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抗凝血-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63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用品不断更新,留置针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最安全的穿刺工具。它操作简便,可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及减轻病人痛苦,方便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通常由不锈针体芯、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不锈针体芯与外套管一起刺入血管中,进入血管后抽出不锈针体芯,让柔软的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
[000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但现有静脉留置针常常会因为血液回流至留置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输液通路,为下次输液造成影响,而较小的血栓会被冲入静脉,在人体的其他地方附着在静脉血管内壁上,使血管变窄,甚至发生堵塞,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通过将延长管依次经过第一个第二夹槽、第一夹槽和第二个第二夹槽内,通过手动挤压连杆,使得两个连杆带动挤压柱沿着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向下挤压延长管,由于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均呈倒V型结构设计,从而有效防止血液回流形成血栓,避免了堵管现象的发生,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包括针柄,所述针柄的一端连接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远离针柄的一端连接有肝素帽,所述肝素帽与延长管之间设有止流夹,所述止流夹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夹槽,所述第一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延伸至止流夹的外边缘,且所述第一夹槽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夹槽,两个所述第二夹槽远离第一夹槽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内的一端均设有挤压柱,每相邻两个挤压柱的两端之间均连接有连杆。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均呈倒V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均与延长管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远离连杆的一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底板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止流夹的两侧壁上。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底板与每个对应连杆之间均等间距连接有多个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针柄的一端设有隔离塞,所述隔离塞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且所述连接套的一端连接有钢针。
[0011]优选的,所述钢针的外部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内的一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连接套外壁上的外螺纹啮合连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将延长管依次经过第一个第二夹槽、第一夹槽和第二个第二夹槽内,通过手动挤压连杆,使得两个连杆带动挤压柱沿着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向下挤压延长管,由于第一夹槽和两个第二夹槽均呈倒V型结构设计,从而有效防止血液回流形成血栓,避免了堵管现象的发生;
[0014]2、通过手动旋转保护套,保护套通过连接件内壁的内螺纹与连接套外壁上的外螺纹啮合连接转动,即可将保护套与针柄相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止流夹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针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针柄;11、隔离塞;12、连接套;121、外螺纹;13、钢针;2、延长管;3、肝素帽;4、止流夹;41、第三安装槽;42、第二夹槽;43、第二安装槽;44、第一安装槽;45、第一夹槽;46、挤压柱;47、连杆;48、底板;49、弹簧;5、保护套;51、连接件;511、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包括针柄1,所述针柄1的一端连接有延长管2,所述延长管2远离针柄1的一端连接有肝素帽3,所述肝素帽3与延长管2之间设有止流夹4,所述止流夹4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夹槽45,所述第一夹槽4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4,所述第一安装槽44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43,所述第二安装槽43延伸至止流夹4的外边缘,且所述第一夹槽4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夹槽42,两个所述第二夹槽42远离第一夹槽45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41,且所述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内的一端均设有挤压柱46,每相邻两个挤压柱46的两端之间均连接有连杆47。
[00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均呈倒V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均与延长管2相连接。
[00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远离连杆47的一端设有底板48,所述底板48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底板48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止流夹4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底板48与每个对应连杆47之间均等间距连接有多个弹簧49,通过多个弹簧
49的设计,能够有效地起到连接支撑连杆47和挤压柱46作用,从而可以防止连杆47和挤压柱46掉落。
[0026]实施方式具体为: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延长管2依次从第一个第三安装槽41穿过进入第一个第二夹槽42内,然后将延长管2再依次从第二安装槽43和第一安装槽44进入第一夹槽45内,最后将延长管2从第二个第三安装槽41穿过进入第二个第二夹槽42内,当输液完成后,手动挤压连杆47,两个连杆47带动挤压柱46沿着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向下挤压延长管2,由于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均呈倒V型结构设计,从而有效防止血液回流形成血栓,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静脉留置针常常会因为血液回流至留置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输液通路的问题。
[0027]如图3和4所示:所述针柄1的一端设有隔离塞11,所述隔离塞1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套12,所述连接套12的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包括针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的一端连接有延长管(2),所述延长管(2)远离针柄(1)的一端连接有肝素帽(3),所述肝素帽(3)与延长管(2)之间设有止流夹(4),所述止流夹(4)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夹槽(45),所述第一夹槽(4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4),所述第一安装槽(44)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43),所述第二安装槽(43)延伸至止流夹(4)的外边缘,且所述第一夹槽(4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夹槽(42),两个所述第二夹槽(42)远离第一夹槽(45)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41),且所述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内的一端均设有挤压柱(46),每相邻两个挤压柱(46)的两端之间均连接有连杆(4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凝血功能切换的防回血式智能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均呈倒V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槽(45)和两个第二夹槽(42)均与延长管(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抗凝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飞朱俊辉朱瑞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