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71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该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均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两端连接。该电路既能提高显示器的测试性;也能及时检测到失效器件,避免了液晶屏加热失控,导致液晶屏损坏,提高了显示器的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液晶屏具有明显的温度特性,当液晶屏工作于

20℃时,液晶的粘滞系数增加,电光效应减弱,此时液晶屏的对比度下降,响应时间加长,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例如

30℃以下),液晶屏显示画面迟钝,表现出严重的拖尾现象,甚至不能显示,为了满足低温环境下液晶屏正常工作,需要对显示屏进行加热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3]常用的加热方法是在液晶屏后面邦定ITO加热膜或加热玻璃,控制电路采用单个场效应管控制,其具体电路如图1或图2所示。该场效应管一旦失效,液晶屏加热将不受控制,持续处于加热状态,当液晶屏温度高于液晶清亮点,液晶屏将不能正常显示,更甚的是可能导致液晶屏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以提高测试性和可靠性。
[0005]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均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两端连接。
[0007]进一步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八个电阻、N沟道MOS管、P沟道MOS管、四通道光电耦合器,其中,第一电阻R31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阻R31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控制器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五引脚与第三电阻R3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3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六引脚与第六电阻R36的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以及P 沟道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七电阻R37的另一端与P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 P沟道MOS管的漏极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32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阻R32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控制器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四引脚与第四电阻 R3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34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电源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五电阻R35的一端以及第八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 R35的另一端与N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八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以及N沟道MOS管的源极连接,N沟道MOS管的漏极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另一端连接。
[0008]进一步地,加热检测电路包括六个电阻、两个开关二极管以及四通道光电耦合器,其中,第九电阻R41的一端与P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九电阻 R4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以及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二引脚与第十电阻R43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4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一引脚与第十一电阻
R44的一端连接且为第一信号采集端;第十一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42的一端与N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七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以及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引脚与第十三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4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九引脚与第十四电阻R46的一端连接且为第二信号采集端;第十四电阻R4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
[0009]进一步地,第一电源为控制器的工作电源。
[0010]进一步地,第二电源为液晶屏的加热电源。
[0011]进一步地,第一电源的地回路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隔离。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的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该电路既能提高测试性;也能及时检测到失效器件,避免液晶屏加热失控,导致液晶屏损坏,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加热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0015]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加热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控制电路原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加热检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3和4,本发技术的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均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两端连接。
[0019]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八个电阻、N沟道MOS管、P沟道MOS管、四通道光电耦合器,其中,第一电阻R31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阻R31 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控制器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五引脚与第三电阻R3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3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六引脚与第六电阻R36的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以及P沟道MOS 管的源极连接,第七电阻R37的另一端与P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P沟道 MOS管的漏极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32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阻R32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控制器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四引脚与第四电阻R3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34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电源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五电阻R35的一端以及第八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35的另一端与N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八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以及N沟道MOS管的源极连接,N沟道MOS管的漏极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另一端连接。
[0020]加热检测电路包括六个电阻、两个开关二极管以及四通道光电耦合器,其中,第九电阻R41的一端与P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九电阻R4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以及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二引脚与第十电阻R43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
R4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一引脚与第十一电阻R44的一端连接且为第一信号采集端;第十一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42的一端与N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七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以及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引脚与第十三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4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九引脚与第十四电阻R46的一端连接且为第二信号采集端;第十四电阻R4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
[0021]第一电源为控制器的工作电源。第二电源为液晶屏的加热电源。第一电源的地回路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隔离。
[0022]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屏加热控制及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和加热检测电路均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两端连接,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八个电阻、N沟道MOS管、P沟道MOS管、四通道光电耦合器,其中,第一电阻R31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阻R31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控制器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五引脚与第三电阻R33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3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六引脚与第六电阻R36的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以及P沟道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七电阻R37的另一端与P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P沟道MOS管的漏极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32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阻R32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控制器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四引脚与第四电阻R3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34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电源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十三引脚与第五电阻R35的一端以及第八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35的另一端与N沟道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八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地回路端以及N沟道MOS管的源极连接,N沟道MOS管的漏极与液晶屏上的加热组件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卿杨晓飞宣晓刚祝陶然丰新龙米斌亮白兵郭晨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