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宝明专利>正文

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13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属于润滑油领域,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通过对球网板的设置,从上至下向下推动,从而迫使润滑油和杂质分层,相较于现有技术,仅静置絮凝除杂,显著提高润滑油的再生效率,当对球网板触底后,随着继续推动,热塌浮球逐渐靠近对球网板的中部并紧贴在对球网板上方,配合加热的操作,使热塌浮球逐渐塌陷,并包覆在对球网板上,有效分隔杂质和润滑油,有效避免在分离润滑油产生动荡时,造成分层处杂质飘散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避免再生后润滑油内杂质的含量,提高再生润滑油的质量,使杂质取出来更高,同时,塌陷后的热塌浮球在凝固时,可固定部分分层界限处的杂质,进一步提高除杂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Roab)。只要是应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而可以减少两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擦与磨损之功能,即为润滑油。
[0003]随着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应用在各零部件之间的润滑油需求不断扩大,而石油资源日渐紧缺,废油再生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性课题。废润滑油中不仅存在各种氧化产物,还含有水分、金属颗粒、炭粒、灰尘、油泥、添加剂、残渣沥青及机械杂质等非理想组分,其严重影响废润滑油再炼制后续加工的各个过程。
[0004]现有技术中对润滑油进行再生时,一般是通过静置絮凝除去内部杂质,但是这种方式,杂质的絮凝过程缓慢,导致再生效率低,并且在絮凝后,杂质与润滑油的分界线处,往往存在部分杂质未完全絮凝沉降,导致分离润滑油时,会携带部分的杂质,导致除杂不完全,再生润滑油的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它通过对球网板的设置,从上至下向下推动,从而迫使润滑油和杂质分层,相较于现有技术,仅静置絮凝除杂,显著提高润滑油的再生效率,当对球网板触底后,随着继续推动,热塌浮球逐渐靠近对球网板的中部并紧贴在对球网板上方,配合加热的操作,使热塌浮球逐渐塌陷,并包覆在对球网板上,有效分隔杂质和润滑油,有效避免在分离润滑油产生动荡时,造成分层处杂质飘散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避免再生后润滑油内杂质的含量,提高再生润滑油的质量,使杂质取出来更高,同时,塌陷后的热塌浮球在凝固时,可固定部分分层界限处的杂质,进一步提高除杂率。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首先将回收的润滑油加入絮凝剂,然后静置0.5

1h;
[0011]S2、将对球网板放置到润滑油液面上,并下压,使对球网板逐渐靠近润滑油底部,再次过程中,润滑油中的杂质逐渐被挤压集中在底部;
[0012]S3、当对球网板触底后,继续下压,直至对球网板上的多个热塌浮球逐渐靠近对球网板的中部,并紧贴在对球网板上方;
[0013]S4、对润滑油进行加热,使热塌浮球逐渐塌陷,并包覆在对球网板上,使润滑油及
其内部的杂质被限位分层;
[0014]S5、分离上方杂质层上的润滑油,完成润滑油的再生除杂。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和S4中加热温度不高于85℃,使热塌浮球贴附在滤油网板后加热时,热塌浮球能够塌陷,附着在滤油网板上,进而有效封堵滤油网板,有效隔离上方的润滑油和下方的杂质,便于在分离润滑油时,有效避免因动荡,造成分层处杂质飘散,导致分离后的润滑油不纯仍然存在部分杂质的情况发生。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在分离润滑油之前再次静置10

30min,在静置的最后10min停止加热直至降至室温,使部分杂质可再次沉降,从而下沉粘附在塌陷的热塌浮球上,降温时,该沉降的杂质随热塌浮球一同定型凝固,进一步降低分层界面处除杂不完全的情况发生。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对球网板包括滤油网板,多个所述热塌浮球固定连接在滤油网板上方,所述滤油网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下坠吸球,下压对球网板时,下坠吸球先触底,随着继续下压,下坠吸球与热塌浮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使对热塌浮球的吸附力逐渐增大,当滤油网板与下坠吸球接触后,热塌浮球在吸附力作用下同样贴附在滤油网板上方。
[0018]进一步的,所述热塌浮球包括与滤油网板固定连接的上拉绳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拉绳上端的多个热气浮球,所述下坠吸球包括与滤油网板固定连接的下拉绳以及固定连接在下拉绳下端的触底吸球。
[0019]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热气浮球之间相互接触,使多个热气浮球被吸附至滤油网板上表面时,在滤油网板上表面的分布更加均匀,当加热热气浮球塌陷时,塌陷的热气浮球能够更加全面的覆盖滤油网板,使对杂质和润滑油的隔离效果更好,有效保证分离后的润滑油中的杂质去除率,相邻两个所述触底吸球不接触,且触底吸球直径为热气浮球直径的1.5

