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889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包括挂钩、支承柱、供氧管、供氧头面罩、氧气湿化瓶、氧气输送管、固定底座以及自锁万向移动轮,固定底座下侧安装有自锁万向移动轮,固定底座上端面左侧安装有支承柱,固定底座上侧安装有供氧仪,供氧仪右侧放置有氧气瓶,固定底座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支承架,支承架上端面安装有卡板,固定底座内部开设有电池仓,电池仓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支承柱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活动铰接座,活动铰接座下侧安装有支承挡板,活动铰接座右侧设置有床板,床板上侧安装有海绵垫,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机动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对新生儿进行吸氧抢救,机动性高,响应速度快。响应速度快。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吸氧即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氧疗主要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适量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呼吸衰竭,慢性气管炎,脑血管病,冠心病。临床缺氧症状不明显者,也可能存在着氧债,也可能微循环代谢异常,因而可能需要吸氧。如某些外科手术前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胎心音不良或分娩时产程过长等病人等,新生儿吸氧对于早产儿抢救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0003]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移动,对于新生儿的抢救工作响应速度不够快速,现在急需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对新生儿进行吸氧抢救,机动性高,响应速度快。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包括挂钩、支承柱、供氧管、供氧头面罩、氧气湿化瓶、氧气输送管、固定底座以及自锁万向移动轮,所述固定底座下侧安装有自锁万向移动轮,所述固定底座上端面左侧安装有支承柱,所述固定底座上侧安装有供氧仪,所述供氧仪右侧放置有氧气瓶,所述固定底座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上端面安装有卡板,所述固定底座内部开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所述支承柱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活动铰接座,所述活动铰接座下侧安装有支承挡板,所述活动铰接座右侧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上侧安装有海绵垫,所述床板左端面与活动铰接座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接头,所述海绵垫上侧放置有供氧头面罩,所述床板右端面安装有推拉把手,所述床板内部右侧开设有定位卡槽,所述支承柱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氧气湿化瓶,所述供氧仪与氧气湿化瓶连接处安装有氧气输送管,所述供氧仪与氧气瓶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管,所述氧气湿化瓶与供氧头面罩连接处安装有供氧管,所述支承柱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挂钩。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氧气湿化瓶与支承柱连接处安装有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规格与氧气湿化瓶规格相匹配。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供氧仪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组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自锁万向移动轮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自锁万向移动轮规格相同,四组所述自锁万向移动轮对称安装于固定底座下端面,所述支承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
所述支承架规格相同,两组所述支承架对称安装于固定底座前后两端面右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柱与固定底座连接处安装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筋板通过焊接方式的方式与支承柱以及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铰接头规格与活动铰接座规格相匹配,所述定位卡槽规格与卡板规格相匹配。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挂钩、支承柱、供氧管、供氧头面罩、氧气湿化瓶、氧气输送管、固定底座、自锁万向移动轮、供氧仪、氧气瓶、支承架、连接气管、电池仓、蓄电池组、海绵垫、床板、推拉把手、定位卡槽、卡板、活动铰接座、活动铰接头以及支承挡板,该设计能够对新生儿的吸氧抢救工作进行快速响应,解决了原有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机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
[0012]因氧气湿化瓶与支承柱连接处安装有固定卡环,固定卡环规格与氧气湿化瓶规格相匹配,该设计便于通过固定卡环对氧气湿化瓶进行安装固定,因固定底座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供氧仪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组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通过控制开关对供氧仪进行供电控制,因支承柱与固定底座连接处安装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为三角形结构,加强筋板通过焊接方式的方式与支承柱以及固定底座固定连接,该设计通过加强筋板提高了支承柱与固定底座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对新生儿进行吸氧抢救,机动性高,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的正视剖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

挂钩、2

支承柱、3

供氧管、4

供氧头面罩、5

氧气湿化瓶、6

氧气输送管、7

固定底座、8

自锁万向移动轮、9

供氧仪、10

氧气瓶、11

支承架、12

连接气管、13

电池仓、14

蓄电池组、15

海绵垫、16

床板、17

推拉把手、18

定位卡槽、19

卡板、20

活动铰接座、21

活动铰接头、22

支承挡板、51

固定卡环、71

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包括挂钩1、支承柱2、供氧管3、供氧头面罩4、氧气湿化瓶5、氧气输送管6、固定底座7以及自锁万向移动轮8,固定底座7下侧安装有自锁万向移动轮8,固定底座7上端面左侧安装有支承柱2,固定底座7上侧安装有供氧仪9,供氧仪9右侧放置有氧气瓶10,固定底座7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支承架11,支承架11上端面安装有卡板19,固定底座7内部开设有电池仓13,电池仓13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14,支承柱2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活动铰接座20,活动铰接座20下侧安
装有支承挡板22,活动铰接座20右侧设置有床板16,床板16上侧安装有海绵垫15,床板16左端面与活动铰接座20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接头21,海绵垫15上侧放置有供氧头面罩4,床板16右端面安装有推拉把手17,床板16内部右侧开设有定位卡槽18,支承柱2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氧气湿化瓶5,供氧仪9与氧气湿化瓶5连接处安装有氧气输送管6,供氧仪9与氧气瓶10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管12,氧气湿化瓶5与供氧头面罩4连接处安装有供氧管3,支承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装置,包括挂钩、支承柱、供氧管、供氧头面罩、氧气湿化瓶、氧气输送管、固定底座以及自锁万向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下侧安装有自锁万向移动轮,所述固定底座上端面左侧安装有支承柱,所述固定底座上侧安装有供氧仪,所述供氧仪右侧放置有氧气瓶,所述固定底座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上端面安装有卡板,所述固定底座内部开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所述支承柱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活动铰接座,所述活动铰接座下侧安装有支承挡板,所述活动铰接座右侧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上侧安装有海绵垫,所述床板左端面与活动铰接座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接头,所述海绵垫上侧放置有供氧头面罩,所述床板右端面安装有推拉把手,所述床板内部右侧开设有定位卡槽,所述支承柱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氧气湿化瓶,所述供氧仪与氧气湿化瓶连接处安装有氧气输送管,所述供氧仪与氧气瓶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管,所述氧气湿化瓶与供氧头面罩连接处安装有供氧管,所述支承柱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挂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苏丽君姜世成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