0019]前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扣手至侧托撑距离

(产品短边长度

短边首齿距离);
[0020]前后扣手移位间距=短边齿间间距;
[0021]后齿推倒距离=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

(前扣手至托撑距离+产品长边长度)+短边齿厚推倒距离;
[0022]后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后扣手至侧托撑距离

(产品短边长度

短边首齿距离);
[0023]后扣手压装次数=〔后扣手至托撑距离

(短边首齿距离
×
2)

短边齿间间隔距离〕
÷
短边齿间间距+2;
[0024]右扣手压装次数=〔产品长边长度

(前扣手至托撑距离+长边首齿距离
×
2)

长边齿间间隔距离〕
÷
短边齿间间距+2;
[0025]右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扣手至托撑距离

前扣手至右扣手距离)+长边首齿距离;
[0026]右扣手间距=长边齿间间距;
[0027]左扣手压装次数=〔产品长边长度

(后齿推倒距离+短边齿厚推倒距离)〕
÷
短边齿间间距+2;
[0028]左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

前扣手至托撑距离+产品长边长度)

后扣手至左扣手距离+长边首齿距离;
[0029]左扣手间距=长边齿间间距。
[0030]进一步地,S2中待加工产品参数的参数包括:
[0031]产品短边长度、短边齿厚推倒距离、短边首齿距离、短边齿间间隔距离、短边齿间间距;
[0032]产品长边长度、长边首齿距离、长边齿间间隔距离、长边齿间间距。
[0033]进一步地,基于S1建立的模型与S2录入的待加工产品参数,得到的设备运行参数包括产品锁紧距离、前齿推倒距离、前扣手压装次数、前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后扣手移位间距、后齿推倒距离、后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后扣手压装次数、右扣手压装次数、右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右扣手间距、左扣手压装次数、左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左扣手间距。
[0034]进一步地,S4具体为:
[0035]S41、完成待加工产品装夹及对刀;
[0036]S42、进行首件检测,若合格,导入批量生产,若不合格,转入S43;
[0037]S43、根据首件检测结果差异,进行参数修正,直至产品合格,导入批量生产。
[003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39]本专利技术通过采集设备参数,并探寻设备参数(扣手、托撑)与产品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建立起普适性模型,其后根据录入的待加工产品参数即可快速生成设备运行参数,然后操作人员参照此运行程序完善该产品的加工工艺程序,无需再进行反复的多次调整记录,从而实现快速调机。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设备参数录入界面示意图;
[0041]图2为扣手及扣手参数示意图;
[0042]图3为本专利技术托撑、扣手与托撑关联参数示意图;
[0043]图4为本专利技术产品参数录入界面;
[0044]图5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6]在本专利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7]实施例
[004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为便于理解,首先对设备及产品的关联性作简要的说明,设备可参考图1

图3,产品可参考图4。本申请中,图1

4图的视角相同,即前扣手由右往左依次完成前齿(即前侧短边的齿)的压装,后扣手由左往右依次完成后齿(即后侧短边的齿)的压装;左扣手由后往前依次完成左齿(即左侧长边的齿)的压装;右扣手由前往后依次完成右齿(即右侧长边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基于设备参数与产品特性建立模型;S11、对前扣手、后扣手、左扣手及右扣手进行零点校正;S12、采集扣手参数、托撑参数、扣手与托撑的关联参数;S13、基于产品特性与S12所采集参数的关联性,建立匹配模型;S2、待加工产品参数的录入;S3、调用模型与待加工产品进行适配,生成设备运行参数;S4、完成产品装夹、对刀及生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S12中,扣手参数包括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前扣手至右扣手距离、后扣手至左扣手距离;托撑参数包括托撑最大行程;扣手与托撑的关联参数包括前扣手距托撑距离、前扣手距侧托撑距离、后扣手距托撑距离、后扣手距侧托撑距离;S13中,匹配模型包括以下模型参数:前齿推倒距离=前扣手至托撑距离+短边齿厚推倒距离;产品锁紧距离=托撑最大行程

产品短边长度;前扣手压装次数=〔前扣手至侧托撑距离

(短边首齿距离
×
2)

短边齿间间隔距离〕
÷
短边齿间间距+2;前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扣手至侧托撑距离

(产品短边长度

短边首齿距离);前后扣手移位间距=短边齿间间距;后齿推倒距离=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

(前扣手至托撑距离+产品长边长度)+短边齿厚推倒距离;后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后扣手至侧托撑距离

(产品短边长度

短边首齿距离);后扣手压装次数=〔后扣手至托撑距离

(短边首齿距离
×
2)

短边齿间间隔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建明黄安英林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鑫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