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勇专利>正文

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40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包括主体框架;沿所述主体框架的厚度方向分布有两层填料组件;两层所述填料组件分别为第一填料组件和第二填料组件;所述第一填料组件被配置为金属波纹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组件被配置为金属平网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填料结构集成有两层填料组件,分别为第一填料组件和第二填料组件,含有水雾的冷凝风依次通过第一填料组件的金属波纹填料和第二填料组件的金属平网填料,第一填料组件露水停留时间长、风阻小,而第二填料组件风阻大,且第二填料组件能够凝结成更大的水滴,然后再由导流槽引流排出,在同等降温条件下,除湿效果明显提高。除湿效果明显提高。除湿效果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对空气进行除湿,其主要原因是避免潮湿空气中存在的水分对用户或者生产中的设备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而干燥设备、除湿设备作为主要除湿的机构,一直是该领域的研发热点。
[0003]现有技术中的除水填料格栅结构多数是通过增加填料的厚度来提高除湿效果,而这种方式会导致风阻压差变大,风机选型以及工作功率也会随之增加,存在很大的弊端。另外,如果单纯地利用格栅捕捉水雾,还难以将细小水雾捕捉成功。
[0004]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风阻系数、降低风机功率损耗、提高除湿效果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该多层填料结构集成于干燥设备中,所述填料结构包括:
[0008]主体框架;
[0009]集成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并间隔布置的多根支撑筋;
[0010]沿所述主体框架的厚度方向分布有两层填料组件;
[0011]两层所述填料组件分别为第一填料组件和第二填料组件;
[0012]所述第一填料组件被配置为金属波纹填料层;
[0013]所述第二填料组件被配置为金属平网填料层;
[0014]所述主体框架沿其延伸方向形成有导流槽,且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开设有排液口;
[0015]空气中的水雾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填料组件和所述第二填料组件凝结成水滴,且该水滴通过所述导流槽引流至所述排液口排出;
[0016]集成于所述第二填料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填料组件一侧的格栅结构。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被配置为与所述干燥设备匹配的圆盘结构或多边形结构;
[0018]所述主体框架朝向内部一侧形成为所述导流槽。
[001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选用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支撑筋;
[0020]所述支撑筋的两端与所述主体框架焊接固定。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为圆盘结构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径为1300mm;
[0022]所述主体框架内部沿横向间隔布置有四根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所述支撑筋;
[0023]位置中间的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距为300mm;
[0024]位于外侧的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距为800mm。
[002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有两根沿横向延伸的接水板;
[0026]所述接水板形成有接水槽,且所述接水槽与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接水槽接收该填料结构凝结的水滴并将水滴引流至所述导流槽。
[0027]进一步的,两根所述接水板分为布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部的上接水板、以及布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下部的下接水板;
[0028]所述上接水板和所述下接水板对称布置,且所述上接水板和所述下接水板之间的间距为500mm。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上接水板的两端开设有上接水板引流口,所述上接水板内的水滴通过所述上接水板引流口引流至所述导流槽内;
[0030]所述下接水板的两端开设有下接水板引流口,所述下接水板内的水滴通过所述下接水板引流口引流至所述导流槽内。
[0031]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口倾斜开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
[0032]所述排液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主体框架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
°

[00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料组件表面形成有波纹结构,所述第一填料组件选用金属规整丝网波纹填料,所述第一填料组件的型号为350Y,且所述第一填料组件的波纹结构的波纹高度为8mm,所述第一填料组件布置的倾斜度为45
°
,所述第一填料组件的比表面积为350

/m3;
[0034]所述第一填料组件的空隙率为95%;
[0035]所述第一填料组件的厚度为150mm。
[003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填料组件选用丝网除沫器填料,所述第二填料组件的比重为120kg/m3;
[0037]所述第二填料组件的丝直径为0.25mm;
[0038]所述第二填料组件的厚度为50mm;
[0039]所述第二填料组件的压差为200~250pa。
[004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技术的填料结构集成有两层填料组件,分别为第一填料组件和第二填料组件,含有水雾的冷凝风依次通过第一填料组件的金属波纹填料和第二填料组件的金属平网填料,第一填料组件露水停留时间长、风阻小,而第二填料组件风阻大,且第二填料组件能够凝结成更大的水滴,然后再由导流槽引流排出,在同等降温条件下,除湿效果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集成于干燥设备时的结
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填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上接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下接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格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格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5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多边形结构填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的接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52]附图标记说明:
[0053]1、干燥设备;2、主体框架;3、支撑筋;4、上接水板;5、下接水板;10、填料结构;
[0054]101、加热段;102、降温段;
[0055]201、导流槽;202、排液口;203、排水管;204、排水孔;
[0056]401、上接水板引流口;
[0057]501、下接水板引流口;
[0058]601、第一填料组件;602、第二填料组件;603、格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为了使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该多层填料结构(10)集成于干燥设备(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结构(10)包括:主体框架(2);集成于所述主体框架(2)内部、并间隔布置的多根支撑筋(3);沿所述主体框架(2)的厚度方向分布有两层填料组件;两层所述填料组件分别为第一填料组件(601)和第二填料组件(602);所述第一填料组件(601)被配置为金属波纹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组件(602)被配置为金属平网填料层;所述主体框架(2)沿其延伸方向形成有导流槽(201),且所述主体框架(2)的下部开设有排液口(202);空气中的水雾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填料组件(601)和所述第二填料组件(602)凝结成水滴,且该水滴通过所述导流槽(201)引流至所述排液口(202)排出;该填料结构还包括:集成于所述第二填料组件(602)远离所述第一填料组件(601)一侧的格栅结构(6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2)被配置为与所述干燥设备(1)匹配的圆盘结构或多边形结构;所述主体框架(2)朝向内部一侧形成为所述导流槽(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3)选用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支撑筋;所述支撑筋(3)的两端与所述主体框架(2)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2)为圆盘结构时,所述主体框架(2)的内径为1300mm;所述主体框架(2)内部沿横向间隔布置有四根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所述支撑筋(3);位置中间的两根所述支撑筋(3)之间的间距为300mm;位于外侧的两根所述支撑筋(3)之间的间距为8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设备用多层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2)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有两根沿横向延伸的接水板;所述接水板形成有接水槽,且所述接水槽与所述导流槽(201)连通,所述接水槽接收该填料结构(10)凝结的水滴并将水滴引流至所述导流槽(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赵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