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40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后导叶包括多块叶片,叶片的叶根处设有叶盘,相邻的两块叶片通过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轴流风机包括上述的后导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多块叶片通过相邻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的
,具体涉及一种后导叶及应用该后导叶的轴流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轴流风机的后导叶1的常规结构有两种,参考图1,一种结构是每一片叶片11插接于轮毂12上,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模具造价昂贵;另一种结构是叶片11与轮毂12一体成型,这种结构的模具仍造价昂贵,不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后导叶,其包括多块叶片,所述叶片的叶根处设有叶盘,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通过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该后导叶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后导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沿周向设置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叶根处设有叶盘,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通过所述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
[0006]作为优选,所述叶盘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燕尾凸起,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燕尾凸起相适配的燕尾凹槽,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之间,其中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插入另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凹槽内,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所述燕尾凸起与所述燕尾凹槽配合,相邻的所述叶盘拼接简单。
[0007]作为优选,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后导叶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为L,所述叶盘沿所述后导叶的轴线方向的距离为轴向宽度B,0.2
·
B≤L≤B,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越长,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越稳定,但脱模难度增大,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合理设置所述燕尾凸起的长度。
[0008]作为优选,L=0.4
·
B,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所述燕尾凹槽,两道所述燕尾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叶盘沿轴线方向的两端,两道所述燕尾凹槽之间设有格栏,通过这样设置,在保证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生成成本,且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所述燕尾凹槽,使得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的壁厚统一,便于脱模,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0009]作为优选,所述燕尾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底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底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倾斜夹角α,10
°
≤α≤30
°
,通过这样设置,在保证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的前提下,便于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拼接,一块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沿轴线方向插入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凹槽中,直至拼接到最后一块叶片时,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沿周向卡进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凹槽内,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
凹槽沿周向套设于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燕尾凸起外;若α<10
°
,所述燕尾凸起插入所述凹槽后,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所能承受的沿周向的拉力小,拼接后的后导叶不稳定;若α>30
°
,不利于最后一块所述叶片的拼接,所述燕尾凸起难以沿周向卡进相邻的所述燕尾凹槽内,所述燕尾凹槽也难以沿周向套设于相邻的所述燕尾凸起外。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叶盘沿周向的另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插接深度角β,1
°
≤β≤4
°
,通过这样设置,保证多块所述叶片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若β<1
°
,则所述燕尾凸起卡进所述燕尾凹槽的插接深度角小,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所能承受的沿周向的拉力小,拼接后的后导叶不稳定;若β>4
°
,虽然拼接后的后导叶稳定,但所述燕尾凸起的用料增加,提高生产成本。
[0011]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导风圈及防护网,所述导风圈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及出风端,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导风圈的出风端;
[0012]轴流风机还包括上述的后导叶,所述后导叶同轴设置在所述导风圈内,所述防护网包括与所述后导叶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叶盘背离所述叶片的一侧设有压套凸起,多个所述压套凸起形成用于与轴流风机连接的压套环,所述压套环沿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贴合,所述压套环沿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套圈,所述套圈与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压套凸起沿周向延伸,所述压套凸起包括第一凸板、第二凸板及第三凸板,所述第一凸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叶盘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凸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凸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凸板的中部与所述第三凸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二凸板与所述第三凸板朝向不同,所述第二凸板的内径与所述安装板的外径相适配,通过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所述后导叶与所述防护网之间的拆装方便,且所述套圈可冲压成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0014]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防护圈,且多个所述防护圈沿径向间隔设置,所述叶片的叶尖处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扣合在相应的所述防护圈外,通过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所述后导叶与所述防护网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所述卡扣扣合在所述防护圈外时,使得所述叶片成双支撑结构,提高所述叶片所能承受的应力,提高所述叶片的稳定性。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多块所述叶片通过相邻的所述叶盘拼接形成后导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生产成本低,轴流风机采用该后导叶后,后导叶与防护网通过套圈连接,拆装方便,而且套圈可冲压成型,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
技术介绍
后导叶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施例后导叶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施例叶片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施例在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施例叶片关于图3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施例在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施例燕尾凸起与燕尾凹槽配合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施例轴流风机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施例在图8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实施例套圈的示意图。
[0027]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0028]1、后导叶;2、套圈;3、导风圈;4、防护网;11、叶片;12、轮毂;13、叶盘;14、压套环;15、卡扣;16、燕尾凸起;17、燕尾凹槽;18、压套凸起;41、安装板;42、防护圈;171、第一侧壁;172、第二侧壁;173、底壁;181、第一凸板;182、第二凸板;183、第三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导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沿周向设置的叶片(11),所述叶片(11)的叶根处设有叶盘(13),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11)通过所述叶盘(13)拼接形成后导叶(1);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燕尾凸起(16),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燕尾凸起(16)相适配的燕尾凹槽(17),相邻的两块所述叶片(11)之间,其中一块所述叶片(11)的所述燕尾凸起(16)插入另一块所述叶片(11)的所述燕尾凹槽(17)内;所述燕尾凸起(16)的长度方向与后导叶(1)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燕尾凸起(16)的长度为L,所述叶盘(13)沿所述后导叶(1)的轴线方向的距离为轴向宽度B,0.2
·
B≤L≤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导叶,其特征在于,L=0.4
·
B,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设有两道所述燕尾凹槽(17),两道所述燕尾凹槽(17)分别位于所述叶盘(13)沿轴线方向的两端,两道所述燕尾凹槽(17)之间设有格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凹槽(17)包括第一侧壁(171)、底壁(173)及第二侧壁(172),所述第一侧壁(171)及所述第二侧壁(17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71)及所述第二侧壁(172)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底壁(173)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71)与所述第二侧壁(172)之间形成倾斜夹角α,10
°
≤α≤3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盘(13)沿周向的另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底壁(173)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盖余生平
申请(专利权)人:泛仕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