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理国专利>正文

渗灌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渗灌针,涉及一种运用于渗灌节水灌溉技术中的渗灌器具。渗灌针可插入地面下的本体具有进水通道(11)和与外部相通的渗漏通道(30),所述本体由活动连接的管体(10)、杆体(20)构成,所述渗漏通道(30)呈缝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易发生堵塞,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渗灌头易发生堵塞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改善了推广运用渗灌节水灌溉技术的技术条件;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并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作物灌溉的需要。(*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水灌溉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渗灌节水灌溉技术中的渗灌器具。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所短缺的农业大国,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核心,它是通过先进的灌溉方法和相应的节水灌溉器具将水源尽可能均匀、适度地分配到作物根区土壤中,使土壤经常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水分、通气和营养状况,从而达到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提高灌溉用水产出效率的目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喷灌、滴灌和渗灌,其中以渗灌的节水效果最为显著。目前,得到推广运用的是喷灌和滴灌。喷灌是将灌溉用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可节水50%-60%,由于地表蒸发面积大,加之喷灌时水在空中喷洒蒸发掉许多,因此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喷灌并不能满足节水灌溉的需要。滴灌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但滴灌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蒸发问题:滴灌时水从地表渗入,形成毛细孔,后期水分蒸发快,在空气中蒸发量也较大。大棚内滴灌还会造成棚内湿度过大,易发生作物病虫害。由于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的过滤和处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加之现有滴灌系统可移动性差,导致单位农田面积投入较大。渗灌与地下的滴灌相似,只是用渗流管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经过渗流管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湿润作物根系部分的土壤,属于局部灌溉,可使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达到90%左右。渗灌节水灌溉技术近年来被-->引进入国内,并进行了小面积试点。现有的渗流管在结构上为一具有进水通道的管体,管体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与进水通道相通的渗流孔,由于渗流孔的孔径很小,因此容易被土粒和作物根系所堵塞,而且由于这种渗流管采用的是整体结构,一旦发生堵塞则不能进行有效的清理,可维护性差。因此,渗流管易堵塞是渗灌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不解决该技术难题,渗灌节水灌溉技术将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堵塞和易维护的渗灌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渗灌针,可插入地面下的本体具有进水通道和与外部相通的渗漏通道,其特征是:所述本体由活动连接的管体、杆体构成,所述渗漏通道呈缝状。在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后,由于渗灌针本体由可拆卸的管体、杆体构成,因此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由于渗漏通道呈缝状,因此不容易被土粒和作物根系所堵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插接于杆体上,所述渗漏通道由管体、杆体插接部端面之间的纵向间隙形成。作为对上述优选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为使渗灌针具有在渗灌和停止渗灌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功能,以进一步地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所述管体的下部具有与进水通道形成阶梯孔状的导向孔,所述杆体的上部为杆芯段,下部为针状段,杆芯段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分流槽,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导流槽。所述管体、杆体通过相配合的导向孔、杆芯段形成转动连接。在管体、杆体相对旋转到确定位置时,内导流槽将进水通道、分流槽与渗漏通道连通,渗灌开始。而当管体、杆体相对旋转过该确定位置后,进水通道、渗漏通道被断,渗灌停止。作为对上述优选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为能方便地改变调整渗灌水量,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作物灌溉的需要,所述分流槽包括至少两条沿杆芯段周向间隔设置的分流槽。各分流槽的横截面积可以相等,当管体、杆体之间相对旋转至不同的确定位置时,内导流槽同时接通分流槽的数量-->不同,或都被有效利用的过水横截面积不同,使渗灌水量得到调整。各分流槽的横截面积也可以不相等,当管体、杆体之间相对旋转至不同的确定位置时,内导流槽分别接通不同横截面积的分流槽,使渗灌水量得到调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易发生堵塞,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渗灌头易发生堵塞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改善了推广运用渗灌节水灌溉技术的技术条件;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并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作物灌溉的需要。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十二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局部B的放大视图;图4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1中杆体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1中杆体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1中管体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6中D-D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2的纵向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2中杆体的俯视图;图11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2中管体的纵向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渗灌针实施例2中管体的仰视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管体10、进水通道11、导向孔12、内导流槽13、限位凹坑14、杆体20、杆芯段20a、针状段20b、分流槽21、分流槽21a、导流槽21b、外导流槽22、外导流槽22a、外导流槽22b、限位卡柱23、渗漏通道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渗灌针,可插入地面下的本体具有进水通道11和与外部相通的渗漏通道30,所述本体由活动连接的管体10、杆体20构成,所述渗漏通道30呈缝状。由于渗灌针本体由可拆卸的10、杆体20构成,因此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由于渗漏通道30呈缝状,因此不容易被土粒和作物根系所堵塞。所述渗漏通道30有多种设置方式,如开设在管体10或杆体20的周壁上,图2和图9则示出了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参照该两图,为便于制造和清理维护,所述管体10插接于杆体20上,所述渗漏通道30由管体10、杆体20插接部端面之间的纵向间隙形成,即渗漏通道30为一环状缝隙。环状缝隙的上、下端面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相交错的波浪状、锯齿状等,以使渗漏通道30具有最大的周向长度,最大程度地减小渗漏通道30被土粒、作物根系完全堵塞的可能性。管体10、杆体20之间可以采用螺旋连接、插接等连接方式。为使渗灌针具有在渗灌和停止渗灌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功能,以进一步地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参照图6和图11,所述管体10的下部具有与进水通道11形成阶梯孔状的导向孔12;参照图4、图5和图9、图10,所述杆体20的上部为杆芯段20a,下部为针状段20b,杆芯段20a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分流槽21;参照图6、图7、图8和图11、图12,所述管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导流槽13;参照图2和图9,所述管体10、杆体20通过相配合的导向孔12、杆芯段20a形成转动连接,在管体10、杆体20相对旋转到确定位置时,内导流槽13将进水通道11、分流槽21与渗漏通道30连通,渗灌开始,而当管体、杆体相对旋转过该确定位置后,进水通道11、渗漏通道30被断,渗灌停止。更进一步地,为能方便地改变调整渗灌水量,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作物灌溉的需要,参照图5和图10,所述分流槽21包括至少两条沿杆芯段20a周向间隔设置的分流槽21a、21b,即可通过改变分流槽21的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渗灌针,可插入地面下的本体具有进水通道(11)和与外部相通的渗漏通道(30),其特征是:所述本体由活动连接的管体(10)、杆体(20)构成,所述渗漏通道(30)呈缝状。

【技术特征摘要】
1.渗灌针,可插入地面下的本体具有进水通道(11)和与外部相通的渗漏通道(30),其特征是:所述本体由活动连接的管体(10)、杆体(20)构成,所述渗漏通道(30)呈缝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灌针,其特征是:所述管体(10)插接于杆体(20)上,所述渗漏通道(30)由管体(10)、杆体(20)插接部端面之间的纵向间隙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渗灌针,其特征是:所述管体(10)的下部具有与进水通道(11)形成阶梯孔状的导向孔(12);所述杆体(20)的上部为杆芯段(20a),下部为针状段(20b),杆芯段(20a)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分流槽(21);所述管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导流槽(13);所述管体(10)、杆体(20)通过相配合的导向孔(12)、杆芯段(20a)形成转动连接,在管体(10)、杆体(20)相对旋转到确定位置时,内导流槽(13)将进水通道(11)、分流槽(21)与渗漏通道(30)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渗灌针,其特征是:所述分流槽(21)包括至少两条沿杆芯段(20a)周向间隔设置的分流槽(21a、21b)。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理国
申请(专利权)人:马理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