2倍。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上拉绳和下拉绳均为柔性材料制成,使二者不会影响到热气浮球和触底吸球的位置变化。
[0021]进一步的,所述热气浮球包括热陷端、固定镶嵌在热陷端下端的内坠层以及固定镶嵌在热陷端中部的扇形浮块,所述扇形浮块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内堵球,所述扇形浮块内部填充有氦气,使热气浮球在润滑油内具备浮力,不易因重力贴附在滤油网板上,从而有效降低下推滤油网板时的难度,所述内堵球下端与内坠层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折叠拉绳,所述折叠拉绳活动贯穿下端部,加热时,热陷端软化塌陷,使扇形浮块被解除禁锢,此时在其内部氦气作用下向上浮起,带动折叠拉绳从扇形浮块下端部被拉出,进而有效保证扇形浮块内氦气不易随热陷端的塌陷而溢出,从而有效避免因气体溢出造成润滑油的动荡,进一步避免分层界面处杂质的飘散,从而使分离后,润滑油内杂质量更少。
[0022]进一步的,所述热陷端为热塑性塑料制成,且热陷端的热软化温度不高于80℃,使加热时,热陷端受热向下塌陷,进而可以有效覆盖滤油网板上表面,有效保证对杂质和润滑油的分离,进而有效保证二者的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所述内坠层为硬质材料制成。
[0023]进一步的,所述触底吸球为铁质材料制成,所述内坠层内填充有磁粉,使触底吸球和磁粉之间存在吸附力。
[0024]3.有益效果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1)本方案通过对球网板的设置,从上至下向下推动,从而迫使润滑油和杂质分层,相较于现有技术,仅静置絮凝除杂,显著提高润滑油的再生效率,当对球网板触底后,随着继续推动,热塌浮球逐渐靠近对球网板的中部并紧贴在对球网板上方,配合加热的操作,使热塌浮球逐渐塌陷,并包覆在对球网板上,有效分隔杂质和润滑油,有效避免在分离润滑油产生动荡时,造成分层处杂质飘散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避免再生后润滑油内杂质的含量,提高再生润滑油的质量,使杂质取出来更高,同时,塌陷后的热塌浮球在凝固时,可固定部分分层界限处的杂质,进一步提高除杂率。
[0027](2)步骤S3和S4中加热温度不高于85℃,使热塌浮球贴附在滤油网板后加热时,热塌浮球能够塌陷,附着在滤油网板上,进而有效封堵滤油网板,有效隔离上方的润滑油和下方的杂质,便于在分离润滑油时,有效避免因动荡,造成分层处杂质飘散,导致分离后的润滑油不纯仍然存在部分杂质的情况发生。
[0028](3)步骤S5中在分离润滑油之前再次静置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回收的润滑油加入絮凝剂,然后静置0.5

1h;S2、将对球网板放置到润滑油液面上,并下压,使对球网板逐渐靠近润滑油底部,再次过程中,润滑油中的杂质逐渐被挤压集中在底部;S3、当对球网板触底后,继续下压,直至对球网板上的多个热塌浮球逐渐靠近对球网板的中部,并紧贴在对球网板上方;S4、对润滑油进行加热,使热塌浮球逐渐塌陷,并包覆在对球网板上,使润滑油及其内部的杂质被限位分层;S5、分离上方杂质层上的润滑油,完成润滑油的再生除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S4中加热温度不高于8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分离润滑油之前再次静置10

30min,在静置的最后10min停止加热直至降至室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球网板包括滤油网板(1),多个所述热塌浮球固定连接在滤油网板(1)上方,所述滤油网板(1)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下坠吸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裹隔离式润滑油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塌浮球包括与滤油网板(1)固定连接的上拉绳(2)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拉绳(2)上端的多个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宝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宝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